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節(jié)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時、準確、深入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就如何全面提升“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實效性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jù)教育部這個重要文件,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積極構建“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四四”模式——配齊“四支隊伍”、開好“四大選題”、落實“四大機制”、做到“四個結合”。
上好“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是關鍵?!靶蝿菖c政策”課程時事性強,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歷史、科技、外交、軍事國防等眾多領域,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很高。在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高校都沒有建立專職的“形勢與政策”教師隊伍,基本上以兼職為主。因此,該門課程在師資方面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難以有效管理;二是師資水平不平衡,有些教師由于其自身專業(yè)背景等原因,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缺乏足夠的廣度和深度,難以將問題講深講透講生動。為此,《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高標準,按照“優(yōu)中選優(yōu)”原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哲學社會科學專業(yè)課教師、高校輔導員等教師隊伍中擇優(yōu)遴選“形勢與政策”課骨干教師。[1]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立足實際,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課”教研室,面向校內外(以校內為主)遴選師資,初步建立了思政課專任教師、輔導員、處以上領導干部(含校領導)、校外專家等四支隊伍,每學期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在遴選師資時,總的原則是把堅持政治性作為首要條件,把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愿意投身于思政課教學作為遴選的基本條件。在具體操作層面,對于思政課教師,采取“自愿申報、結合教學考核”的方式,將那些愿意講“形勢與政策”課且講得好的老師選出來;遴選輔導員,采取“所在學院和學工部推薦、專業(yè)對口、試講考核”的方式,將那些有相關專業(yè)背景、且有教學基本功的輔導員選出來;遴選處以上領導干部,采取“自愿申報、黨委審定、督導聽課”方式進行,學校黨委同時要求每位校領導要主動到所聯(lián)系的學院講授“形勢與政策”課,黨委書記、校長必須每年都要給本科生上“形勢與政策”課;遴選校外專家,采取“老師推薦、群眾公認、組織邀請”的方式。
上好“形勢與政策課”課,內容是基礎?!度舾梢庖姟访鞔_要求,要開設好全面從嚴治黨形勢與政策的專題、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與政策的專題、港澳臺工作形勢與政策的專題、國際形勢與政策等四大專題,并對每個專題的教學重點進行了界定。[1]學校依托“形勢與政策課”教研室,課前開展集體備課活動,邀請學校宣傳部、教學評價中心領導和教學督導參與備課。再根據(jù)四支隊伍師資的專業(yè)背景、研究專長,對應四大選題分成四個選題小組,開展集體備課。開展集體備課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親和力,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我們強調要做到三個凸顯:凸顯政治性、凸顯理論性、凸顯時代性。
凸顯政治性,就是要堅持緊密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堅定“四個自信”貫穿教學全過程,重點講授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重點講授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凸顯理論性,就是要在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穿透力上下功夫,凸顯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使之走進學生內心。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2]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吸引受眾、掌握學生,就必須把黨的理論、方針和政策講清楚,講透徹。
凸顯時代性,就是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根據(jù)選題有的放矢地選重點、焦點、難點講,結合黨領導人民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講,結合黨領導人民開展偉大斗爭實踐中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講,結合中國和世界發(fā)展大勢去講,講出民族自豪感、文化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上好“形勢與政策”課,機制是保障。《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要切實加強教學管理;要將“形勢與政策”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管理體系,由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統(tǒng)一組織開課、統(tǒng)一管理任課教師,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教務處等相關部門配合做好教學管理工作。[1]為此,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初步形成了四大機制。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思政課教學工作,黨委書記直接分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每學期召開黨委會、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思政課教學工作,黨委書記、校長每年都率隊到馬克思主義學院召開現(xiàn)場辦公會,聽取匯報,解決實際問題。在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出臺后,學校黨委及時專題研究制定了學校貫徹執(zhí)行文件。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關于加強“形勢與政策”課建設的實施方案》規(guī)定,堅持在學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教學評價中心、團委及各學院共同參與,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實施。宣傳部負責總協(xié)調,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教務處負責教學安排;學工部及各學院負責班級管理與考勤;教學評價中心負責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團委負責有關實踐教學的開展。尤其是對于高年級實習班級,無法統(tǒng)一安排課堂教學,依托學工系統(tǒng)開展延伸教學,教務處、團委予以配合。
《若干意見》要求,各高校要研制科學的考核標準,計算教師教學工作量要充分考慮“形勢與政策”課難度大、變化快、備課耗時多的特點。[1]為此,學校對工作量的計算,每次課程均按新課計算,即乘上1.5系數(shù)。針對“形勢與政策”課每學期閱卷、統(tǒng)計分數(shù)、上傳成績工作量大的實際情況,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年度績效中予以一定的勞務補貼。同時,鼓勵教師開展“形勢與政策”教學研究工作,設立相關教學研究課題予以支持,并為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創(chuàng)造條件。
評價包括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學校教學評價中心全程參與,實行學生評教制度、隨機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學生信息員制度和教學專項檢查制度等一系列教學質量檢測制度,監(jiān)測教學質量的做法富有效果。對學生的評價,采取“隨堂考試”“提交調研報告”“專題論文”等形式進行,重點考核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了解情況。
上好“形勢與政策課”課,學生獲得感是目的。開設“形勢與政策”課,就是要及時、準確、深入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宣傳黨中央大政方針,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此,我們努力做到“四個結合”。
對于在校大學生,我們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每學期開設四個專題在課堂上進行專題教學。對于高年級的見習、實習班級,統(tǒng)一集中專題教學不切實際。為此,學校建立了協(xié)同機制,要求馬克思主義學院聯(lián)合學工部、教務處、團委因地制宜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學工部負責組織輔導員通過主題班會、聆聽報告、座談研討及網絡教學形式開展教學;團委配合開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社團活動、青年研究等第二課堂方式來開展教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不定期以形勢報告會形式開展教學。具體實施由班級輔導員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共同負責。
理論來源實踐,理論指導實踐。課堂教學主要是理論教學、形勢宣講、國情宣講、黨情宣講,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必須參與實踐。我們從“形勢與政策”“原理”“綱要”“基礎”課各抽出0.5學分,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學生在參觀、調研、創(chuàng)作作品等實踐活動中深刻認識當前的世情、國情和黨情,從而更加主動地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形勢與政策”課不僅要講好講準知識點,更要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提高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知識傳授和價值觀引領的統(tǒng)一。為此,我們在集體備課中特別強調教學的政治性,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調教學的目標性,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調教學的方法性,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若干意見》指出,各高校應結合實際和學生需求,開設形勢與政策教育類的選修課,完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體系,發(fā)揮“課程思政”作用。[1]“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思政課,學校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抓好抓實。同時,學校積極舉辦“安中黨建大講堂”“輔導員大講堂”“紅色杏林講壇”及中醫(yī)藥文化系列講座,開設《中醫(yī)藥文化》《品讀中西醫(yī)文化》《華佗醫(yī)學文化》《醫(yī)學生讀經史子集》等選修課,舉辦學生黨校培訓班、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會培訓班等,均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和“形勢與政策”元素,做到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