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梅花 管福泉
[摘 要] 強制親職教育是指國家相關機關強行要求涉案未成年人的父母接受專業(yè)的教育指導。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缺失的五大原因,旨在從五個角度說明強制親職教育難以彌補家庭教育缺失。
[關鍵詞] 強制;親職教育;家庭教育;缺失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觀是家庭教育缺失的根本。家庭教育的主體是父母,而父母接受的教育與現(xiàn)在相比顯然是落后的,然而有許多父母卻喜歡用自己接受的教育去要求孩子,喜歡和推崇“棍棒式教育”的教育觀。這種教育觀與孩子的實際情況格格不入,導致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叛逆,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父母責任感的缺失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內(nèi)因。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然而,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只關心權利,而忽視了義務,本應承擔責任被拋之九霄云外。后來他們都慢慢為人父為人母,就沒有了責任意識,這樣就導致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沒了責任感。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能不缺失嗎?
家庭經(jīng)濟的客觀狀況是家庭教育缺失的外因。中國經(jīng)濟在騰飛,人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然而并不是每個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都很好,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父母還在為還房貸而發(fā)愁,為高額的生活費用而焦慮。這些父母還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嗎?家庭經(jīng)濟的好壞是影響父母家庭教育缺失與否的外在因素。
家庭成員的親密程度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誘因。家是溫暖的港灣,家庭成員關系應該親密無間的,應該是禍福相依、榮辱與共的。可是,在和諧的家庭之外,還存在著諸多的不和諧,如家庭成員矛盾重重,父母關系水火不容等。這種狀況下,誰還有心思去教育孩子,去履行父母的職責?其結果是直接誘發(fā)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結構的多種情況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關鍵。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家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結構情況。第一,留守兒童家庭。第二,離異家庭。第三,喪偶家庭。
二、強制親職教育難以彌補家庭教育缺失
強制親職教育難以改變家庭教育觀。強制親職教育通過相關部門強制的手段能讓孩子的父母參與教育指導學習,對于孩子的父母也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觀卻難以改變,因為我們都知道深入骨髓的教育觀不是一兩百次課程所能洗滌干凈的。
強制親職教育難以喚醒父母責任感。孩子父母責任感的缺失顯然不是三兩日形成的,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對于沒有責任感的父母,要想通過強制親職教育喚醒孩子父母的責任感,無異于天方夜譚。
強制親職教育難以改善家庭經(jīng)濟狀況。強制親職教育強調(diào)的是孩子教育上的指導,而不可能解決家庭經(jīng)濟上困難。如果孩子家庭吃飯都成問題了,縱使相關部門使用強制手段,恐怕其父母也不會心甘情愿的參加。如果真的采取拘留等強制手段,孩子又交給誰呢?
強制親職教育難以提升家庭成員的親密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家庭成員之間親密度不高必然有其原因,必然有其矛盾,而這些肯定不是強制親職教育所能化解的,以此提升家庭成員的親密度更是不可能。
強制親職教育難以解決家庭結構的因素。無論是留守兒童家庭,還是離異家庭,抑或是喪偶家庭,其問題是社會問題,都不是強制親職教育所能解決的。
因此,強制親職教育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一種做法,有“亡羊補牢”的意味。實際上,要真正解決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就需要相關部門聯(lián)合學校從娃娃出生開始就對其父母進行親職教育,讓親職教育內(nèi)化為父母的需要,讓親職教育成為家庭教育的新常態(tài)。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