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祥 楚愜
摘 要:獅子鼓是流行在河洛地區(qū)的民間樂舞,其發(fā)展深受河洛地區(qū)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20世紀中期以前,當?shù)鬲{子鼓隊曾達幾百家,之后迅速減少,目前只剩少數(shù)鼓隊還在活動。獅子鼓的表演由鼓樂、武術、獅舞三部分構成。其中,鼓樂在表演中起著指揮的作用,武術、獅舞是表演的核心。獅子鼓融武術、雜技、舞蹈等多種藝術于一體,內容豐富,技藝精湛,極受群眾喜愛。獅子鼓在體現(xiàn)文化多樣性、豐富民眾精神生活、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對于河洛獅子鼓的保護應該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入手,不斷提高表演水平,積極探索現(xiàn)代發(fā)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藝術人類學;河洛文化;獅子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8)04-0151-06
藝術是人類高級精神存在的重要表征。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人民在各自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藝術,中華民族藝術的寶庫就是在各地區(qū)民眾的共同創(chuàng)造中不斷豐富的。在河南省鄭州、洛陽一帶的河洛地區(qū)流行著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獅子鼓。它融音樂、舞蹈、雜技于一體,爭斗激烈、動作驚險、節(jié)奏鮮明,被視為河洛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獅子鼓是河洛文化孕育的獨特文化物種,其成長方式、運作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的互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著很強的代表性。從獅子鼓的產生、成熟以及曲折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既能體悟到民眾與民間藝術的關系,也能總結出民間藝術發(fā)展的一些生態(tài)規(guī)律。2016年筆者帶領學生多次到河洛地區(qū)調研獅子鼓情況,并將獅子鼓表演隊請到河南師范大學的“文化遺產活動月”中進行表演。通過實地調研以及與獅鼓隊的多次接觸,我們發(fā)現(xiàn),獅子鼓已與當?shù)氐拿癖娚钊跒橐惑w,是“儀式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xiàn)”①?,F(xiàn)將有關調查及思考報告如下。
一、河洛獅子鼓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河洛地區(qū)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其核心地區(qū)是黃河和伊洛河交匯處的滎陽、鞏義一帶。但在文化研究上,河洛文化區(qū)涉及的范圍要更廣泛一些,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河洛文化區(qū)是指北起中條山、南達伏牛山、西至潼關、東到開封的廣大區(qū)域。狹義的河洛文化區(qū)是指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qū)。獅子鼓流行的滎陽、鞏義一帶正處于河洛文化的核心區(qū)域。應該說,獅子鼓是河洛地區(qū)特定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的文化成果。
河洛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是河洛文化發(fā)展的基礎。文化生態(tài)學認為,文化“是由一個社會與其環(huán)境互動的特殊適應過程造成的”②。河洛地區(qū)特定的氣候、水土、交通等條件決定了河洛文化的形態(tài)、特征與風貌。河洛地區(qū)地處黃河中下游平原西端,日照充分,氣候溫暖,降雨適中,水利條件優(yōu)越。良好的
收稿日期:2018-02-0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生態(tài)及其保護模式研究——以河洛文化區(qū)為例”(12BSH038);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2016-CXTD-02)。
作者簡介:丁永祥,男,河南師范大學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教授,文學博士(新鄉(xiāng) 453007)。
楚愜,男,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生(新鄉(xiāng) 453007)。
