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開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018-11-12 11:01:40趙婧如
科教導刊 2018年20期
關鍵詞:學校教育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趙婧如

摘 要 家庭和學校作為對學生影響最大的兩大主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如若將這兩種教育力量聯(lián)合起來,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就能實現(xiàn)彼此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的作用,促使青少年順利社會化。

關鍵詞 家校合作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08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ZHAO Jingru

(Facult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Family and school are the two main subjects that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students.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hav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f these two kinds of educational forces are united and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is strengthened, mutual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hem can be realized, strengths can be made to avoid weaknesses, the role of education can be maximized, and youth can be smoothly socialized.

Keyword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1 家校合作概念界定

家校合作,顧名思義,是家庭和學校雙方,主要指父母親一方與教師、班主任、學校管理者一方在孩子上學期間相互配合,權責分明又相互協(xié)作,共同保證孩子健康成長,促進孩子的全方位發(fā)展。這其中家庭和學校分別需要扮演自身的優(yōu)勢角色,發(fā)揮自身特有的不能為對方所取代的特殊教育功能。我國教育研究者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1]

2 家校合作的理論依據(jù)

本文選取交互作用理論作為開展家校合作的理論依據(jù)。交互作用理論是由美國的喬伊斯·愛潑斯坦(Joyce Epstein)教授提出的,她提出了一個包容性的家校社區(qū)合作模型。這個模型分別為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其中,外部結構由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三個組織構成。內部結構是指家庭、學校和社區(qū)成員相互作用的結果。愛潑斯坦強調家庭和學校在合作關系中是平等的。 該模型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是密切聯(lián)系的。內部結構既受學生年齡、年級和特定歷史時期的影響,又受家長和教師活動、經歷及決策的影響。她的模型承認家庭、學校及社會制度和個體之間,以及組織和個人之間歷史的因果連續(xù)性。通過明確不斷發(fā)生在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變化,家長、學生和教師不斷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不同模式對學生動機、態(tài)度和成績的影響,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關于家庭與學校關系的理論。

3 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3.1 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

(1)教育者的示范性。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父母,父母的性格特征、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皆被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是從小就影響著孩子。孩子自出生起,每天在家待的時間最長,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自然受父母影響最大。孩子的性格,正是父母日夜的陪伴和教育塑造而成。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經常學著大人的樣子去處理事情。父母有什么陋習,孩子也容易習得。

(2)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孩子是跟著父母開始接觸與學習很多事情的,從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到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從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到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從拾金不昧、樂于助人到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理想。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可以抓住很多教育時機適時進行教育。散步時可教孩子不要踐踏草坪,旅游時可教孩子攝影及歷史,孩子遇到事情時幫助孩子分析和做合理的選擇。總之生活處處皆可作為教育資源被家長利用。

(3)教育方法的針對性。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知道對自己的孩子應該采取怎樣的教育方式最有效果,也因為熟悉情況能夠針對具體事情選擇合適的教育策略。這個方法是可以根據(jù)效果而調整的,沒有起到作用的話,還可以在直接和迂回、講道理和態(tài)度強硬等方法之間做調整。抓住各種活動和各種場合的教育時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更易于孩子接受。學校教育難以具有針對性是因為班級授課制下往往是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難以進行因材施教。

(4)教育環(huán)境的感染性和長期性。父母生養(yǎng)子女,對子女的教育是充滿愛的。子女對父母也有一種天然的依賴和信任,這種情感使得家庭教育的力量強大,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同時家庭環(huán)境是穩(wěn)定且長期存在的,這就為父母不斷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消退錯誤行為提供了條件。人在一生當中會持續(xù)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的這種長期性使得家庭教育的作用深刻而持久。

3.2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者缺乏教育素養(yǎng)。大多數(shù)父母沒有修過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課程,沒有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知識,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選擇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不科學。有可能溺愛,也有可能粗暴。尤其孩子小的時候會特別任性,青春期又特別叛逆,家長平日辛苦工作,可能很容易被孩子的不懂事激怒,表現(xiàn)出負面情緒,感情用事。家長有心教育好孩子,由于精力和知識都有限,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4 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4.1 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

(1)教育者有充分的教育素養(yǎng)。學校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是教師,教師無論是在教育知識還是教育經驗上都比家長要豐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要更科學。他們經過專門的理論學習和培訓,確保具有了合格的教育素養(yǎng)才上任。且他們熟知學校教育培養(yǎng)人的目標,知道如何系統(tǒng)地教育學生,以及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這一點恰巧是家庭教育所不具備的。

(2)教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開展的。學校教育不僅教給孩子天文地理、古文外語、還教給孩子思想品德、陽光體育等多方面的內容。不僅設有語文、數(shù)學、外語、寫字等科目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同時將這些課程設置相應的教學時數(shù),并根據(jù)學生的學齡和能力將學生分級,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教給相應學段的學生。每個年級、每個科目、每個方面都有具體的目標。

(3)教育方法的科學性。為了保證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和效率,各教育家、教育科研人員都注重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融合各行各業(yè)的科學理念,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試點后對教師進行培訓,后廣泛運用于教育實踐。平日里我們接受教育的方式,無論是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都是經過檢驗、具有科學性的。從校規(guī)校訓到班級文化建設,無論是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每次國旗下的講話,班會內容,還是座位編排,小到樓梯臺階上貼的宣傳標語,都是教育者的精心安排。

