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云
[摘 要]? 史學閱讀不僅能夠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而且能夠拓寬學生歷史視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谑穼W閱讀的歷史教學,可以通過運用選擇相關材料優(yōu)化教學資源、借鑒學術成果設計教學主題、設計系列問題推進教學過程、拓展閱讀路徑鼓勵成果表達等策略,讓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任務落地生根。
[關鍵詞]? 史學閱讀;歷史教學;核心素養(yǎng)
長期以來,中學歷史教學偏重于具體史實的講解和基本題型的訓練,而以深度思考為基礎的透徹分析尚有不足,常常難以抵達歷史的本質,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中學歷史教師缺乏寬泛的知識積累和必要的知識支撐?!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讓“學生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拓寬歷史視野,發(fā)展歷史思維,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笆穼W”亦稱“歷史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部門,屬于“研究和闡述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guī)律性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按照時代和年代順序,運用具體歷史事實”,記載、編纂、研究人類社會及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歷史。史學閱讀是對有關史學研究權威文獻、史學研究成果等進行閱讀。筆者在主持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史學閱讀的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研究”(課題編號D/2016/02/192)的過程中,堅信史學閱讀不僅能夠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讓學生從歷史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體會歷史學科對自身成長的獨特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選擇相關材料優(yōu)化教學資源,拓展學生歷史視野
由于時間的推移、檔案資料的解密和史學家立場的不同,有關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過程及影響,在史學界可能出現(xiàn)時間或空間等維度上的差異。中學歷史教師要以研究的態(tài)度進行史學閱讀,了解史學界對有關歷史事件的各種觀點,并將相關材料有選擇地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以教材為主體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分析有關觀點、結論、評價不同原因的基礎上,拓寬歷史視野,深化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在人教版必修Ⅰ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的備課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關于冷戰(zhàn)的概念,不同版本的教材給出了不同的闡釋。人教版是“指二戰(zhàn)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人民版是“指二戰(zhàn)后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除訴諸戰(zhàn)爭之外的緊張對峙和對抗”;岳麓版是“指美蘇之間除了直接交戰(zhàn)即‘熱戰(zhàn)以外的一切敵對行動”。那么,歷史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筆者給學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關于冷戰(zhàn)概念的論述,同時介紹吳于厪、齊世榮主編的《世界史(當代卷)》中關于這一問題的論述?!皯?zhàn)后初期即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蘇聯(lián)對外政策可概括為‘安全帶政策……當時蘇聯(lián)過分地考慮了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嚴重的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錯誤……蘇聯(lián)以保證‘西界安全為由,通過簽訂邊界條約,割占了東歐國家大片領土”。學生通過閱讀這些史料發(fā)現(xiàn),蘇聯(lián)戰(zhàn)后謀求勢力范圍,建立安全地帶,美蘇國家利益發(fā)生沖突,進而歸納出“冷戰(zhàn)的起源不是美國一方挑起的,蘇聯(lián)的擴張也是主要的誘發(fā)因素”。同時還從學者的分析中進一步認識到美蘇領導人的個人心理,即他們夸大了對方對本國安全的威脅,隨之而來的過于敏感、過度猜疑和嚴重的不安全感,無疑加劇了兩國間的沖突與對抗。
對于冷戰(zhàn)起源,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和檔案的解密,人們越來越基于歷史事實作出合理解釋:正是因為美國要做世界霸主,蘇聯(lián)要確保自己的勢力范圍,雙方利益發(fā)生嚴重沖突。美蘇之間的對抗選擇了冷戰(zhàn)的方式也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這也給教學提供啟發(fā):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本身具有很強的復雜性,而兩極對峙又有特定的時空性,要引導學生了解冷戰(zhàn)起源,需要回到二戰(zhàn)結束前后那個特定時代,通過具體事件,從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個體時間等維度,全面分析地球上東西兩大強國走向冷戰(zhàn)、對峙的原因。