自然條件使這里的農業(yè)自古就比較發(fā)達。河洛地區(qū)古代還是中國的交通中心?!扒貪h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秦始皇修筑‘馳道和‘直道。從咸陽到東方的主干道,出潼關經(jīng)函谷關到達洛陽,再向東出虎牢關到達滎陽,可以向北到燕趙,向東到齊魯,東南到江淮。東漢時期洛陽成為通往西域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洛陽往南經(jīng)南陽可達江漢地區(qū),向北經(jīng)河內可達太原、雁門,東北可達幽、冀。隋代修通了以洛陽為中心,北到涿郡、南達余杭的大運河,極大地方便了河洛地區(qū)的水上交通……總之,河洛地區(qū)不僅交通便利,而且長期是全國的交通中心?!雹酆勇宓貐^(qū)不僅陸路交通便利,其水上交通也曾相當發(fā)達。這里曾是大運河的必經(jīng)之地,是古代的水上交通樞紐?!鞍凑招屡f唐書《地理志》的記載,隸屬江南道的有蘇州、潤州和越州,隸屬淮南道的有楚州和滁州,隸屬河北道的有邢州、冀州、德州和魏州。這些地方的租糧均能夠通過大運河,由江南運河、邗溝、通濟渠,或者由永濟渠,來到含嘉倉。在這樣的經(jīng)濟地理形勢下,加之河山控帶的形勝,東都洛陽成為經(jīng)濟區(qū)與政治中心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有河朔之饒,食江淮之利,九年之儲已積,四方之賦攸均。也因此,洛陽成為大運河的中心,盛況空前?!雹芩\對河洛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直至近代,伊洛河與黃河的航運仍然對當?shù)氐纳鐣l(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明清之際興盛了幾百年的康百萬家族就是靠伊洛河和黃河的航運做生意起家并持續(xù)繁榮的。至20世紀中期,當?shù)厝匀挥泻芏嗳艘院竭\謀生。我們在調研時,曾聽鞏義市神南、神北村的村民說,過去這里大部分人都是玩船的(即以航運謀生),直至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大量的船只被日本飛機炸毀,航運才逐漸蕭條。⑤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交通中心的位置,這些都為當?shù)亟?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河洛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對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河洛地區(qū)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豐富多彩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活動對當?shù)孛耖g文藝的發(fā)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對獅子鼓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當?shù)氐淖诮袒顒?。眾所周知,中原地區(qū)是佛教在中國發(fā)展最早的地區(qū),洛陽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寺廟。佛教在中原地區(qū)的迅速發(fā)展對當?shù)氐纳鐣詈臀幕l(fā)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河洛地區(qū)曾擁有大量的佛教寺廟,如白馬寺、少林寺、唐僧寺(玄奘寺,原名靈巖寺)、香山寺、福仙寺、龍馬負圖寺、廣化寺、觀音寺、黃覺寺、風穴寺、古唐寺、藏梅寺、靈山寺、石窟寺、皇覺寺、看經(jīng)寺、花山廟、古唐寺、奉先寺、潛溪寺、大福先寺、大海寺、龍泉寺、周固寺、等慈寺、興國寺、洞林寺、蔡村寺、高村寺、蟠龍寺、南大寺、北大寺、佛姑寺等。此外,還有大量的道教廟觀,如關林廟、上清宮、白云觀、中岳廟、呂祖庵、高龍中岳廟、神靈寨、上清宮、下清宮、長春觀、飛龍頂、逍遙觀、玉皇廟、老君廟、三官廟、二郎廟、呂祖廟、龍王廟、火神廟、大王廟、關帝廟、岵山廟等。這里先后擁有的寺廟道觀加起來有幾百座之多,大量寺廟道觀的存在意味著這里有著大量的廟會等宗教儀式活動?!逗幽鲜≈尽酚涊d:“河南各縣廟會每年少者百余次,多者千余次。林州每年有廟會231次,溫縣243次,滎陽市247次……”⑥廟會作為民間文藝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為民間文藝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例如,“明清時期的洛陽關林廟會,可以說是盛大的文藝會演,千姿百態(tài)的戲曲和美不勝收的民間文藝表演,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對于長期生活在鄉(xiāng)間,過清苦生活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⑦。在關林廟會上不僅有大量的戲曲表演,還有跑陣子、高蹺曲子、舞獅子、旱船、竹馬、秧歌等多樣化的民間文藝表演。舞獅子是關林廟會極富特色的項目,常有上老桿兒、上天梯、走軟索等驚險節(jié)目。在我們的調研中,曾聽河洛地區(qū)的藝人們多次談到,獅子鼓是一項大型的表演節(jié)目,需要的人多,動靜很大,儀式威嚴,過去主要是在廟會上表演。大量的廟會等儀式活動為獅子鼓表演提供了舞臺,極大地推動了獅子鼓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河洛地區(qū)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獅子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獅子鼓正是在這樣獨特的環(huán)境中逐步成熟和發(fā)展起來的。
