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科學繪本是一門獨特的兒童文學形式,能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貼近幼兒生活,讓科學生活化、游戲化。而幼兒的科學活動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問題中,嘗試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聯(lián)系,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把幼兒的科學活動貫穿于科學繪本中,有效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從而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科學繪本 生活化 游戲化 自主探索 科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37-02
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是開展科學活動的基礎?!吨改稀分兄赋觯骸坝變旱目茖W學習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痹谟變嚎磥?,科學中的秘密光靠講講,確實不感興趣。可否利用科學繪本故事來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一、選取適合幼兒的科學繪本,讓科學繪本的趣味性得到幼兒喜愛
科學繪本在閱讀繪本中占的比例并不少,怎樣的繪本更適合幼兒閱讀和探索,選取的內容尤為重要。
1.選取繪本,內容要有趣味性,科學性
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運用,從幼兒的生活入手,注重科學繪本的生活化、趣味化、游戲化,使幼兒邊探索,邊操作。科學繪本《一粒小種子的成長》,書中將一粒小種子從生根發(fā)芽到開花結果,長成了參天大樹,一直到最后回歸土壤開始新一輪回。有趣生動的畫面,激起了幼兒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甚至去親身體驗種子成長的實驗。
2.選取繪本,還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
教師的選材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幼兒都適合的,我們必須結合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而選取。小班幼兒選擇的讀物,畫面背景要清晰,有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源于幼兒生活中熟悉。中班幼兒選擇的讀物,可以有一定的情景性語言,可以讓幼兒通過閱讀深入發(fā)現(xiàn)繪本故事中的秘密,并愿意去展開實踐操作。大班幼兒選擇的讀物,可以以動植物為主,也可以來源于幼兒生活。在繪本故事中尋找不同的發(fā)現(xiàn),深入到實踐操作中。
二、如何將科學繪本貫穿于幼兒的科學活動中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幼兒階段是“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游戲能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趣味好玩的科學游戲會讓幼兒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xiàn),我們嘗試著讓科學繪本游戲化。
1.科學繪本貫穿于科學活動
科學繪本《美麗的變身大師》中,結合課程主題背景下的科學區(qū)活動《蠶寶寶成長記》,幼兒通過親自飼養(yǎng)蠶寶寶,真正體驗了蠶寶寶的變身過程。照顧蠶寶寶是幼兒每天的工作,每組幼兒都是精心照看,親自換桑葉、清理糞便,并做好觀察記錄。隨著蠶寶寶的長大,孩子們商量決定給蠶寶寶“換家”。有的換成了大盒子,里面用小樹枝等各種材料搭建成了架子,第一大組的幼兒為了整齊,統(tǒng)一將蠶寶寶換到了用木酒盒子做的房子里??墒堑诙旌螅麄儼l(fā)現(xiàn)住在酒盒里的蠶寶寶沒有吃桑葉,只是靜靜地躺著。一個小朋友說:“難道這桑葉不好吃,”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蠶寶寶不喜歡這個家,酒盒子太小了?!笨煽赏蝗徽酒饋碚f:“我記起來了,在《美麗的變身大師》書中,有介紹到蠶寶寶喜歡紙盒子的房子,不喜歡木房子?!闭嫦啻蟀?,孩子們立刻把蠶寶寶送回來紙房子中,蠶寶寶們又津津有味的吃起來。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寄語科學繪本故事中,兩者相互結合,能讓大班幼兒探索更有目標性。
2.科學繪本貫穿于自然角
在科學繪本《一粒小種子的成長》中,故事里有趣生動的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也想自己去種上一粒種子,去探索種子生長的秘密。在自然角中,幼兒自主討論,自主收集種子,每天通過仔細觀察,并用日記畫記錄的方式認真記錄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科學活動貫穿于閱讀區(qū)
在一次科學主題活動《多姿多彩的魚》中,孩子們正在探索魚缸里的“紙魚”游動起來。丁丁小朋友無意間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道道彩光,他開心的大叫起來:“大家快來看,這兒有彩虹?!彪S著叫聲,好多小朋友被吸引過來,紛紛蹲在地上看“彩虹”。我站在一旁聽著他們的交流,嘉琪指著地上的彩虹說:“不對呀,彩虹不是應該在天上啊?!币慌缘南οσ舱f:“對啊,而且要在下雨過后彩虹才會出現(xiàn)呢?!贝蠹以谝苫笾袑ふ抑?,我走到了中間問:“那你們發(fā)現(xiàn)的彩光到底是什么呢?”旁邊的可可突然跑過來說:“我知道,我在閱讀吧的繪本書《神奇的光》中看到過,有些光是折射出來的?!彪S即我們結合了繪本《神奇的光》進一步討論:原來并不是彩虹,而是太陽通過水和魚缸折射出來的光。針對本次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科探區(qū)域里進一步探索出了多種光的形成。
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幼兒將自己的實驗操作利用連環(huán)繪畫或日記畫形式積累起來,在閱讀區(qū)里制作成一本本科學小繪本,讓更多的同伴去發(fā)現(xiàn)和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三、在對科學繪本的興趣中,注重幼兒科學探索的過程
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幼兒和同伴積極交流子的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也要大膽提出問題,啟發(fā)想象,把自己的經驗變成集體的經驗。如在科學活動紙花在水中開花的探索,孩子們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紙花,放入水中,花瓣打開的速度也不同。厚紙的紙花會比較慢,而薄紙的紙花會很快,但像紙巾或皺紙這種吸水性強的紙遇水會下沉的,卻無法“開花”。而在孩子們的不斷探索下,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花瓣用力折,打開的速度也會慢。還嘗試了不同形狀的花瓣在水中的“開花”情況,孩子們都會把這些發(fā)現(xiàn)以故事的形式和同伴講述交流。
總之,科學教育是一項長遠的教育,而科學繪本又是引領幼兒通往科學興趣探索的主要途徑。我們要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就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把握幼兒身邊的科學知識,讓幼兒通過閱讀、探索、思考和操作,去感受科學的神奇和帶來的快樂。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大自然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材,讓幼兒親臨大自然,充分運用他們的感官,發(fā)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讓幼兒多玩,嘗試自己動手操作,在過程中不斷進行觀察,探索,結合科學活動區(qū),操作簡單的小實驗,有目的的做好簡單的記錄。一次次的收獲會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從而也培養(yǎng)了幼兒對科學興趣的探索精神,并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2]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張明紅.學前兒童幼兒閱讀的價值.
[4]《幼兒園語言和科學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