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莉 李珊珊
摘 要:通過分析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與目前中學生的閱讀現狀,介紹“文學圈”閱讀模式的內涵、操作流程,重點闡釋教師在“文學圈”模式下扮演的角色。“文學圈”閱讀模式作為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其有效性已得到證實。其中,教師角色從傳統(tǒng)的主導者向學生的輔助者、閱讀的參與者轉變。
關鍵詞:教師角色;“文學圈”;廣泛閱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20/23-0073-04
一、引言
(一)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廣泛閱讀合適的英文材料對英語學習起著重要作用。首先,廣泛閱讀可幫助學生擺脫逐字翻譯文本的窘境,鼓勵學生追求文本寬泛的意義;其次,文本反復出現的相同單詞、詞組、句型可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Day和Bamford (1998)的研究表明,廣泛閱讀可促進學生多方面的外語能力,如聽力,寫作和詞匯。[1]此外,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真切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及背后的內涵。
(二)中學生閱讀現狀
課外閱讀對學生英語學習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學生的閱讀現狀在量與質兩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劉曉天(2012)在其研究中調查了初中生的英語閱讀現狀與態(tài)度,結果發(fā)現雖大部分被試者對英語閱讀持積極態(tài)度,但58.4%的被試者每周英語課外閱讀量低于5頁,并且超過一半的被試者以課本作為閱讀材料。[2]鄢家利與韓寶成(2007)調查了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發(fā)現將近一半的被試者對英語閱讀持積極態(tài)度;6成學生偶爾會進行課外閱讀,且閱讀時間低于半小時,閱讀材料多為輕松讀物如動漫、小說等。[3]為改善中學生閱讀現狀,學者做了諸多努力,其中之一便是引入“文學圈”模式。
二、“文學圈”模式
(一)“文學圈”模式的內涵
Harvey Daniels在《文學圈:學生集中的教室的呼聲與選擇》一書中介紹了“文學圈”的內涵及操作流程。Harvey Daniels(2002)認為文學圈是一種暫時性的閱讀小組,由選擇同一閱讀材料(詩歌、故事等)的學生組成閱讀小組;小組成員按事先確定好的閱讀進程自主閱讀,在規(guī)定時間聚在一起各抒己見;閱讀材料的完成意味著這一輪文學圈的結束,學生再根據新的閱讀材料組成新的文學圈。[4]
(二)“文學圈”閱讀模式的理論基礎
1.合作學習
王紅宇(1992)認為“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主要以小組學習為主,按照一定的程序及方法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完成任務”。[5]在“文學圈”閱讀小組中,學生閱讀相同材料、扮演不同角色,按照閱讀進度定期聚在一起表達、聆聽、討論。小組成員為異質,不同水平的學生可在合作中各取所長,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2.讀者反應文學批評理論
Louise Rosenblatt的讀者反應文學批評理論也是“文學圈”強有力的理論支撐。Louise指出“除了作品本身及課堂中教師講解外,任何一份作品的理解,若失去了讀者的自我意見,就永遠不可能完整”(轉引自蕭琦玉,2007)。[6]在“文學圈”小組中,學生不僅要理解作者、作品意圖,還要根據自己的角色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學生成為閱讀的主導者,教師為學生閱讀的輔助者。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及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造都可得到尊重與鼓勵,這正是讀者反應文學批評理論的核心體現。
(三)“文學圈”模式的操作流程
“文學圈”小組成員角色及其職責如圖:
三、“文學圈”模式下的教師角色
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掌控著整個閱讀過程,根據教學計劃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講解知識點等。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多為“語法翻譯法”:帶著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將重點放在翻譯及詞匯理解上。在閱讀課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對語言現象解碼式的講解過程造成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而被動吸收部分打壓了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最終導致學生對語言信息的接收支離破碎,閱讀流利程度較低。
“文學圈”模式與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不同,教師不再是閱讀的掌控者,而是學生的輔助者,給予學生閱讀最大化的自由。學生成為閱讀的主導者、策劃者、實施者、評價者。在“文學圈”中,學生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選擇閱讀材料、確定閱讀進度、自主閱讀,與小組成員分享、討論、展示,評估個人表現。教育家葉圣陶曾講“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7]他還曾提出“教師需要教,而尤宜致于導”。[8]“文學圈”模式下的教師角色正是葉先生所倡導的。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但并不是絕對的自由。教師雖不再是主導者,但教師的作用仍然舉足輕重,扮演著輔助者與參與者的角色。
(一)教師作為輔助者
1.向學生介紹“文學圈”模式
對學生來講,“文學圈”是一個新概念。因此教師需要詳細地講解“文學圈”是什么、“文學圈”的優(yōu)勢、“文學圈”的操作流程。為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操作流程,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前人的實驗、錄像,也可在學生正式使用前預演一遍。
