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家長開始逐漸關注幼兒的音樂教育問題。學前幼兒音樂教育教學的好壞,取決于音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設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能夠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本文主要針對學前幼兒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增強音樂教學趣味性的教育方案。
【關鍵詞】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趣味性;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學前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幼兒音樂素養(yǎng)與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對學前幼兒進行音樂課程教育,對幼兒成長成才具有重要影響。但當前學前幼兒音樂教育缺乏趣味性,存在著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問題。所以,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中進行教學情境、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效果。
一、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趣味性設計的重要性
學前幼兒的年齡較小,其在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習經(jīng)驗、心理認知等方面缺乏相應的規(guī)律性與專業(yè)性。學前教師對幼兒的音樂教育教學不能沿用過于陳舊的學前音樂課程教育內容,也不能使用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模式,而要通過多樣化教學情境、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的設計,貼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幼兒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與趣味性。學前幼兒音樂教育的趣味性設計主要起到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增強幼兒對音樂課程的心理認知,提高幼兒人文素養(yǎng)與音樂素養(yǎng)的作用。
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設計通常采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原理。原本性音樂教育是動作、舞蹈語言與音樂內容的緊密結合,通過多種綜合藝術形式的共同作用,能夠接近人類最原始的心靈與行為方式。比如,在學前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可以運用游戲、節(jié)奏感音樂、猜謎和舞蹈等形式進行學前幼兒音樂教學情境的設計。教師與幼兒之間良好的游戲互動,可以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高音樂教育趣味性。對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教學,不僅要完成幼兒音樂內容的傳達,更要運用各種動作與舞蹈語言來提升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這在幼兒教學過程中對幼兒有較大的影響。
二、學前幼兒音樂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前幼兒音樂教育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很多幼兒音樂教師在幼兒的音樂教學中,只是根據(jù)音樂教材、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音樂教育內容的“講授式”傳達。這種學前幼兒音樂的教育內容、教學觀念,不僅違背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與學習經(jīng)驗,也不能有效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甚至會降低幼兒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另一部分幼兒音樂教師,過于注重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課程的教學,認為幼兒音樂教育是教學的副課,因此在學前幼兒音樂教育中缺乏重視。幼兒音樂教師對幼兒的音樂教學主要集中在兒歌、紅歌、科普歌曲等的演唱方面。這種忽視幼兒音樂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使得幼兒音樂教育的趣味性大大降低。
(二)學前幼兒音樂的教育內容與教學模式混亂
幼兒教師對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征,根據(jù)幼兒對音樂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相應教育內容與教學模式設計。當前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存在著教育目標不明確、教育內容混亂,以及幼兒音樂教學模式不正確等問題。首先,從學前幼兒音樂教育目標來看,教師缺乏明確的幼兒音樂教育目標。雖然幼兒音樂教育有專業(yè)的音樂教材,但幼兒音樂教材中的內容過于簡單,音樂教材的條理性不夠清晰,這就導致了幼兒音樂教育內容的混亂。在學前幼兒音樂課程安排方面,學前幼兒教育常常是一節(jié)課教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一節(jié)課教唱歌,一節(jié)課教簡單的吹奏樂器。所以,即使兒童在音樂教學中學到了知識,也僅僅是某一方面的技能學習。最后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的教學方式方面,主要通過“講授”“自由活動”結合的教學模式完成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教師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中,缺乏系統(tǒng)性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組織,由此造成音樂教育的趣味性下降,學前幼兒音樂學習積極性也逐漸下降。
(三)學前幼兒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性素養(yǎng)不高
幼兒學校中的部分幼兒教師并不是專業(yè)學前教育院校畢業(yè)的學生。而且很多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音樂的教學前也沒有接受專業(yè)的學前音樂教育培訓。因此,當前學前幼兒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只是根據(jù)自身的主觀思考與經(jīng)驗,進行幼兒音樂教育內容、教學形式的設計。這種缺乏系統(tǒng)培訓的音樂教學,教師只專注于對唱歌、舞蹈表演等的機械教育,卻不能根據(jù)音樂專業(yè)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學前幼兒音樂教學的內容組織。
三、學前幼兒音樂教育趣味性的提升策略
(一)制定符合幼兒學習情況與心理預期的音樂教育目標
由于學前幼兒的年齡較小,其身心發(fā)展與學習經(jīng)驗尚處在初級階段。因此,教師應根據(jù)當下幼兒的音樂學習情況制定符合幼兒心理預期的教學目標,才能完成對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活動。首先教師應該選擇簡單的幼兒教學歌曲,以激發(fā)兒童對學前音樂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挑選《明天會更好》《蟲兒飛》《外婆的澎湖灣》《童年》《爸爸的雪花》等歌曲,帶領幼兒進行兒歌學習與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在幼兒音樂課堂中設置相應的幼兒音樂學習情境,幫助幼兒培養(yǎng)音樂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實現(xiàn)幼兒音樂教育趣味性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學前幼兒音樂教育中設置出朗誦、歌唱或表演等教學情境,以增強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與實踐能力。只有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中制定明確的音樂教育目標 ,才能有效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趣味性。
(二)加強幼兒音樂教學的游戲化教學與師生互動
在學前幼兒音樂教學中,需要設置集體游戲、個人游戲等音樂教學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提升幼兒音樂教育趣味性。教師可以在《幸福拍手歌》音樂教學中加入幼兒舞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完成嗓音與身體部位的活動。針對不同幼兒的音樂學習狀況,進行“個人音樂”的游戲內容設計,從而激發(fā)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與表達欲望。例如,對那些活躍性較強的兒童,教師可以向其播放動感性強的音樂,并引導兒童參與其中進行舞動;對于那些比較安靜內向的兒童,教師可播放《明天會更好》《蟲兒飛》《雪絨花》等歌曲。通過游戲化教學方式、師生互動,與幼兒音樂教學結合,在釋放兒童天性的同時,增強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與欣賞力,實現(xiàn)幼兒音樂教學趣味性的提升。
(三)運用多種綜合教學方式提升音樂教學趣味性
幼兒音樂教師是學前幼兒音樂教學的引領者與主導者,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內容方面的選擇決定著幼兒音樂課程學習質量的好壞。因此,教師對學前幼兒的音樂教學應該與舞蹈、戲劇、雕塑等多個學科聯(lián)系,通過多種綜合性教學方式的運用,完成兒童音樂素養(yǎng)與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簡單的音樂舞臺劇,并在音樂舞臺劇中穿插兒童音樂教學內容,或者通過樂器演奏與舞蹈結合的方式,進行學前幼兒音樂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
四、結語
教師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應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設置出符合幼兒心理需要的“游戲化”教學內容,或者借助朗誦會、舞蹈視頻、歌唱比賽等平臺,進行幼兒音樂教學內容的傳達。通過多種綜合性教學方式的使用,不僅能夠大大增強幼兒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推動兒童音樂鑒賞力與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陶波.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科學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00(S1).
[2]陳藝友.淺談幼兒的音樂教育和教學過程[J].大眾文藝,2012(23).
作者簡介:王林強(1984—),男,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碩士,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