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科
【摘 要】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始于問題。課堂中除了教師的有效提問外,還有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的主動提問,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和情感態(tài)度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是引領學生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同時,教師的適當?shù)慕虒W策略也能促成學生的主動提問。
【關鍵詞】主動提問;情感態(tài)度;問題策略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情景中從數(shù)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并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等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提高問題意識的重要和緊迫。當我們抱怨學生“不愿提問”“不敢提問”“不會提問”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平常學生主動提問時的情景和思維狀態(tài),以此為經(jīng)驗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
一、適時追問,引發(fā)類比提問
在復習課中適時的追問,課堂小結(jié)中及時的追問,如果能引發(fā)學生類比性的思考和問題,便能成就一番“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盛景。
案例1:在初三數(shù)學平行四邊形的復習中,提到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有
(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一組對邊相等且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師:根據(jù)我們已有的知識積累的解題經(jīng)驗,還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嗎?
生1:一組對邊相等,另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生2:不對,等腰梯形的腰相等,上、下底平行,因此等腰梯形是上面命題的反例;
生3:一組對角相等,且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大家議論紛紛……
生4:一個四邊形中,如果一組對角相等,且一組對邊相等,那么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嗎?
這似乎是一個生疏的問題,需要拿出反例或者真命題的證明來,不可沒有根據(jù)的臆測;學生也在議論是非。
師(冷靜):這真是一個有挑戰(zhàn)的問題!那我們通過作圖試試看。先作平行四邊形ABCD(圖1)。問題的關鍵在于,是否存在一點,保持一組對角,一組對邊相等?
圖1 圖2
課堂開始沉寂,持續(xù)了5-6分鐘,時間感覺慢下來。老師不斷地鼓勵學生,勇敢的嘗試和探索。
生5:能不能作圓,根據(jù)圓當中的圓周角相等,保持對角相等呢?
師:好像有點眉目了,大膽的猜想是成功的開始!過哪幾點作圓呢?
生6:D肯定經(jīng)過,作A、D、C的內(nèi)接圓(圖2),∠D作為運動的圓周角。
師:好強大的想象力!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關鍵且成功的一半。
生7:接下來,我們再作圓⊙C,半徑為CD,CD作為可旋轉(zhuǎn)的動線段,保持對邊相等(圖3)。
結(jié)合之前那個圓,看看兩圓有沒有交點。如圖,四邊形ABCD 中AB=CD ,∠B=∠D ,但是它不是平行四邊形。
圖3 圖4
學生在紙上畫,教師在幾何畫板上畫,共同驗證。學生欣喜的笑容中,仿佛經(jīng)歷了一次挑戰(zhàn)的磨礪和洗禮——敢于問,不放棄,動動腦,便成功。
最后師生一起歸納:一組對角相等,且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不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問題是載體,主動提問是學生求知欲被激發(fā)的開始,應當抓住這個有效時機。
二、合作交流,誘發(fā)歧異提問
歧異:意味有分歧差異;不相同。歧異提問可以認為是一種知識與知識的沖突、學生與學生的認知差異而引發(fā)的問題反思,以致學生的主動提問。
案例2:浙教版初一數(shù)學(下)“1.5圖形的平移”的課堂中,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畫平移圖形。過一會一些學生提出:“我們小組的作圖都不一樣,有些同學都畫虛線,有些同學都畫實線,有些同學既畫實線又畫虛線,也有一些同學干脆少畫不畫,哪個才是正確的啊?你看……”
“對啊,哪些作圖中的線段(直線、射線)應當畫虛線???”
師:實線和虛線有不同的內(nèi)涵。上述四個圖最規(guī)范的是上排第2個,虛線表示關鍵點平移的路徑。上學期,我們在幾何
(下轉(zhuǎn)第14頁)(上接第12頁)
中,好多地方畫虛線,請各小組到初一、初二的數(shù)學教科書中找相關的范例,到網(wǎng)上查找,然后進行總結(jié)。
當學生好奇、有興趣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可能被調(diào)動。課外,好多同學對上述的疑問進行小組查詢總結(jié),比如立體幾何圖形中正面的線畫實線(看得見),背面的線畫虛線(看不見),還有線段的延長線,幾何問題中學生添加的輔助線一般也是虛線,三視圖中的虛線和實線也有相應意義的區(qū)別,等等。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庇行У暮献鹘涣?,可以促成問題的提出,問題解決的歸范,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試題講評,激發(fā)變式提問
案例3:已知點B在直線AC上,AB=6,AC=10,那么BC的長度為______________,有些同學得出錯誤答案4。
這時不妨再提出:(1)已知點B在線段AC上,AB=6,AC=10,那么BC的長度為___________。
(2)已知點B在線段AC上,AB=6,AC=10,P、Q分別是AB、AC的中點,那么PQ=__________。
(3)已知點B在直線AC上,AB=6,AC=10,P、Q分別是AB、AC的中點,那么PQ=___________。
(4)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點P也是數(shù)軸上的點,對應的數(shù)為x,當點P到AB的距離為8時,求x的值。
對于一些類似的錯誤,教師可以先不理會這些錯誤,而是舉出另一些相矛盾的問題,讓學生自我檢查,加強歸因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隨著問題的深入,問題的各層面得以暴露。
四、錯誤糾正,促發(fā)反思自問
案例4:對于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a、b,定義一種新的運算如下。
a×b=■(a+b>0),如:3×2=■=■, 那么6×(5×4)=_______。
學生A的答案是±1,這是個錯誤的答案。正確答案為1。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回顧一下,以前哪些類似的問題?以前哪些帶根號的問題是兩個答案,而另一些問題則是一個答案?為什么呢?問題出在哪?能不能做些歸納小結(jié)呢?
師生共同回顧以前做過的系列題組:
(1)∵( )■=91∴______叫做81的平方根,記做±■=±9
(2)9的算術平方根是( )
A.3 B.±3 C.■ D.81
(3)如果■=2,那么x■=____,x■的平方根為____
(4)如果■的平方根等于±2,那么a=_______
回顧之后,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根源,模型的建立。不難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的定義,理解兩個概念的表述形式,并加以區(qū)分和辨認。錯誤不可怕,關鍵是錯誤之后能否及時反思,能否多個為什么,能否抓住問題的根源。
問題引導學習,問題引發(fā)思維,學習者主動提問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形式之一。學習者主動提問時,思維情緒被調(diào)動,知識、技能的渴求急需滿足。在教與學中,應敏銳地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把握主動提問時的契機。
【參考文獻】
[1]林婷.“有效生成”——未曾預約的精彩[J].數(shù)學通報,201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大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