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曼
摘要:思維導圖使用圖文的形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便于人們對知識、概念等進行理解、分析以及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峨姎鉁y量技術》是高校電氣類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融會貫通。
關鍵詞:思維導圖;《電氣測量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0-0180-02
思維導圖(MindMap),是由被稱為英國的“記憶之父”的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發(fā)明的一種思維工具,它被定義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1-3]。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思維導圖使用圖文的形式,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形成類似于樹狀的結構,便于人們對知識、概念等進行理解、分析以及進行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近些年,國內對于思維導圖在教學、實踐、設計等方面也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電氣測量技術》是高校電氣類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現代測量系統(tǒng)及測量技術、測量結果的誤差分析方法以及各種電量和非電量的測量技術[4]。這門課程的每個知識點難度并不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的電力電子技術、大學物理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的部分內容,但是課程的難點在于知識點繁多且瑣碎,學生往往在課程的開始時興趣滿滿,在課程結束時顯得有些一頭霧水,感覺自己學了很多東西卻在復習時無從著手。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主要使用教材與課件結合的方式,但是對于這種知識點繁多且瑣碎的課程來講卻會遇到一些難題。對這門課程進行兩年的講授之后,我發(fā)現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在使用了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后學生普遍對于本課程有了更大的興趣,學習和復習時也更加的有邏輯性和條理性,并且往往在課上能提出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問題。
本文主要介紹了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電氣測量技術》課程中教學中的實施過程,并比較了使用思維導圖和不使用思維導圖兩種情況下的教學效果的差別。
一、思維導圖及其應用
國內外的很多相關研究表明,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類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尤其在教學中對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其主要理論依據是腦科學的相關研究成果。1981年,美國學者羅杰·史貝利博士發(fā)現人類的左腦和右腦兩個半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他將左右腦的功能分別進行整理歸納,結果顯示:人類的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它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系,對應于人類的說話、閱讀、書寫、分析、抽象、推理、判斷等能力;而右腦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它和潛意識有關,它對應于人類的知覺、圖形、直覺思維、想象、藝術、擴散思維等能力。而思維導圖將左腦的邏輯、順序、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空間、整體等各種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傳統(tǒng)思維看起來很枯燥的知識通過彩色繪圖的方式變成有高度組織性的圖,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提升繪制者的注意力與記憶力,更能增強思維能力并激發(fā)聯想力與創(chuàng)造力。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它可以提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幫助其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并在課程最終的復習考試階段幫助其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分析、歸納和總結,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考試成績方面均有顯著的積極作用。
二、思維導圖在《電氣測量技術》課程中的教學實施
1.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授依然是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為了區(qū)別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教師除了要根據課程的教學目的,準確無誤地將課程中的概念、理論等內容有重點地傳授給學生,并確保其能理解、消化這些知識點;還需要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在進行知識講授時還應該隨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以及對于重點和難點問題的理解程度,適時地進行提問和解答,盡量保證學生能在課上將課程內容完全消化和理解?!峨姎鉁y量技術》這門課程,主要講述的是現代測試系統(tǒng)的各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測量誤差的分類及分析、各種電氣量(包括電量和電參量)的測量以及各種類型的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測量系統(tǒng)等,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使用課件和板書結合的形式,將知識點按照順序羅列在課件中并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板書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但是經過了兩年的授課后我漸漸發(fā)現學生總會在最終復習和答疑時混淆很多概念和知識,于是我在今年的授課中引入了思維導圖這樣一種新型的思維和授課方法。提煉出課程每一部分的主題,之后根據每個主題的不同內容繪出知識點之間的層級圖以及鏈接,并使用不同的顏色進行突出表示。以“電氣量的測量”這一主題內容為例,它包括電量中的電壓、電流、功率、電能和電參量中的電阻、電感、電容的測量,每一個被測量的測量中都涉及繁雜的多個重點內容,但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卻能將這些繁雜的內容變換為一個邏輯清晰、易于理解的樹狀圖;另外,通過使用彩色繪圖的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對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一目了然。作為一個放射性的思維方法,思維導圖可以啟發(fā)學生應用發(fā)散性的思維對各層級的內容進行快速的聯想和鏈接并準確地獲得重點和難點。思維導圖的形式使課程內容的知識架構更加條理、清晰,學生對于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接受度也比較高,在進行課程內容梳理時往往能夠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準確地回憶出整節(jié)課乃至整個課程的內容。
2.鼓勵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除了在課堂上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外,鼓勵學生在課上使用思維導圖記筆記并在課后復習時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總結,這種方式更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由于思維導圖具有發(fā)散性、聯想性、條理性、整體性等特點,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對知識點的梳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既可以回顧課程的內容又可以對重點和難點再次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能夠發(fā)現在初次學習中未發(fā)現的問題并能及時進行解決。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都可以使用巧妙的分類方法繪制出邏輯性和可讀性俱佳的思維導圖,并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峨姎鉁y量技術》課程的學習結束之后,考試前進行復習時,很多學生也都會按照思維導圖上每一個層級的內容進行高效的聯想,并根據圖上的關鍵知識點對應地找出課本上相關的內容進行拓展性的復習。
另外一方面,使用思維導圖除了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程的整體把握和知識點的深層次理解之外,它還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經常會有學生對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出新穎的鏈接方式,比如“傳感器”那一章中涉及很多種不同變換原理、不同測量方式、不同功能的傳感器,教師在課堂講授時使用的分類方式是非電量變換成電量的物理量分類方式,但有很多學生都使用了按照傳感器的功能來分層的方式,這都是很好的思維方式。由此可見,通過思維導圖這樣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對課程學習更加有積極性,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性把握更好,同時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強。
三、總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電氣測量技術》課程的特點,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思維導圖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使課堂的氣氛得到了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對于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加快了學生消化知識的進度;通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記筆記以及課后復習時使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有了整體性的把握,并且激勵了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來進行知識點的梳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知識點的擴展,這樣就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融會貫通。思維導圖不僅在《電氣測量技術》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更是思維上的一種變通、融合,掌握了這項技術后學生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中也都可以做到知識點的發(fā)散、關聯、整體提升,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科學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托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托尼·博贊.思維導圖——喚醒創(chuàng)造天才的10種方法[M].周作宇,張學文,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托尼·博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
[4]馬宏忠,王平,等.檢測技術及儀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