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中學 陳清娟
在新課程改革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以生為本的理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诖?,高中歷史教師應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恰當?shù)匕芽审w現(xiàn)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動、有趣的活動是高中生普遍較為熱衷的,因此,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及課標要求,恰當?shù)貫閷W生組織一些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思考與創(chuàng)新,以幫助學生深度掌握各個知識點。筆者在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提高學生活動的有效性進行了細致研究。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由此可見,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探究,比任何空洞的說教都來得真實與有效,可使學生精準而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秉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自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透徹領(lǐng)悟教材知識的內(nèi)涵與特點,最終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是歷史教師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
高中歷史課堂上的探究活動指的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以教學內(nèi)容為學習切入點,以自己已有的生活積累、歷史知識、所獲素材為依托,通過合作探究或自主學習的形式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最終獲得知識的學習活動。例如,《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一課是高中歷史教材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用組織探究活動的形式設計教學過程。具體來講,在課前教師應安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網(wǎng)絡搜索等方式盡可能多地收集和文藝復興有關(guān)的素材,提醒學生盡量提高素材的權(quán)威性、生動性、具體性與全面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示14、15世紀意大利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以及歐洲天主教的主要教義等,引導學生結(jié)合所收集素材提出各種問題。很多高中生都能快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中世紀的西歐有什么特點?基督教主要宣揚什么觀念?意大利在14、15世紀有什么新變化?一系列新變化和基督教主張的觀念之間有什么沖突?上述幾個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可使學生對文藝復興這一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背景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為學生展示文藝復興時期與中世紀的文學、繪畫,并提出問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和藝術(shù)作品與中世紀的文學和藝術(shù)作品的異同是什么?這些差異性反映了什么問題?然后,教師就可激勵學生將收集到的文藝復興之前與之后的歐洲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在班級中展示,并以小組為單位對其影響進行細致分析。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分析自己與同學收集的學習資料,能在獨立思考中高質(zhì)量完成學習任務,最終掌握教材知識。
由于各個民族、地區(qū)、階級、時代都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在不同的人眼中相似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學習教材內(nèi)容,教師可組織辯論活動,以推動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快速發(fā)展,并顯著提升教學過程的生動性。例如,教學《克倫威爾與英國革命》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開展一場辯論賽,引導學生以正方或反方的身份,就克倫威爾的成就與過錯進行辯論。一直以來,不管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對克倫威爾的功過看法不一,并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在一些學者看來,克倫威爾根本不是革命者,而在另外一些學者看來克倫威爾是探索新制度、反對封建思想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先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辯方,各方都推薦幾名主辯手進行辯論,其余學生充當評委對雙方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在開展辯論活動之前,教師應鼓勵學生全面收集資料,盡可能使自己的觀點與史論結(jié)合,做到有理有據(jù)。在辯論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由于正反雙方處于對決狀態(tài),因此,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教學過程也非常精彩。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辯論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并在與同學觀點碰撞的過程中深入思考,逐漸積累評價人物的有效方法,從而對克倫威爾的功過有更為明確與客觀的評價,最終激發(fā)學生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的興趣。
高中歷史教材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很多知識對學生來講過于空洞與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精準理解與牢固掌握,再加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枯燥與陳舊,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為學生提供參與表演歷史故事與歷史事件的機會,使他們能產(chǎn)生置身歷史事件之中的真實感,從而可設身處地地感知與體會歷史事件,最終提高歷史素養(yǎng)。另外,學生在表演歷史事件之前,會主動收集相關(guān)背景資料。例如,教學《專制集權(quán)的不斷加強》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地掌握“設立軍機處”這一知識點,教師就可用表演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真正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雍正帝處理軍國大事”的情節(jié)作為表演內(nèi)容,引導學生毛遂自薦扮演角色,指導學生在表演中把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責生動地展示出來。具體來講,劇情主要涵蓋以下幾點:①“雍正帝”應將自己選擇軍機大臣的原因與標準講出來;②將雍正帝處理西北軍務的過程展示給觀眾。當學生表演完畢,教師可提出幾個問題:軍機大臣是否了解軍事機密?軍機大臣是否能參與決策?與以往朝代相比較,皇帝在權(quán)力方面有什么變化?教學實踐表明,在該表演活動中,學生可歸納出設立軍機處表明君主專制發(fā)展到了頂峰,更加強化了封建君主制逐漸加強的趨勢,從而有助于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高質(zhì)量掌握。
總之,用課堂活動設計高中歷史教學過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教學過程趣味性與有效性的主要方式。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特點,恰當?shù)剡x用一定的活動形式,盡可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興趣,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最終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