二、河洛獅子鼓的發(fā)展傳承
中國舞獅的歷史相當悠久,其源頭可追溯到漢代?!拔瑾{始于漢代長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盛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雹嘀撂拼?,舞獅已成為上至宮廷下到民間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舞蹈活動。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的詩句,對當時的舞獅進行非常形象的描寫。獅舞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與演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大致說來,中國舞獅分南獅、北獅兩大類型。北獅動作靈活,舞動以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為主。南獅威猛,色彩艷麗,制作考究、機巧,眼簾、嘴巴可以活動,舞動時注重馬步。具體到各地,獅舞又有不同的類型,如山西天塔獅舞、廣東席獅舞、上海手獅舞等。河南各地也有不同的舞獅類型,如豫北舞獅、豫西獅舞、沈丘回族文獅舞、雙獅舞(漯河)、五花營獅子舞、磚井獅虎舞等,相互之間差別也很大。
河洛獅子鼓是中國眾多舞獅中極為獨特的一種形式,產生的具體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據(jù)民間傳說,獅子鼓是李世民于虎牢關以少勝多大破夏王竇建德后,唐軍兵士為慶賀大捷而作《秦王破陣樂》,后來該樂在當?shù)亓鱾鞑⑴c舞獅子結合逐步形成獅子鼓。明清時期是河洛獅子鼓迅速發(fā)展的時期,這一時期獅子鼓已遍布各地,并成為社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調研時,很多老藝人都談到,過去河洛地區(qū)的獅鼓社非常多,一般在春節(jié)祭祀時與其他民間藝術一同“出社”(演出)。其形式往往非常隆重,表演也極為講究。獅子鼓出社的陣容通常是:放銃人在前面打場開道,掌班人(獅社首領)手持令旗居首,寫有社火名稱的門旗緊隨其后,之后依次是:豎幅大旌旗,小家什社,龍、鳳、虎、雀大花旗,帥字旗,黃羅傘,八面大鼓,镲、鐃、圪垯鑼,獅舞“回回”(斗獅人),幾架獅子,以及吶喊助威人員等。⑨據(jù)說,過去鞏義、滎陽、偃師一帶的大鼓社達400余家,可見當時獅子鼓的繁盛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獅子鼓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獅社數(shù)量增多,演員也大量增加?!拔母铩遍_始后,在一片反對迷信聲中,多數(shù)獅鼓社停止了活動。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獅子鼓的活動又逐漸恢復。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獅子鼓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新的轉機,不少鼓社又趨活躍。如鞏義市小相村、滎陽市王村鎮(zhèn)王村和蔣頭村等的獅鼓隊都相當活躍。但由于受經(jīng)濟等因素的影響,一些曾恢復的鼓隊在活躍了一段時間后又趨于沉寂。如滎陽市高村鄉(xiāng)高村的獅子鼓,近年來由于演員外出務工等原因,獅子鼓的組織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現(xiàn)已基本停止活動。當前傳承比較好的是鞏義市小相村的獅鼓隊。小相獅子鼓(小相獅舞)2007年入選“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相獅舞技藝高超、動作驚險、觀賞性強,曾獲得“中原第一獅”“中華第一獅”等稱號。在村委會原主任李金土的帶領下,小相村已成立“鞏義市金王獅鼓文化傳播公司”。他們承接商業(yè)演出,舉辦獅子鼓培訓班,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獅子鼓發(fā)展的新路子。⑩滎陽市也曾是獅子鼓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滎陽市文化學者陳瑋說:“滎陽過去是水鄉(xiāng)。旱船、推小車、跑驢、高蹺、獅子鼓、笑傘等文藝非常盛行……獅子鼓的鼓譜與陜西《秦王破陣樂》相似。本是打虎,因諱李世民,后來改為打獅子?!睖铌柺型醮彐?zhèn)王村的獅子鼓在當?shù)胤浅S忻T摯宓莫{子鼓技藝高超、表演精彩,曾榮獲“河南省第一屆藝術節(jié)優(yōu)秀節(jié)目獎”“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jié)特別貢獻獎”“‘威震中州盤鼓獅舞比賽一等獎”“鄭州市2002年獅舞大賽一等獎”“河洛一絕”等多種獎項或榮譽稱號。滎陽市王村鎮(zhèn)蔣頭村的獅子鼓是當前比較活躍的表演隊。領隊萇毛孩說,本村的獅子鼓明朝初期就有,清朝末期獅子鼓表演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現(xiàn)了多位技藝高超的藝人,如趙錫純(高臺)、金臭(耍大刀)、萇坡(上老桿兒)、李賀喜(地攤,春秋刀)等。本村獅鼓隊表演的四排鼓、大炸鞭、雙交(鳳展翅)、上老桿兒、霸橋、拿頂、踩繩等都很叫好。蔣頭村的獅子鼓隊曾參加“中國少林武術節(jié)”“河南省首屆藝術節(jié)”“洛陽牡丹節(jié)”、黃河大觀開園儀式、中國中西部會議開幕式等活動,并多次獲獎。2016年11月蔣頭村獅子鼓還應邀到河南師范大學表演,受到師生們的好評。
