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德斯鳩政體學說的當代再審視

2019-03-05 12:14張國棟
關鍵詞:孟德斯鳩政體本性

張國棟

(福建江夏學院 公共事務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 關于孟德斯鳩政體觀的當代論爭

(一) 當代論爭

孟德斯鳩的政體學說雖然在現(xiàn)代史上十分重要,但卻素以分類混亂、立場模糊著稱[1]。這種混亂和含糊,導致各方都可以將他的觀點引為己用。如維爾所說,“到18世紀末時,孟德斯鳩在英國、法國和美國都被當作權威來引證,用作結論性證據,證明各種非常不同的政府制度的正確性”[2]。亦如伯林所言,甚至葉卡捷琳娜女皇和追隨她的一幫俄國保守主義思想家,都會引用他的觀點來論證自身統(tǒng)治的正當性[3]176。因此,關于孟德斯鳩的真正立場,一直有著非常激烈的論爭。

論爭的一方認為,孟德斯鳩真正傾心的是現(xiàn)代君主政體。例如,雷蒙·阿隆相信,孟德斯鳩的論點“具有貴族性質”,主張的是一種改良版君主政體[4]。路易斯·阿爾都塞則認為,孟德斯鳩相信共和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屬于現(xiàn)代人的則是君主政體[5]。而安德里亞·拉得薩努認為,孟德斯鳩至少并不反對君主制[6]。不過,在當代將這種觀點推向極致的,是一位劍橋學派的學者阿納蓮·德·丁,他斷言:“孟德斯鳩的主要興趣在捍衛(wèi)君主制免受共和主義的干擾,其次才是批評18世紀的絕對主義傾向”[7]。隨后她發(fā)展了這種觀點,認為孟德斯鳩重新解釋自由這一重要概念,以證明君主制下的臣民可以跟共和制下的公民一樣自由[8]。在另一論文中,她認為孟德斯鳩絕不可能是一個共和主義者[9]。在最新發(fā)表的論文中,她更是堅持孟德斯鳩持有一種正統(tǒng)的君主主義立場[10]。

論爭中的另一方針鋒相對,認為孟德斯鳩是一位共和主義者而非君權論者。托馬斯·潘格爾,在《孟德斯鳩的自由主義哲學》中雄辯論證了這種觀點[11]107。潘格爾的解釋極具突破性,但卻建立在對文本的選擇性閱讀的基礎上,因而有過度解釋之嫌,并激起了關于英國政體的進一步爭論。

對于英國政體,莎倫·克勞斯相信,孟德斯鳩并非全然贊同。事實上,英國政體并非是孟德斯鳩真正的理想政體[12]。羅格·伯舍的觀點更為負面,認為孟德斯鳩其實對主導英國政體的商業(yè)精神抱有恐懼,擔憂現(xiàn)代共和政體逐步墮入軟性的專制主義[13]。而保羅·拉赫進一步認為,現(xiàn)代共和政體正在如孟德斯鳩所擔憂的那樣滑向軟性專制主義[14]。

所以,今天的我們,既不能斷言孟德斯鳩偏愛共和政體還是君主政體,更無法確定英國為代表的現(xiàn)代商業(yè)共和制是否是孟德斯鳩推崇的理想政體。面對這種困境,有學者轉向了相對主義和多元主義的立場。例如,伯林相信孟德斯鳩厭惡普遍的人性理論,并且對各種政體的好壞持有一種相對主義的觀點[3]176。而凱瑟琳·拉雷雷則認為,孟德斯鳩的主要貢獻在發(fā)展了善的多元主義觀點[15]。面對困境,這種立場看似一種可行的最后選擇。但是,本文將證明,它與孟德斯鳩的本意相去甚遠。

(二) 本文的意圖

本文首先將證明,孟德斯鳩有一個從未被充分揭示的理論核心,而這個理論核心有力地主導著整部《論法的精神》。并且,與伯林所認為的完全相反,它正是一種普遍的人性論。其次,本文將證明,孟德斯鳩的著作有著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意圖。他的理論意圖是對大眾進行啟蒙,而這種啟蒙的主要含義正是揭示前述人性論。他的實踐意圖,是為現(xiàn)代人確立一種更有生命力的共和制度。再次,本文也將證明,與德·丁所認為的完全不同,孟德斯鳩對君主制的看法完全是否定性的。最后,本文將進一步澄清孟德斯鳩共和政體論的一些重要方面。

