摘 要: 高等學校教學模式是實施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的規(guī)范化程序。在我國高等學校實施“雙一流”建設的今天,根據(jù)各專業(yè)的特點對其教學模式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必然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高等學校民族音樂概論課程具有理論學習和表演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根據(jù)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基于探究與實踐理念的教學模式,并從課前準備——知識板塊的分配、課中實施——不同角色的表現(xiàn)和課后總結——學習效果的評價三個階段,詳細論述了該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過程。
關鍵詞: 高校課程;民族音樂概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1-0065-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1.014
我國高等教育在二十一世紀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無論是辦學規(guī)模,還是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實施一流學校、一流學科建設以來,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高等教育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必然要改變過去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多樣化的行之有效的適合各學科專業(yè)的教學模式。那么,何為教學模式呢?簡單地講,“教學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思想基礎之上,為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的,將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組合成具有相對穩(wěn)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一種教學范型”。[1]也就是說,教學模式既有理論的性質,但又不是純粹的理論,而是抽象理論的具體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教學模式又不是純實踐性的東西,是對長期教學實踐經驗的概括。它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中介,是促進理論與實踐對話的橋梁。[2]對于高等學校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來說,由于該課程既有理論學習,也有表演實踐,因而不可能完全采用其它人文社會學科課程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基于探究與實踐理念的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理論探究與表演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課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主要協(xié)助學生查找資料和解決排練中的問題,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學習,不斷提高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
一、課前準備——知識板塊的分配
(一)教學任務的規(guī)劃
在課程實施前教師就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據(jù)課程開設的年學時數(shù)把教學任務劃分為若干知識板塊供學生選擇。在課程實施的第一節(jié)課,教師需要把課程學習的目的、意義和任務向學生交代清楚,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筆者在此以貴州大學音樂學院開設的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為例,談談教學任務的規(guī)劃方案。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民族音樂概論課程使用的教材是鄧光華主編的《中國民族音樂及作品鑒賞》[3],該教材有上編漢族音樂和下編少數(shù)民族音樂兩個部分。一般來講,上編漢族音樂包含的民歌與歌舞、曲藝音樂、戲曲音樂和民族器樂是必修內容,下編少數(shù)民族音樂分別是東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中南部和東南部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各地區(qū)的高??梢赃x擇本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作為上編漢族音樂的補充和拓展。因此,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上編漢族音樂和下編的西南部少數(shù)民族音樂。開設時間是一學年,常常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開課。教學時間每個學期16周,一學年共32周。每個學期應留出2周機動時間,還剩下28周實際教學時間。那么,我們可以把教學內容劃分為28個知識板塊,每個學期應完成14個知識板塊,相應地我們應該把每班的學生分為14個小組。小組的組成最好讓學生們自由組合,教師只需要限定小組的大致人數(shù)。每個小組選出組長一名,全面負責本組的任務。
(二)知識板塊的分配
在各知識板塊和小組成員確定好以后,需要每個小組進行討論本組成員比較感興趣的知識板塊,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的知識板塊中各選擇一個知識板塊,然后把選擇的知識板塊報送給學習委員,學習委員統(tǒng)計各小組負責的知識板塊上報給任課教師。如果出現(xiàn)有的知識板塊有幾個小組同時選擇的情況,科任教師和學習委員應做好協(xié)調工作,保證每個知識板塊都有小組選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在課堂上采用民主集中制進行知識板塊的分配。在分配知識板塊的時候,可以適當兼顧專業(yè)因素,可以考慮把民歌與歌舞、曲藝音樂和戲曲音樂分配給聲樂專業(yè)的同學,而把民族器樂分配給器樂專業(yè)的同學,這樣他們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把本組的知識板塊講透徹和表演好。
在每個小組獲得自己的知識板塊以后,小組長就需要組織本組成員充分討論學習內容的分工。這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各抒己見。一般來說,應該把本組分為理論組和表演組,理論組主要負責探究知識的任務,表演組主要負責表演實踐的任務。當然,這兩個組成員之間可以臨時調動,同一個同學甚至可以成為兩個組的成員。
理論組成員理論知識相對來說比較豐富,主要負責本組知識板塊中理論知識的查找、分析和總結,以及課堂報告的撰寫和實施。表演組成員應具有較高的表演技能,主要負責本組知識板塊中欣賞部分的現(xiàn)場表演。如果有欣賞的內容不能表演時,應該負責查找和選擇質量比較高的音響或影像資料來供同學們欣賞。
小組長由于在本組具有比較高的威望,需要全面規(guī)劃本組的人員分工和時間分配方案,負責理論組與表演組之間的協(xié)調工作,時時監(jiān)督本組成員履行責任的情況。
理論組具體的任務有資料的查閱與收集、講稿的撰寫與熟練、PPT的設計與制作等方面的內容。小組長應把這些任務具體落實到人,如把資料的查閱與收集任務分配給對數(shù)據(jù)庫比較熟悉的同學,讓文字功底比較好、普通話流利和說話有條理的同學負責講稿的撰寫與熟練,而把PPT的設計與制作留給對電腦比較熟悉,并有一定設計基礎的同學。
表演組具體的任務有欣賞內容的選擇與排練,擴展欣賞內容的查找與下載等方面的內容。每個知識板塊可能有多個欣賞作品,小組長需要把每個欣賞作品落實到具體的幾個人,并且選出節(jié)目的負責人,讓他負責該節(jié)目準備的所有工作。特別是暫時無法進行排練表演的作品,表演組需要上網查找相關音響或視頻資料。無論是音響資料,還是視頻資料,一般都需要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相匹配,如果實在是無法找到完全匹配的音響或視頻時,也要采用與之比較相近的資料。同時,我們需要選擇質量較高的欣賞資料,如央視網里有大量的視頻資料畫質較高,可以優(yōu)先選擇。如果我們欣賞的資料質量不高,將會極大地影響課堂實施的效果。
小組長必須全面負責本組的所有任務,也可以參與到理論組或表演組中去,具體引導、協(xié)調大家去準備好本組的知識板塊。同時,小組長要向科任教師階段性地報告本組各項工作的準備情況,以讓科任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準備進度。