4.2 學校教育的局限性

學校教育的局限性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環(huán)境的封閉性。學校教育以其知識的系統(tǒng)性著稱,每節(jié)課都是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進行的。社會瞬息萬變,而學校教育以其傳統(tǒng)的模式持續(xù)運行,對變革缺乏開放性。同時由于學校環(huán)境是學校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成長成才而創(chuàng)造的,教育者剔除了不利于提高教育效率的負面社會因素,而使得學校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盡管學校教育要培養(yǎng)出社會化完備的人才,結果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未曾真正見識社會的方方面面。 [2] 學校教育階段性的特點也使學生在銜接、過渡時期容易產生心理和情緒的不穩(wěn)定。

5 家校合作的意義

5.1 對學生發(fā)展的意義

(1)促進學生學業(yè)發(fā)展。學生之間成績的差距歸根到底是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的差別,而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往往受家庭教育影響最大。良好的家校合作與溝通可以找出形成孩子不良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的根源并對癥下藥, 端正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學業(yè)發(fā)展。

(2)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校教育中雖然設有思想品德課,卻主要停留在言傳層面上,沒有條件考察學生是否落實到行為層面上,父母便恰好能夠承擔這一任務,觀察孩子的行為并及時進行強化獎勵或消退懲罰。家庭教育主要負責孩子德性的培養(yǎng)、性格的養(yǎng)成、待人接物方式的習得。

(3)預防學生不良問題。如果學校和家庭聯(lián)合,孩子在學業(yè)上和道德品質上出現(xiàn)掉隊的情況時,就能及時被發(fā)現(xiàn),也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學校和家庭保持良好合作關系,老師和家長加強聯(lián)系,在孩子升學初期、人生特別階段等特殊時期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關懷,更能幫助孩子少走彎路,健康成長。

5.2 對家長發(fā)展的意義

(1)更新教育觀念?!皩W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在家長頭腦中根深蒂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行了,對于國家開展的素質教育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并未從心底里接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lián)合起來之后,便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用先進的教育觀念影響家長。

(2)增長教育經驗。許多家長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知識,大多數(shù)都是第一次當父母,也沒有經驗。而學校的教育主體——老師有著豐富的教育知識和經驗,家校合作就提供了一個教師向家長傳授教育科學知識的平臺。 同時教師可以舉辦家長育兒座談會,請家長們交流自己的育兒心得,教師適時點撥,家長在交流中獲得育兒經。

(3)促進親子交流。孩子上學以后,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最長,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只能通過詢問孩子這個渠道,如果孩子不愿談論父母便無從了解。家校合作使父母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促進親子溝通,改善親子關系。

5.3 對學校發(fā)展的意義

(1)提升教育效果。家校合作能使教師與家長之間關系融洽,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讓老師了解學生在家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這使得教師在學校能夠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和家長相互配合,及時溝通,不僅便于教師開展工作,同時能夠形成教育合力, 提升教育效果。

(2)豐富教育資源。學校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教師的知識面也是有局限性的。學生家長來自社會各界,從事各種職業(yè),具有教師缺乏的各類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通過引導家長參與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能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資源整合,相當于學校為家長的知識提供了展示給學生們的平臺,讓學生學到更多。

(3)提升辦學水平。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等組織,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校務管理,有利于學校全面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努力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質量。為了保障家長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學校不可避免地要增強其工作的透明度。因此,家長參與能夠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3]

6 結語

總的來說,家校合作能夠實現(xiàn)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首先,從教育目的上來說,學校教育有著明確的教育目的,而家庭(下轉第43頁)(上接第17頁)教育沒有。家校合作能夠促進學校和家庭雙方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達成一致,保證學生正確的社會化方向。其次,家校合作有利于形成教育內容的互補。學校教育主要是傳授系統(tǒng)科學文化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科學價值觀,家庭教育則更注重培養(yǎng)個人生活目標、行為方式、性格、道德傾向等。在學校主要是智商的訓練,在家里主要是情商的培養(yǎng)。在學校學生發(fā)奮苦讀,回到家里學生可以卸下?lián)臃潘梢恍?。再次,家校合作能夠保證教育方法的科學性。由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工作重點不同,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的角度和方法也會不同。家校合作能夠使教師更好地因材施教,也能使家長獲得更多科學的教育理念。最后,家校合作能夠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使學生在學校和家庭能夠接受科學正確的指導,不為不良社會因素所侵蝕。

參考文獻

[1] 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67.

[2] 梁霞.家校合作——青少年社會化的有效途徑[D].上海師范大學,2005.

[3] 陸春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蘇州大學,2010.10.

猜你喜歡
學校教育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49:28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zhàn)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家庭環(huán)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淺析紅色歌曲與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0:22
社会| 宝应县| 察雅县| 菏泽市| 沙湾县| 民权县| 桐柏县| 汾阳市| 凯里市| 浑源县| 涡阳县| 泸溪县| 渭源县| 鸡东县| 双牌县| 龙川县| 弥勒县| 越西县| 陵川县| 宣化县| 珲春市| 鄱阳县| 永和县| 共和县| 伊通| 滕州市| 苗栗市| 瓮安县| 微山县| 泾源县| 上蔡县| 霍邱县| 石棉县| 伊宁县| 高要市| 怀柔区| 沾化县| 红安县| 盱眙县| 深泽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