無論如何,為了澄清孟德斯鳩的政體觀,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孟德斯鳩的著作,而這需要非常認真地看待孟德斯鳩對他的讀者的唯一請求。

二、 孟德斯鳩的唯一請求

(一) “著者原序”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的“著者原序”的第二段,提出了“一個請求”——也是他對讀者提出的唯一請求:“請求讀者對一本用二十年完成的著作不要讀一會兒就進行論斷;要對本書的整體,而非幾句話,加以贊許或非議。如果一個人想找出著者的規(guī)劃的話,那么他只有在著作的規(guī)劃中才能找到它”[16]xliii。

孟德斯鳩的這個請求,初看起來是強人所難。因為讀者們首先要面對的難題就是看不出這部著作的整體性何在。有失望的讀者如蒙塔古相信,“孟德斯鳩的作品缺乏一貫性、系統(tǒng)性和徹底性”[17]。而伏爾泰更是聲明,“每個人都被迫認為,這本書缺乏條理,大綱既不存在,材料又無順序,讀者讀過之后覺得并不知道自己讀了什么……”[18]這樣的困難令人氣餒,但是也激起了許多學者的探究熱情。安妮·科勒分析了該書表面上的線性結構[19]。阿娜·薩繆爾探討了孟德斯鳩在該書中的規(guī)劃,認為其主要邏輯是自由論逐漸勝過決定論[20]。但是,這些看似有理的努力,包括前述潘格爾的分析,卻都得出了彼此十分不同的結論,以至于令人懷疑我們是否真的能理解該書的真正規(guī)劃是什么。

為了能夠有所推進,看來不得不避開這些復雜的爭論,而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如果《論法的精神》如孟德斯鳩在“著者原序”中所主張的,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那么這個序言本身也應該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

分析孟德斯鳩的這篇序言,可以看到它一共包含16個段落。為了看清孟德斯鳩的構思,我們?yōu)檫@些段落制表1如下:

表1 《論法的精神》的序言:結構與意圖

顯然,這是一篇精心構造的杰作??梢钥吹?,孟德斯鳩是在煞費苦心地讓讀者關注他的意圖。而他的意圖在此非常明確,那就是啟蒙人民。并且,啟蒙人民等于糾正人們的成見。在第13段,孟德斯鳩對這個成見下了定義,成見“是那種使人們對自己愚昧無知的東西”[21]。在接下來的第14段,孟德斯鳩說明他希望人們能夠“認識你自己”,也就是認識人的本性。所以,毫無疑問,孟德斯鳩在這里揭示了他整部著作的首要意圖:向人們揭示他們自己的本性。

(二) 一個提示

不過,孟德斯鳩沒有直接展開自己的人性論,而是很快對讀者給出了另一個提示。這個提示存在于第一章的末尾,在那里他明確談到了本書的規(guī)劃。他說,全書的主題是法的精神,法的精神是指法律和其他各種事物的關系。因此,“我將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種政體的性質和原則的關系?!缓?,我便將進而討論其他看來比較個別的關系”[22]7。

因為孟德斯鳩已經在序言中明言請求讀者,要通過思考著作的規(guī)劃來理解作者的規(guī)劃,所以他本來不應該在這里說明自己的規(guī)劃。因此,這是一個明顯的提示。分析孟德斯鳩的這個說明,可以看到,全書余下30章的主題他在這里都列舉了。唯有第2卷的前兩章,亦即處理國家的攻擊和防御的第9章和第10章,不在這個范圍內。

由此我們可以假定,孟德斯鳩的這種安排,是在強調這兩章的重要性。并且,如果我們思考這本書,那么我們就會注意到,在本書其他部分,攻擊和防御這個主題唯一出現(xiàn)的地方是第1章第3節(jié)。這一節(jié)題為“人為法”,而人為法包括三個部分:國際法、政治法和民法。并且,第2卷正是這個人為法學說體系的整個展開。