二、借鑒學術成果設計教學主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主題化”歷史課堂教學,以教學主題為主線,以學生興趣為導引,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教師通過史學閱讀了解和梳理史學界對有關課題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貫穿于課堂教學的主題,并在相關教學主題的統(tǒng)攝下,精心組織、合理利用來自有關研究成果的課程資源,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目標與教學主題的融合”,從而“將現(xiàn)實和未來、學習與成長、學生與課程溶于一體”。
“美國國父華盛頓”在選修Ⅳ模塊中的地位極為重要,如何落實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讓學生通過本課內容的探究,既增長知識,又能掌握辯證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理性地認識偉人在推動歷史發(fā)展中的特殊作用,從而實現(xiàn)以史鑒今的社會功能,這些是筆者在設計本課時著重思考的問題。我國史學界對喬治·華盛頓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華盛頓之所以被稱為“美國國父”,因為他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tǒng),他除了領導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外,還主持了制憲會議,促成了聯(lián)邦憲法的制定,為美國政治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另外,華盛頓還極力維護美國憲法確立的共和原則、以身垂范履行憲法的職責,明確反對爭取勝利的黨,認可爭取真理的黨,對黨派之爭可能危害聯(lián)邦社會、公民權利保持清醒的認識?;诖耍菊n以教材為依托,根據(jù)學情分析,整合學術界專家的研究論述,將學習內容整合為“勇于擔當,捍衛(wèi)民主”兩大主題。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史料,生動刻畫華盛頓的優(yōu)秀品質,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又緊扣教學主題,圍繞華盛頓主持制憲會議這一教學內容,梳理教學的基本思路,從制憲會議召開的目的即加強中央政府權力、促進經濟發(fā)展、維護社會穩(wěn)定,到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所起的協(xié)調作用即讓與會代表妥協(xié)、推動會議的順利進行,再到華盛頓具有勇于擔當?shù)牧己闷焚|,不戀慕權力,擔任美國首任總統(tǒng),摒棄了總統(tǒng)終身制,為美國政治文明的發(fā)展樹立了典范。同時,為了防止學生片面夸大華盛頓在美國民主制確立過程中的歷史作用,有必要從美國歷史沿革和文化傳統(tǒng)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美國建國后建立了一套新的國家制度,而這套制度是英國制度的再造”,體悟“華盛頓聲稱開始是人創(chuàng)造了制度,后來是制度創(chuàng)造了人……”,用他身上優(yōu)秀的品德濡染學生的心靈,而這些品質也正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內容。
三、設計系列問題推進教學過程,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
每個學生因其成長環(huán)境、價值取向、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閱讀體驗、閱讀視角也不盡相同。教師須從學生原有知識積累和經驗基礎出發(fā),利用形式多樣的史料創(chuàng)設情境,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開展史學閱讀,主動研究問題,解決疑難問題,尤其重要的是要盡可能提出系列性和遞進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的不斷深入和思維品質的不斷優(yōu)化。因此,歷史教師有必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倡導史學閱讀,淡化史學經典的教材屬性,讓學生明白既要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學,也要為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品質而讀。
“宋明理學”是人教版必修Ⅲ第3課,所在單元的教學專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學目標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興起、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及重要意義”。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分析宋明理學產生的背景及影響、掌握其主要內容,重點在于掌握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師生合力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同時,也要適當拓展延伸,激活學生對該專題持續(xù)濃厚的興趣,有些學生希望對二程、朱熹、陸九淵等人有更多的了解,也有些學生希望對于宋明理學產生的特殊背景有更多的認知,這時,教師自然應該圍繞學生的疑惑點、興趣點、關注點設計系列性問題,鼓勵他們緊扣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如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史料閱讀產生必要的敏感,多方收集相關資料,并結合課文內容的精讀,從而發(fā)掘出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進行更加寬廣和深刻的歷史詮釋。在豐富閱讀、深入思考和充分整合的基礎上,學生就會知道,“三教合流”不是簡單的三教合并,儒、道、佛在中華文化的體系里是不斷從對抗、排斥到相互融合,而又獨立并存的。事實上,“三教合流”是指將儒家的綱常倫理、佛教的“劫變”“生死輪回”觀念與道教的修煉理論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純地合并。這種探究的樂趣決不是教師主導的課堂學習活動所能替代的,這樣的認識角度和探究過程剛開始需要教師采用問題驅動、耐心引導,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他們會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探究問題、進而得出論據(jù)充分的結論,持續(xù)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品質。