三、河洛獅子鼓的藝術構成
在河洛地區(qū),獅子鼓通常是社火的重要組成部分。獅鼓社少則五六十人,多則達百人以上。過去表演時演員常穿古代兵丁、將士服裝,在帥字旗、都督旗、令旗等的指揮下進行表演。獅子鼓表演綜合了武術、雜技、舞蹈等多種技藝,特別是融合了當?shù)刂N萇家拳的武術動作,剛柔并濟、攻守兼?zhèn)洹⒆猿商厣?。獅子鼓出會表演常常會有各種名堂,如龍鳳鼓舞、群獅鬧喜、刀山火海、神仙下凡、嫦娥奔月、躥火奔月等。獅子鼓藝術通常由鼓樂、武術、舞獅三部分構成。
1.鼓樂
鼓樂是獅子鼓表演的基礎,它起著指揮和控制節(jié)奏的作用。鼓樂演奏常用的樂器有:大鼓8面,大镲12副,大鐃8副,大京10面,圪垯鑼2面。改革開放后,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好轉,有些地方鼓的數(shù)量增至20面,甚至還有更多的,其他樂器數(shù)量也會隨著鼓的增加而增加。鼓樂的核心是大鼓,其轟鳴的聲音、多變的節(jié)奏指引獅子不停地舞動,其他樂器都配合著大鼓進行演奏。鼓樂演奏按鼓譜進行,內容相當豐富,并且各地差別很大。以滎陽市高村鄉(xiāng)高村的獅子鼓為例,其鼓的打法有:老長套(鼓的基礎點)、反棰、行路交(青龍?zhí)阶Α⒑锷蠗U)、交棰(單叉花、雙叉花、金蟬脫骨、五虎下西川、青龍上橋)等。獅子鼓的曲牌則更多。據(jù)《河洛鼓譜》記載,“(獅子鼓)所演奏的曲牌,流傳下來的就有近千首,按一首一首的鼓歌計,一個鼓社至少也有十四五首,河洛地區(qū)估計就有近萬首。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各鼓社所演奏的鼓歌,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基本上沒有一首是完全相同的。不同地區(qū)即使曲牌名稱相同,它的曲譜、韻律、結構形式都不一樣”??梢姡{子鼓的鼓樂內容是相當豐富的。不同地區(qū)的獅子鼓在發(fā)展中不斷融入當?shù)孛癖姷膭?chuàng)造,形成自己的特色,這恰恰是民間藝術發(fā)展的典型特征。鼓歌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在獅子鼓的保護中應予以高度重視。除了鼓、镲等演奏,獅子鼓表演時還有好多人配合演出進行放炮、吹螺號、吹尖子號等,周邊還有人揮動器械吶喊或吹口哨助威,這都可看作是獅子鼓表演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獅子鼓表演首先是一場聲樂的藝術盛宴。
2.武術
獅子鼓融合了當?shù)厝O家拳的武術內容,全程貫穿著人獅相斗(當?shù)胤Q斗獅)。斗獅分三種情況:平地斗、高臺斗和高空斗。平地斗多用器械,如大刀、單刀、雙刀、槍、大鐮、三股杈、梢子棍、繡球等。斗獅人使用各種器械與獅子相斗,斗獅者功夫高超、動作激烈,獅子則騰挪閃躍威猛異常。高臺斗主要是在桌子上進行打斗。獅子在桌子上做出各種高難動作,斗獅人桌上桌下閃躍騰躥,也相當激烈。高空斗主要是引獅上“山”。所謂“山”是用長條凳疊起,高達十幾米。斗獅人在平地、高臺斗完后,再引獅上“山”。斗獅者身手靈巧,獅子躥上躥下追逐,在“高山”之上人獅相斗,顯示了表演者極為高超的武術和藝術功力。
3.舞獅
舞獅是整個獅子鼓表演的核心。據(jù)說,舞獅最初只是“文獅”表演,后經(jīng)過滎陽地區(qū)武術大家萇大炮、萇小旦等人的精心設計、加工,融武術動作于獅舞,最后形成“武獅”?,F(xiàn)在河洛地區(qū)流行的多為“武獅”。其表演著重于高難度的技巧展示,動作多粗獷、激烈,常展示的動作有跳躍、跌撲、登高、翻滾、直立、抖毛、鉆火圈、走鋼絲、穿口、蹁桌子、蹬球以及上高臺、爬老桿兒等。舞獅表演也分三個部分:地攤(平地表演)、中攤(桌上表演)、高攤(高空表演)。地攤表演主要是人獅平地相斗,獅子與持各種器械者相斗。地攤表演在展現(xiàn)獅子威猛的同時,也展現(xiàn)獅鼓隊高超的武術功夫。中攤表演主要是獅子在桌子上表演,獅子通過騰躍、疊立等,展現(xiàn)高超的技藝。高攤表演主要是在長條凳疊起的“高山”上進行。獅子在斗獅人的引逗下,逐級上爬,至頂常常做出站立、銜凳等各種高難度動作。高潮時獅子嘴里吊出寫有“祝XXX人民新年愉快”等字樣的條幅,引起觀眾熱烈鼓掌。高空表演結束后,獅子逐級“下山”,并將長條凳用嘴銜扔而下,至底部表演結束。有時獅子還要表演上老桿兒項目。上老桿兒是獅子鼓表演中最驚險的項目。老桿兒通常為十幾米高的長桿,四面由粗繩固定,表演時獅子沿繩而上,最終到達高桿之巔做出各種驚險動作。老桿兒表演是展示獅子鼓隊表演水平的標志性活動,只有高水平的舞獅隊才敢進行這項表演。
獅子鼓融音樂、武術、舞獅為一體,與生活緊密結合,內容豐富、套路復雜、技藝高超,展現(xiàn)了河洛民間藝術的卓越風采。在鼓樂、武術、舞獅三者中,鼓樂在表演中起著指揮與統(tǒng)領的作用,武術與獅舞是表演的核心。獅子鼓表演時,轟鳴多變的鼓樂、激烈熱鬧的打斗、驚險絕妙的獅舞常令觀眾拍手叫好。
四、河洛獅子鼓的價值