因此,由于第1章如此重要,我們就不得不對它再加審視,并且我們將會看到,孟德斯鳩正是在此揭示了他的人性論。

三、 一種普遍的人性理論

孟德斯鳩聲明他的意圖是要揭示人的本性,但是他從未明示何為人的本性。相反,整部《論法的精神》都在討論法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在人性和法律之間存在一種關系。事實上,這部著作的第一個段落,正是用來闡明這種關系的:“法律,最廣義的法律,是從事物的本性中產生的必然關系;而且,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的存在都有它們的法律:神有它的法律,物質世界有它的法律,高于人的智能存在有它們的法律,野獸有它們的法律,人有他的法律?!盵16]3也就是說,由于孟德斯鳩沒有明言他的人性論,而這種人性論對理解孟德斯鳩又是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就需要從他對法律的解釋中將其反推出來。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到,第一節(jié)接下來的段落有著非常清晰而優(yōu)美的規(guī)劃:2-4,神;5-7,物質世界;8-10;高于人的智能存在;11-13,野獸;14,人。戴維·洛溫塔爾在刊于《美國政治科學評論》的一篇重要論文中注意到了這個順序,但是很遺憾地沒能注意到孟德斯鳩在這里其實是逐項揭示了所有這些事物的本性[23]。首先,孟德斯鳩認為神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和保存者,并且“他創(chuàng)造世界時所依據的法律,正是他保存世界時所依據的法律。”[16]3又因為這種法律源自他的本性,所以可以推斷神的本性之一就是保存這個世界。其次,物質世界遵守不變的法則,因為若非如此它將被毀滅。因此,它的本性就是保存自身。第三,高于人的智能存在有著來自不同本性的多種法律。像物質世界一樣,他們也有著來自其本性的不變法律。亦即他們的第一種本性也是保存自身。并且,他們受到第二種本性的限制,必然會犯錯誤。他們的第三種本性是獨立行動,這種本性使得他們有時不遵守原始的和自己制定的法律。第四,野獸也遵守著自然法,而這種法律來自他們保存自身和保存自己物種的本性。到此可以說,萬物的一個普遍本性是自我保存,而人也不應例外。

人是孟德斯鳩最后討論的主題。孟德斯鳩揭示了人的三種本性。首先,他們跟其他物質存在一樣,為不可變的法律所統(tǒng)治。比較以上討論,可見人的第一種本性是保存自身。其次,人的智能是有限的。他們只有不完美的知識,而且有時候連這種不完美的知識都會丟掉。這是人的第二種本性。再次,人的第三種本性是像野獸一樣受激情的支配??梢灶A期,孟德斯鳩將會在列出人的這三種本性之后,繼續(xù)討論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且由于法律被定義為源自本性的必然關系,所以這也將會是對人的法律的討論。

第二節(jié)如我們所預期,確實題為“論自然法”。這種法律的特殊性在于,它們僅僅源自人的本性[16]5。第一條自然法是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平。第二條是尋找食物。第三條是追逐異性??梢哉f,第一條和第二條來自人保存自己生命的本性,第三條來自保存他們種群的本性。也就是說,所有這三條自然法都單獨源自人的第一種本性。此外,第四條自然法是生活在社會之中,并且在孟德斯鳩的解釋中,它是人的第一條和第二條本性的共同產物。很明顯,還有人的第三條本性沒有得到討論,而這正是第三節(jié)的內容。

第三節(jié)題為“論人為法”。這一節(jié)是孟德斯鳩整部著作的樞紐。它同樣擁有一個清晰而對稱的規(guī)劃:1-3,戰(zhàn)爭狀態(tài)和法律的建立;4-6,國際法;7-12,政治法和民法;13-14,法律必須跟若干事物有關;15-16,法的精神;17,作者對整本書的規(guī)劃。依次檢視這些主題,可以看到,首先戰(zhàn)爭狀態(tài)與氣候、土壤之類的事情完全無關,因此它僅僅與人的本性有關。因為戰(zhàn)爭是違反人的自我保存的第一條本性的,所以它只能來自于人的第二本性(只擁有不完美的知識)和第三本性(為激情所支配)。在最初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之下,法律并不存在,但是由于人的第二條本性(擁有知識),所以他們還是可以建立人為法,并以此來結束違反人的本性的戰(zhàn)爭狀態(tài)。

孟德斯鳩接下來討論了全部三種人為的法律:國際法、政治法和民法。國際法僅僅源自人的本性,而政治法和民法與此不同,并非單單源自人的本性,而是人的本性和其他事物的本性的共同結果。而且孟德斯鳩斷言說,政治法和民法必須與政府的本性和原則相關。而我們將會看到,根據現(xiàn)存的三種政體而建立的政治法和民法體系,都不過是對戰(zhàn)爭狀態(tài)的不完美解決方案,其實都極度扭曲了人的第三種本性。并且,在扭曲本性之外,君主政體還有著特別的現(xiàn)實危險。而孟德斯鳩主要的實踐意圖在于克服這種危險。