在課前準備階段,科任教師應隨時關注每個小組知識板塊的準備情況,及時解決他們在準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指導他們如何去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科任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準備過程中去,甚至可以進行預講演,看看在具體的實施中將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樣的實際問題,并想辦法給予解決,為增強課堂實施的效果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課中實施——不同角色的表現(xiàn)
在課前準備階段的基礎上,在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匯報小組在進行匯報的時候需要各小組密切配合,積極參與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一)講演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實施階段,負責實施的小組應該協(xié)調好理論組和表演組之間的工作,以便在理論組的講解過程中,需要表演組進行表演時能夠及時進行表演,提高理論組與表演組之間的默契程度。
理論組重在對核心知識的講解,并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核心知識的講解過程應做到生動有趣,而不是呆板無味,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既然是核心知識的講解,那就不必講得太多太雜,以避免同學們聽后不知所云,只需要把特別重要的知識點有條理地講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面面俱到。如果是需要拓展的知識或需要重點討論的問題留待同學們互動交流中去進行討論,給同學們留下討論的空間。
表演組需要把欣賞的內容表演好,把前期準備好的欣賞作品以最佳的狀態(tài)表演出來。在表演中注意與理論組之間的配合,也可以在表演之前或之后對表演的作品進行簡潔的闡釋,比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曲體結構、情感表達等,以增加同學們對該作品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器樂表演,還可以把同學們不太熟悉的樂器進行一個簡潔的介紹,豐富學生們的樂器知識。
(二)多方互動的學習模式
在課前的準備階段,各小組應多設計一些值得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以便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選擇適當?shù)臅r機提出供大家討論,并引導討論的有序進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當然,不是負責該知識板塊的小組成員,也應該在課前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做好課堂上主動發(fā)言和與實施小組互動交流的準備。
基于探究與實踐理念的學習是一個互動交流、共同探討的過程,絕不是實施小組在課堂中演“獨角戲”,需要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因此,課堂匯報的實施者應該具有比較全面的素質,在本組講演的同時,還要適時調動全班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與學習中來,共同探討有關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水平。
三、課后總結——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是一個重要的導向,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課前準備和課中實施以后,我們還需要對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行形成性評價,只有及時有效的評價,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組長總結報告
在每個小組負責的知識板塊實施結束后,組長應該立即召集本組成員認真地總結各個環(huán)節(jié)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長不僅要虛心聽取大家的總結發(fā)言,而且還要認真作好文字記錄,并根據(jù)本組討論的情況,總結在課前準備和課中實施階段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的經驗,然后整理成書面文字上交任課教師。各小組還要評選出認真負責的組員和優(yōu)秀節(jié)目供任課教師在下次課時進行表揚,同時推薦特別優(yōu)秀的節(jié)目參加學年教學任務結束后舉辦的匯報音樂會。
(二)師生交流發(fā)言
任課教師應該在每次課中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師生交流發(fā)言,總結負責上次課的小組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表揚在這個過程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和表演質量較高的節(jié)目。同時總結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需要下次改進的地方,這也是后面小組需要注意的問題,避免他們的缺點,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通過及時有效的師生交流發(fā)言,不斷總結實施小組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可以為后面的小組在課前準備和課中實施階段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三)舉辦學年音樂會
學年音樂會是該門課程學習效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通過這樣的音樂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興趣和促使學生去探究更多的有關民族音樂知識,并自覺地投入民族音樂的表演實踐中。學年音樂會應該放在一學年的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音樂會的節(jié)目可以適當拓展,可以把同學們在平時學習中編排的優(yōu)秀節(jié)目納入音樂會之中,不要僅僅只限于民族音樂概論課中表演的節(jié)目,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音樂會的藝術水平,增強音樂會的觀賞性。在音樂會的籌備過程中,科任教師必須親自參與進去,與同學們共同策劃,隨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同學們解決排練中的各種難題,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會表演的欲望。與此同時,科任教師還要聘請相關的專業(yè)教師對同學們在音樂會中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評價,并與平時的評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到音樂會的籌備工作之中去。
綜上所述,根據(jù)高校學生的學習具有探索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特點,本文建構的基于探究與實踐理念的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理論學習和表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在該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全體同學共同探索知識,從聆聽知識講授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轉化,教師也從原來的主導者向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轉變。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基于理論探索與表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適應了新時期高校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要求,能夠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從而不斷提高我國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尹愛青.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2] 張忠華.高等教育專題新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3] 鄧光華.中國民族音樂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教育部西南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組.高等教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
[5] 楊勝興.高校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6(1).
(責任編輯:蒲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