對民間藝術價值的認識涉及政治、社會觀念、藝術理論等方方面面。中國近代以來對民間藝術價值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以“文革”為代表的否定傳統(tǒng)的運動曾使我們迷失方向、疏離民間文藝,從而導致大量民間藝術的衰敗和消亡。近些年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興起,使我們對民間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今天獅子鼓已從“迷信”“糟粕”的污名中脫身而出,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確實是獅子鼓發(fā)展中的一大幸事。獅子鼓的價值大致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理解。
第一,獅子鼓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化是在多樣化的民族和地區(qū)生活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文化人類學家認為,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獨特的價值,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應該受到尊重,在民族文化上沒有高低貴賤、先進與落后之分。正如人類學家博厄斯所強調的,“根本就不存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普遍法則,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一個民族都有其值得尊重的價值觀,都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價值和功能”。文化的多樣發(fā)展正是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的。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不同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造就出來的,都有著獨特的價值。獅子鼓也一樣,它是河洛地區(qū)人民的獨特創(chuàng)造,是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近代以來,我國社會所形成的重西方文化輕民族文化的現(xiàn)象對民間文化的發(fā)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一些人不能正視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別是有些年輕人,一切以西方文化的馬首是瞻,“崇美”“哈韓”“逐日”,唯獨對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感興趣。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民間文化發(fā)展。所幸近年來興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熱潮逐步改變了人們對民間文化的認識,民間文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在日趨好轉。但思想認識的提高不是一日能完成的,我們還應該加強宣傳,將藝術人類學等有關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提高保護的科學性,從而真正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
第二,獅子鼓是河洛人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藝術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民眾的精神充實離不開根植于生活的民間藝術。即使是在生活困苦的舊社會,人們依然可以通過自己所喜愛的民間藝術實現(xiàn)“詩意棲居”。獅子鼓就是河洛地區(qū)人民實現(xiàn)“詩意棲居”的重要工具。在苦難的生活中,人們正是通過獅子鼓等民間藝術愉悅了精神、凝聚了力量、充實了生活。獅子鼓之所以能持續(xù)到今天,就在于它所擁有的這種精神審美價值。
第三,獅子鼓是文化發(fā)展和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造的重要資源。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是個永不停息的過程,后代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離不開前代文化的積累。拋開前代文化基礎進行所謂的創(chuàng)造,往往是空中樓閣,是不可行的。中國文化發(fā)展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我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所積累的大量藝術成果和藝術經(jīng)驗。獅子鼓作為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成果,也是當代文化創(chuàng)造的重要資源。隨著當代文化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獅子鼓還將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