2.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英語作為外語,學生對英文閱讀材料的了解程度以及自我水平認知仍不完善,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閱讀材料選擇范圍較廣泛:小說、詩歌、短篇故事、傳記、歷史文摘、戲劇等。Monson(1995)曾為教師選擇書籍提出三條建議:1.這本書是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2.這本書的文字是否出彩?3.這本書是否有意義?[9]除考慮材料內容之外,材料難度是否適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對“文學圈”有效性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不用字典。Rob Waring和Sachiko Takahashi在The Why and How of Using Graded Readers一書中就如何檢驗材料是否適合學生閱讀給出了建議:1.每頁不應超過2~3個未知單詞。2.學生每分鐘閱讀8~10行或更多。3.學生幾乎可以理解他正在閱讀的所有內容,而且?guī)缀鯖]有停頓。[10]小說、詩歌、短篇故事、傳記、歷史文摘、戲劇等都可在選擇范圍之內。教師選好材料后,可在班上開展小型書展,向學生介紹所選材料以供學生選擇。
3.向學生教授閱讀策略
在“文學圈”模式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與學習的內容,還應關注他們如何有效理解、欣賞材料。為滿足學生閱讀需求以及促進學生閱讀水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多種閱讀策略,如瀏覽、預測、總結、做筆記、設定閱讀目的等。教師需向學生講解閱讀策略,以及向學生展示如何靈活有效地使用策略。學生可在自主閱讀中嘗試使用教師所講解的閱讀策略;教師與學生也可一起探討自己在閱讀中使用了哪些策略。
4.收集閱讀材料
Henry(1995)提到為學生收集閱讀材料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他也提出一些尋找材料的建議。例如,教師可與學?;蚬矆D書館員協(xié)商購買所需材料。其次,可以向同事、朋友借用。最后,學生可設置圖書基金。[11]
(二)教師作為參與者
1.與學生討論閱讀材料
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聆聽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更多地分享,教師還可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參與過程中,可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就如何有效討論做示范。當教師察覺小組成員錯過了某位學生的重要觀點或者想鼓勵學生更深入地分享時,教師可通過非判斷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如“Can you tell us more about why you don't like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ory?”“I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What do you mean?”除鼓勵正在分享的學生之外,教師還可鼓勵其他學生就某一觀點進行思考與討論,如“Another way to think about this that we haven't considered is...”“How would you feel about...if you were the protagonist of the story?”引導學生分享之后,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討論與學生分享個人經歷、想法,如“What Ivy shares with us reminds me of my own experience.”“I wonder...”不過,教師在參與討論時要注意自己的談話時間?!拔膶W圈”的目標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交談并分享想法,若教師不斷地分享,學生自主權將會降低。
2.觀察并評價學生
學生在討論中,教師需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并根據表現給予學生公正的評價。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小組成員的言語行為來做出評估,根據參與度、積極性、發(fā)言時間和長度作出客觀的判斷。教師評價時可采取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結合的方式:教師可評價不同小組扮演同一角色的學生,也可評價學生自身與之前的不同表現。這樣既可幫助學生互相學習還可使學生自我反省。同時,教師在評估時應理解并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甚至錯誤觀點,以此保護學生的討論動機。
四、結語
“文學圈”模式在我國英語教學中還未被廣泛運用,但其有效性已得到驗證。通過“文學圈”,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與提高。雖然教師在此模式中不再是主導者,但其角色不可或缺,學生仍需教師指導。教師需按照學生水平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研讀材料、精通閱讀策略,觀察、評估等。在這種由學生與教師營造的目的語環(huán)境下對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現狀的改觀會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Day,R.&J.Bamford.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劉曉天.初中生英語閱讀現狀與英語閱讀態(tài)度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04):81~85.
[3]鄢家利,韓寶成.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育導刊,2007,(12):45~48.
[4]Daniels, Harvey. Literature Circles—Voice and Choice in the Book Clubs and Reading Groups [M].Portland,Maine:Stenhouse Publishers,2002.
[5]王紅宇.合作學習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比較教育研究,1992,(1).
[6]蕭琦玉.建立更精致的課外閱讀模式—經由文學圈活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J].閱讀新視界,2007,(3):45~51.
[7][8]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9]Monson,D.Choosing Books for Literature Circles[M].Norwood,MA:Christopher—Gordon Publishers,1995.
[10]Waring,R.& Takahashi,S.The Why and How of Using Graded Readers[M].Tokyo: Oxford,2000.
[11]Henry,J.If not Now: Developmental Readers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M]. Portsmouth,NH: Boynton-Cook,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