四、 君主政體的致命缺陷

孟德斯鳩在第一章中已經說明,全部人為法都是為了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而建立起來的。這將我們引向該書題為“戰(zhàn)爭”的僅有部分:第十章第二節(jié)。由于第九章和第十章在整部書中的首要地位,這一節(jié)就特別值得思考。首先我們看到,在這一節(jié)中,孟德斯鳩宣稱戰(zhàn)爭的權利來自自我保存的必要性[22]163。并且他在這很短的一節(jié)特別強調說,君主不應該為了他們的榮耀而發(fā)起戰(zhàn)爭。這個強調將我們導向兩三頁之前的第9章第7節(jié),“反思”。在這里,孟德斯鳩反思了路易十四的建立一個世界性君主國的規(guī)劃[22]160。在當時,路易十四發(fā)起了侵略性的戰(zhàn)爭以追求這個計劃。孟德斯鳩相信,這個可怕計劃的成功對整個歐洲都將是毀滅性的:“如果這位君主果真實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計劃的話,則對歐洲、對他舊時的臣民、對他自己、對他的家庭,都將是最大的不幸?!盵22]160孟德斯鳩在這里無異于異乎尋常地斷言,他自己的祖國在戰(zhàn)爭中的失敗,是上天賦予的最大幸運。

因此,對孟德斯鳩來說,戰(zhàn)爭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同時也是一個急迫的現(xiàn)實政治問題。當時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居住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亞洲和非洲都生活在政治奴役的專制政體之下[22]285,而歐洲尤其是法國則主要生活在君主政體之下[24]。問題是,“君主政體的精神比較傾向于擴張主義”[22]146,而擴張的結果會是專制主義,“河川的水迅速地流著去同大海匯合,君主政體的國家就這樣消失在專制主義的汪洋大海里。”[22]149所以如果法國由于擴張而走向專制主義,那么這等于自由在整個世界的毀滅。在當時,沒有什么比這更為嚴峻的政治問題了。

孟德斯鳩極其認真地面對這種政治情勢,為此而寫了一系列論文[25]。這些論文與其說是證明了歐洲落入專制主義之下是完全不可能的——正如拿破侖和希特勒后來所證明的那樣,事實并非如此——不如說是證明了它是完全不可欲的。

所以,君主國應該努力避免墮落為專制主義的政體。孟德斯鳩為此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一個君主國的國家的領土大小應該適中”[22]146,并且不應擴張自己的領土[22]161。但是,因為“君主國的精神是戰(zhàn)爭和擴張”[22]156,所以這種勸導難有什么實際的效果,專制主義的危險近在眼前。

《論法的精神》是非常嚴肅的政治著作,這本書是“嚴峻而凜冽的”[26]1,這是因為孟德斯鳩直接面對著非常嚴峻的現(xiàn)實政治問題。正如約翰遜·懷特已經注意到的,孟德斯鳩在《波斯人信札》中已經指出,君主政體是過渡性的[27]。因為專制主義違反人性,所以唯一的可欲選擇就是轉向共和制度。孟德斯鳩主要的實踐意圖,就是促使歐洲的君主制國家向完善的共和政體轉變。

五、 新共和政體及其缺點的補救

(一) 人性論視野下的三種不完美政體

為了理解孟德斯鳩所構想的完善政體,需要先說明孟德斯鳩為什么認為現(xiàn)存的政體都是不完美的。

孟德斯鳩認為,全部人類歷史中僅存在三種政體: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和專制政體[26]9。隨后他根據前述人性論對其逐一加以分析。他首先前無古人地區(qū)分了政體的性質和原則:“政體的性質是構成政體的東西,而政體的原則是使政體行動的東西?!盵26]22而政體的原則就是人們的激情[16]21。也就是說,三種政體的不同原則,實際上是人的第三種本性的不同表達。