五、關于河洛獅子鼓保護的思考
獅子鼓是河洛人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果,是河洛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獅子鼓幾經(jīng)沉浮,今天又面臨著重重危機。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市場經(jīng)濟、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沖擊,獅子鼓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演出市場不斷萎縮,表演隊越來越少,演員青黃不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獅子鼓將來可能會失傳。鑒于此,當前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重視藝術規(guī)律,加強生態(tài)保護。從文化生態(tài)學的視角來看,獅子鼓是河洛地區(qū)特有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出的一朵美麗鮮花。從歷史發(fā)展進程來看,獅子鼓的良好發(fā)展得益于其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它的寥落和衰敗也是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所致??梢?,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獅子鼓的興衰。因此,要保護獅子鼓,就必須優(yōu)化獅子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體地說,就是要從恢復和保護河洛地區(qū)的文化生態(tài)做起。如盡力維護自然的多樣性、減少環(huán)境污染、美化自然;恢復一些有益的習俗與信仰、增進人際關系的和諧、推動獅子鼓與生活的結合等。將來如果在更多的人生儀式、節(jié)日活動、重要慶典中有更多的機會來演獅子鼓,也許獅子鼓的生存狀況會有所好轉。
第二,加強技藝傳承,提高演出水平。獅子鼓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獅子鼓表演形成了豐富的藝術技巧。這些藝術技巧不是一個人在短時間能學到的,也不是單靠靈感就能悟出的。獅子鼓演員應該虛心地向老藝人學習,傳承其獨特的技藝,提高表演的水平。有關部門應有意識地引導、支持獅子鼓傳承??梢酝ㄟ^開設獅子鼓培訓班、組織獅子鼓傳承人到各村鎮(zhèn)傳教等形式,推動獅子鼓的傳承。各表演隊也要積極行動,主動向有經(jīng)驗的老藝人學習,邀請老藝人到本隊傳教。相關高校、研究部門也應該加強社會服務意識,積極與獅子鼓隊結合,通過申報各級藝術基金、研究項目等,研究獅子鼓的藝術規(guī)律、記錄獅子鼓的資料、培養(yǎng)獅子鼓的傳承人,全面地幫助獅子鼓發(fā)展。更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觀眾的審美水平越來越高、眼光越來越挑剔,獅子鼓隊應當拿出更多高質量的作品來服務社會。特別是在新媒體條件下,藝術打破了地區(qū)的界限和傳播的舊模式,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國家的藝術要在同一競技場中競爭。今后,獅子鼓要面臨的很可能是與一些國際大公司精心打造、傾力投入的大制作、高水平的藝術作品進行競爭。這就要求獅子鼓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表演水平,以更加精彩的表演來吸引新時代的觀眾。
第三,適應時代需要,探索發(fā)展新路。傳統(tǒng)的獅子鼓多依附于敬神祭祀等活動,是社火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主要靠信仰和儀式的力量。后來,隨著反對迷信運動的開展以及“文革”的來臨,信仰活動遭到嚴重的沖擊,儀式的力量迅速衰弱,獅子鼓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和動力消失,發(fā)展隨之陷入困頓。今天獅子鼓發(fā)展的環(huán)境雖有一定改善,但其傳統(tǒng)的發(fā)展機制和動力已難再恢復。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就必須去尋找新的動力源泉、建立新的發(fā)展機制。在當前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獅子鼓的發(fā)展也應該充分考慮市場的規(guī)則和經(jīng)濟的手段,嘗試運用現(xiàn)代公司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在經(jīng)營上,積極創(chuàng)造文化精品,以高質量的藝術產品去占領市場,積極開發(fā)新媒體產品,如影視、網(wǎng)絡、手機傳媒產品等。同時,要加強宣傳,擴大獅子鼓的影響,樹立獅子鼓品牌形象,引導觀眾消費等。