四、拓展閱讀路徑鼓勵成果表達,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受課時所限,史學閱讀在課堂上學生常常難以自主完成,而主要是課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認真落實,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史學閱讀需要一些有效的載體來體現(xiàn)閱讀成果,指導學生寫作歷史小論文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寫作小論文,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對史學閱讀的認識,廓清對一些歷史概念的理解和認知,提升自己思維嚴謹性、論證的嚴密性、引用史料的適切性,掌握基本的論文寫作方法。學生寫出歷史小論文以后,教師要認真批閱,提出修改意見,尤其在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時要聯(lián)想多個事件,能將多個事件聯(lián)系起來并進行抽象概括,結論要具有開放性,使得問題本身的意義得到拓展。
2018年5月剛舉行了世人矚目婚禮的英國哈里王子,曾在朋友的化妝舞會上身著有納粹標志的服飾,當時哈里王子的這一裝扮立即引起世界各國輿論的強烈譴責。澳大利亞的一名官員甚至因此宣告不再效忠英國女王。為什么各國對此事反響這么強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圍繞這一話題寫一篇小論文,結合相關史實,多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的指導可以從“道義”的視角切入,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結合二戰(zhàn)期間法西斯德國對內、對外的多項罪行,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的概括和分析,在深刻理解歷史史實的基礎上歸納出:“捍衛(wèi)正義”“維護和平”“人道主義”是超越國界的、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二戰(zhàn)期間法西斯德國的暴行是反人類、非人道的,而哈里王子納粹服飾的打扮,表明他不是缺乏正義感,就是對歷史的無知,因此他的行為必然引發(fā)人們的強烈不滿。還可以指導學生從法西斯政權性質的角度去分析,學生可結合史實指出法西斯政權的本質是:對內公開實行極權統(tǒng)治、血腥鎮(zhèn)壓人民;對外積極推行侵略政策挑起戰(zhàn)爭。這種恐怖統(tǒng)治必然對世界和平構成巨大的威脅,也必然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等等。這種開放的小論文形式既推動學生去查找、了解更多的史實,又培養(yǎng)了學生依據(jù)史實得出結論和運用理論分析結論的能力,能充分體現(xiàn)歷史的廣博與深刻的內涵,讓學生通過小論文寫作把史學閱讀成果加以梳理、提煉,推動史學素養(yǎng)從量變到質變的發(fā)展,同時盡可能安排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就史學研讀的成果進行匯報交流。他們通過小組討論,暢所欲言,獲取知識,交換看法,踴躍展示,又會產生新的智慧的火花,這樣的嘗試既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又加深了彼此對問題的認識,更為今后的史學閱讀和深度學習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總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史學閱讀,有利于構建學習興趣高昂、思維訓練充分、人文素養(yǎng)提升、目標高效達成、教學質量提高、充滿生命活力的歷史課堂。當然,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的史學閱讀,不是無限拓展學習的寬度和難度,而是幫助學生更加主(下轉第89頁)(上接第55頁)動地投入學習,讓學習活動變得更有意義,讓學生的課堂體驗更加深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習才是富有歷史學科特點的史學閱讀,才是歷史教學所追求的史學閱讀樣態(tài),才能真正讓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任務落地生根。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夏征農,陳至立主編.辭海(第六版彩圖本)[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3]吳于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當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徐錫成.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價值實現(xiàn)[J].歷史教學問題,2015(1).
[5]孫寶珊.一位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的一生——評介喬治·華盛頓[J].山西師大學報,1985(1).
[6]余志森.華盛頓與美國憲法[J].世界歷史,1983(5).
[7]錢乘旦.西方那一塊土:錢乘旦講西方文化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8]黃牧航主編.中學歷史教材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