然后,孟德斯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來證明,這三種政體都極度扭曲了人的本性。首先,他分析了古代共和政體,說明其原則是“德性”。隨后他對其加以定義:德性,“在共和國里,是很簡單的東西。就是愛共和國”,并且愛到愿意“舍棄自己”[22]41。緊接著,孟德斯鳩把共和政體中的各種德性統(tǒng)統(tǒng)化約為一種,亦即對平等的熱愛。在希臘各小共和國中,為了使得人民有品德,立法者們禁止公民去經營商業(yè)、農業(yè)和工藝,而讓他們專門去從事體育和軍事操練?!耙虼?,不能不把希臘看作是一個運動員與戰(zhàn)士的社會?!盵22]47孟德斯鳩將其與修道士的生活相比,認為在古代共和政體中,人的千百種感情都不能得到滿足,于是只有更加熱愛平等[22]49-50。孟德斯鳩的這種刻畫令人疑惑,古人為何選擇要過這樣一種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原來,羅馬軍事政權的建立是為了獲取財產和保全自己獲取的財產[28]。而希臘各共和國軍事政權的長期存在,看起來是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命和財產:“對波斯人的畏懼使希臘的法律得到了維持?!薄板忍土_馬因互相畏懼而都成了強國。真是怪事!這些國家越安全,就越像死水一樣,不能不腐敗”[22]138。古代共和國的人民不自然地生活在這種政體之下,犧牲如此之多,原來只不過是為了獲取和保全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一旦環(huán)境改變,有了安享財富的可能,這種政體就無法維持了。所以,“沙拉米斯海峽對波斯作戰(zhàn)的勝利,腐化了雅典共和國”[22]136。人的本性是受千百種感情的支配,為了愛平等而犧牲其他千百種感情,原來并不是自愿,而只是出于外在環(huán)境的強迫。遵從這種分析一直往下,只能認為共和政體的衰敗是不可避免的,而它的復興也是不應該向往的。這也正是貢斯當遵從孟德斯鳩的論證,思考而得出的結論[29]。

正如古代共和政體扭曲人性,以恐懼為原則的專制主義無疑也是如此。這種政體十分接近戰(zhàn)爭狀態(tài),在其中人的天性極度扭曲。

需要探討的第三種政體是君主政體。在孟德斯鳩看來,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孟德斯鳩解釋了榮譽的觀念一開始是由于決斗的風俗而產生的:古代的法蘭克人,“純粹為榮譽的觀念所支配”,“在這個民族,上訴就是要求武裝決斗,就是要求用鮮血來解決;它不是要求打筆墨官司;打筆墨官司是后代才懂得的”[26]284。榮譽所體現(xiàn)的這種激情,明顯與人的第一種本性相沖突,因此需要矯正。在孟德斯鳩的時代,榮譽的性質已經轉變:“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22]35。孟德斯鳩對這種轉變后的榮譽觀語帶嘲諷:“從哲學上說,領導著國家各部分的,是一種虛假的榮譽,這是事實?!盵22]29與這種榮譽綁定在一起的君主國,違背人們希望獲取財富的本性。孟德斯鳩寫道,“貴族經商也違背君主國的精神。英國準許貴族經商,是該國的君主政體受到削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6]17。而且“貿易上的巨大事業(yè)不適合于君主國,而適合于多人統(tǒng)治的政體”[26]6。這與其說是意味著君主政體會為了維持自身而禁止貴族經商,不如說是意味著貴族們會為了經商而放棄君主政體——看起來這也是在英國的實際選擇。

總之,所有這三種政體都依賴于人的第三種本性,但也都扭曲了這種本性。它們都將人的某種特殊激情通過教育等手段塑造為壓倒性的,并將人的千百種其他激情犧牲殆盡。對人性的這種壓迫必然引發(fā)反抗,這也是為什么它們都容易衰敗腐化,而無法永久維持的原因。并且,如果說這三種政體的不完美之處在于扭曲了人的本性,那么一種更好的政體就需要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滿足。

(二) 人性論基礎上的一種新共和政體

如前所論,孟德斯鳩在第一章已經說明,人為法體系的建立,是為了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為了理解孟德斯鳩的最佳政體,需要先理解引起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原因。這個原因非常簡單:“他們企圖將這個社會的主要利益掠奪來自己享受,這就產生了個人之間的戰(zhàn)爭狀態(tài)”[22]6。也就是說,引起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是屬于人的第三種本性的想要獲取財富享受生活的激情。因此,在這里需要解決的,實際上是人的第一種本性和第三種本性的沖突。

孟德斯鳩設計了一個雙重解決方案來解決這種沖突。首先,他相信貿易可以帶來富足,因此為了滿足人的第三種本性,就需要大力發(fā)展貿易[11]200-248。其次,他相信人們可以建立恰當?shù)娜藶榉w系,包括國際法、政治法和民法體系,以充分滿足人的自我保存的第一本性。