獅子鼓是河洛文化孕育的藝術奇葩,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它已與民眾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成為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今天,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獅子鼓的生存環(huán)境有了明顯改善,但其生存危機遠沒有解除。獅子鼓的傳承與保護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與配合,需要處理好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各方面的關系。
注釋
①程金成:《文藝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43頁。
②[美]朱利安·H·斯圖爾德:《文化生態(tài)學》,《南方文物》2007年第2期。
③程有為:《河洛文化概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15頁。
④王偉:《洛陽與隋唐大運河》,《中原文物》2014年第5期。
⑤相關情況來自2015年7月16日作者在鞏義市神北村對張瑞敏等人的調查。
⑥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河南省志·文化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1頁。
⑦韓維鵬:《明清時期洛陽關林廟會研究》,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⑧高誼、姚貴樹:《中國舞獅》,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頁。
⑨李戊辰:《河洛鼓譜》,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2、3頁。
⑩相關情況來自作者2016年7月20日在鞏義市魯莊鎮(zhèn)小相村對小相獅舞國家級傳承人李金土的采訪。
2016年10月2日作者在滎陽市對文化學者陳瑋的采訪。
2016年10月2日作者在滎陽市蔣頭村對萇毛孩進行的采訪。
張今杰、林艷:《弗朗茲·博厄斯的整體論思想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責任編輯:采 薇
Research on Heluo Lion Dru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thropology
Ding Yongxiang Chu Qie
Abstract:The lion drum is one of the popular folk dances in the area of Heluo. Its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f Heluo area. By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local Lion drum team had reached several hundred, and then declined rapidly. Only a small number of Lion drum teams are still active at present. The performance of Lion Drum consists of drum music, martial arts and lion dance. Drum Music plays a conducting role in the whole performance, and martial arts and lion dance constitute the core of the whole performance. Lion drum integrates martial arts, acrobatics, dance and other arts into a coherent whole. Due to its rich content and superb craftsmanship, Lion Drum is popular among the masses. Lion drum has great value in reflecting cultural diversity, enriching spiritual life, and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Lion Drum should start with th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multaneously, the level of its performance should be improved constantly and new ways of modern development should be explored.
Key words:artistic anthropology; Heluo culture; the lion drum;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