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增峰 徐 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基本的類型有四種[1]。新授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新學的概念、性質、公式和法則,教師要在思維方式上為學生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新授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以及解釋和應用。實踐活動課是學生通過數學感受實際生活最佳的途徑,其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自主設計實踐方案,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解決問題,并且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拓展,反思延伸。練習課是緊接著新授課之后安排的練習內容,它對學生加深理解和體會新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復習課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練為主,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使得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首先練習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師關注并且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在不同課型的練習設計中,教師要遵守層次性、伸縮性,以此適應不同的學生練習的需求。其次,還應該注重練習設計的趣味性。教師重視練習要和重視教學一樣,力求與設計的趣味性,使得學生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練習中。再而,是練習設計的適量性、層次性,避免題海戰(zhàn)術,在布置練習題的時候,要力求精而簡。最后,是練習設計的開放性,指的是教師擺脫傳統(tǒng)習題的束縛,引導學生解決條件、問題、答案不完備的習題。教師在教學不同課型過程中,要時刻謹記并且積極引用以上四種練習設計原則。下面具體談談在小學數學不同課型中如何運用這些原則。
在新課傳授中,其教材是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編排的。為此,教師首先就應該明白新課在整本數學教材中所占的地位,并且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授課。新課是學生沒有接觸的知識,在練習設計的時候,教師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學生在最有效的實踐掌握最多的知識。這種練習題的設計要呈現出多樣性,可以是學生進行操作實驗,也可以是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練習設計活動。比如,教師在講完四則運算后,要適當地設計計算題練習。在以往的新課練習設計中,教師往往是引導學生機械地練習,一味地注重計算題的量。這導致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緒并不高,也不會在心里真正重視新課的練習,最終使得學生無法很好地掌握教師所講的新知識點。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力求與練習的趣味性。教師在課前準備好許多小棒,講解完四則混合運算之后,為了加強學生的記憶,可以利用小棒開展一個游戲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教師在黑板上利用小棒擺出一個關于加法或減法不正確的式子,并且要求學生想出一個辦法如何讓移動一根小棒使得式子正確。只能移動一次小棒,其中的加、減、乘、除也可以改變。教師還可以設定獎勵,哪一位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出答案,就獎勵學生一朵小花。學生在這樣的激勵下,會很快地投入教師在黑板上所展示的關于加、減、乘、除的觀察中。這種練習設計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自然而然地記憶了加減乘除的運算法則。
實踐活動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以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開放性深受學生的喜歡。實踐活動課也是最能體現學生主體的課程,它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每一位學生所擁有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都是不同的,教師在練習設計中要遵循開放性的原則,這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參與各種自己所感興趣的操作探究活動中,并且逐漸培養(yǎng)自己的邏輯思維。比如,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中,教師教完基本的公式之后,學生可能對公式掌握得不是很清晰,做起題目來比較困難。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自己操作工具,親自體驗圓錐的計算公式是如何得來的。教師首先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制演示。其次,再要求學生自制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形容器。學生準備好足夠的水,將圓柱里倒?jié)M水,再將圓柱中的水倒入圓錐的容器中,學生會發(fā)現正好要倒三次,才能將圓柱容器中的水倒完。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很好地記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開放性的練習設計還體現在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完成練習。這種與實際生活相符合的實踐活動的練習設計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練習產生親切感,真正熱愛數學的學習。
小學數學不同課型的練習設計是基于學生從小的學習習慣以及教材給定的內容設計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遵循練習設計的四大原則,即開放性、層次性、針對性和趣味性。不管是在新授課,還是在實踐活動課,教師都要靈活地運用這些原則。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分批、分量地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還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在練習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練習活動,使得學生真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賽漢托婭.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8).
[2] 朱榮.例談深層次的探究性教學.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