如前所論,該書第二卷,正是孟德斯鳩個人為法體系的全部展開。審視這一卷可以看到,孟德斯鳩自己的人為法體系,全部以安全為著眼點,全部都是為了保障人的第一種本性。

孟德斯鳩這個雙重解決方案的最終版本,就是第二卷提出的采取三權分立體制的各商業(yè)共和國的聯(lián)盟。在此,不僅人的第一種本性得到了滿足,而且引起戰(zhàn)爭的第三種本性也得到了滿足:在英國這樣的現(xiàn)代商業(yè)共和國中,所有的激情“都不受約束:憎恨、羨慕、嫉妒、對發(fā)財致富出人頭地的熱望,都極廣泛地表現(xiàn)了出來”[22]383。也就是說,人的第一種和第三種本性在此得到了完整的保障。

所以,我們在此理解了孟德斯鳩的雙重意圖,我們也理解了為什么孟德斯鳩相信自己可以在不冒犯任何人的情況下使他們生活得更好:一旦現(xiàn)代人得到“啟蒙”,認識到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們就不可能再去選擇商業(yè)共和國之外的其他任何政治制度了,因為這是唯一會依從而非扭曲他們的本性的政治制度。

(三) 對新共和政體的一個補救

孟德斯鳩清楚這一新共和政體并非完美:“貿易的結果是富裕,隨著富裕而來的是奢侈”[26]24。而奢侈對共和政體是致命的,“一個共和國,奢侈越少,便越完善。”[22]116共和政體滅亡的開端正是人們變得奢侈而且貪婪[22]134。

不過,這種缺陷是可以補救的。新共和政體要想長久存在,必須對奢侈加以控制?!吧莩藓拓敻坏牟痪肋h是成正比例的”[22]114。因此,新共和政體的自我保存需要控制貧富分化。在一個國家的初始階段,控制貧富分化的主要方法是平分土地[22]52。不過,這種辦法被認為只能在一個新共和國建立的時候實行。此后,“如果要保持平等的話,關于婦女的妝奩;關于贈與、繼承、遺囑,以及其他一切契約的方式等等,就要訂立規(guī)章”[22]52。其中,最重要的是繼承。

《論法的精神》第27章專論繼承。當代學者沒有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托克維爾理解了孟德斯鳩的想法并作了簡潔坦白的表述:“依靠繼承法,人可以擁有左右人類未來的一種近乎神賜的權力”,好的繼承法對現(xiàn)代商業(yè)共和國是非常必要的[30]。

六、 結 論

孟德斯鳩說明他的意圖是要啟蒙人民,為他們揭示他們自己的本性。但是他的人性理論需要讀者自行推導而出。一旦我們做到這一點,立刻就會看到這種人性理論主導著整部《論法的精神》,也會看到孟德斯鳩絕對不是一個多元主義者或相對主義者。孟德斯鳩使用這種人性理論分析、衡量了人類歷史上僅有的三種政體,看到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結束違反人自我保存的第一種本性的戰(zhàn)爭狀態(tài),但是它們卻也都極度扭曲了人的第三種本性。因此,有必要發(fā)展一種更符合人性的解決方案。孟德斯鳩相信,他的采取三權分立的商業(yè)共和國的聯(lián)盟的綜合解決方案,不僅能使人享有安全,使得人的第一種本性得到保障,而且能使人的激情不受壓抑,因而也保障了人的第三種本性。因此,一旦人們得到“啟蒙”,認識到自己的本性,并且認識到前述解決方案是僅有的依從而非扭曲他們的本性的政治制度,那么他們就將推動現(xiàn)存的君主政體和專制主義向商業(yè)共和國轉變,并最終過上更好的生活。因此,孟德斯鳩絕不可能是一個君權論者。

孟德斯鳩相信將會消失的現(xiàn)代君主政體在今天確實已經消失,而今天世界上的絕大多數(shù)國家,也確實采用了他所推薦的商業(yè)共和國政體。并且,當今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和平,也非常依賴他所推薦的共和國的聯(lián)盟即聯(lián)合國??梢哉f,雖然他最著名的三權分立理論,由于付諸實踐所帶來的種種問題而并沒有被英國等國家采納[31],但在整個現(xiàn)代政治理論史上可能都沒有任何理論比他的整體理論更加成功了。

猜你喜歡
孟德斯鳩政體本性
亞里士多德理想政體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洛克與孟德斯鳩權力分立思想的比較分析
淺析英美法政體的異同
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研究綜述
簡述西方三權分立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羊質虎皮
近代中國的兩種自由概念
簡析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與權力制衡
本性最美
亞里士多德的政體變遷理論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