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穎
摘要:校本課程開發(fā)包括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要素,且需要發(fā)需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
關鍵詞:校本課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
校本課程是一種課程課程開發(fā)活動,是當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重要補充,在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校本課程成為新課改的重點,也能體現(xiàn)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下面結合我們開發(fā)校本課程的過程,淺談一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認識。
一、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要素
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是課程開發(fā)的基本要素,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fā)活動,缺乏課程開發(fā)的基本要素。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
1、制定課程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質就是依據(jù)學校所制定的學校教育目標,建構學校的總體課程,并據(jù)以實施、評估、改善的過程。所以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jù)。
2、課程內容的選擇
筆者是從事多年的九年級化學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九年級學生對這門課的入門困難,而且學習時間短,迫于中考的壓力,幾個月的時間學生要從入門到基本掌握所學知識再到熟練運用知識參加中考,學生學得很費勁?;趯W生的這種實際問題,再根據(jù)化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使每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使他們具有適應現(xiàn)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技能、方法和態(tài)度,具備適應未來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開發(fā)了《魅力化學》這門校本課程,這門課程包含趣味化學小故事,生活中的化學、趣味實驗、最新化學事件等內容,通過這門課程的開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學習化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升了學生用科學的眼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3、校本課程實施
因為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定位于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所以,我校在八年級開始實施,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每周每班一課時,而且根據(jù)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例如,趣味小故事學生可以自主閱讀后學生講解,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可以提前布置家庭作業(yè),在家動手實驗并學習,然后課上大家進行交流的方式,例如對“水垢的形成及消除”,可以讓學生在家觀察水壺中是否有水垢,水垢是什么樣的物質,試驗水垢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又能否溶解在醋中等活動,讓學生在沒學化學之前就感受到化學學習是有用的;趣味小實驗則安排在實驗室,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前感受化學的魅力,實驗原理可以先不必深究,但必須在實驗中學習觀察實驗的方法,必須遵守實驗室的規(guī)則;最新化學事件,則可以在功能教室展開,利用多媒體播放新聞或視頻,讓學生直接感受化學與社會及生產(chǎn)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傊?,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固定性有所區(qū)別,應該靈活機動,形式多樣。
4、課程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xiàn)狀與目標的差距、現(xiàn)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促進課程的發(fā)展。校本課程評價一般來說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問題:①評價時間。評價既要包括診斷性評價,也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②評價主體。評價主體應以內部評價為主,外部評價為輔,同時主體應多元化,應來自多方面的領域。③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方面不僅要有結果評價,也要有過程評價;不僅要有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包括對教師的評價。④評價方式。校本課程多是非學術的活動型或體驗型課程,其學習結果不很明顯,難以用簡單的量化來測量,因此我們采用質性評價,如檔案袋評價、描述性評價等方式。
總之,校本課程是輔助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課程,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且校本課程開發(fā)需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使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