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qū)第一中學(xué)(519100) 陳水松
證法1設(shè)O(x,y), A(x1,y1), B(x2,y2), C(x3,y3),是△ABC 的重心.
證法2如圖1,因?yàn)樗运訟、O、D 三點(diǎn)共線, 且O 分AD 為2:1,所以O(shè) 是△ABC 的重心.
圖1
2.若O 是△ABC 的重心, 則S△BOC= S△AOC=
證明由所以(反之也然)故O 為△ABC 的重心.
證明如圖2 所示H 是三角形ABC 的垂心, BE 垂直AC,AD 垂直BC,D、E 是垂足.同理為△ABC 的垂心.
圖2
?O 為△ABC 的內(nèi)心.
?O 為△ABC 的內(nèi)心.
證 明因 為所 以所 以所以
證明因?yàn)镺 為△ABC 的內(nèi)心, 故所以
2.若O 是△ABC 的外心, 則S△BOC: S△AOC:S△AOB= sin ∠BOC : sin ∠AOC : sin ∠AOB = sin 2A :sin 2B :sin 2C.
證明設(shè)△ABC 外接圓半徑為R, 則S△BOC=, S△AOC=sin ∠AOC, S△AOB=又∠BOC = 2A,∠AOC = 2B,∠AOB =2C, 所 以S△BOC: S△AOC : S△AOB = sin ∠BOC :sin ∠AOC :sin ∠AOB =sin 2A:sin 2B :sin 2C.
例1 O 是平面上一定點(diǎn),A、B、C 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gè)點(diǎn),動(dòng)點(diǎn)P 滿足λ ∈[0,+∞),則點(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 的( )
A.外心 B.內(nèi)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如圖3 所示△ABC,D、E 分別為邊BC、AC 的中點(diǎn).因?yàn)樗砸驗(yàn)樗运运渣c(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 的重心,即選C.
圖3
例2O 是平面上一定點(diǎn), A、B、C 是平面上不共線的三個(gè)點(diǎn), 動(dòng)點(diǎn)P 滿足λ ∈[0,+∞),則點(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 的( )
A.外心 B.內(nèi)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因?yàn)榉謩e為方向上的單位向量,所以平分∠BAC,所以點(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 的內(nèi)心,即選B.
例 3O 是 平 面 上 一 定 點(diǎn), A、B、C 是 平 面上不共線的三個(gè)點(diǎn), 動(dòng)點(diǎn)P 滿足λ ∈[0,+∞), 則點(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 的( )
A.外心 B.內(nèi)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如圖4 所示AD 垂直BC,BE 垂直AC,D、E 是垂足.所以點(diǎn)P 的軌跡一定通過△ABC的垂心,即選D.
圖4
例4(2018 ·重慶三模)已知點(diǎn)I 為△ABC 的內(nèi)心,AC = 2, BC = 3, AB = 4, 若則x+y =____.
解析因?yàn)辄c(diǎn)I 為△ABC 的內(nèi)心, 所以其中O 為任一點(diǎn), a,b,c 為三角形三邊.因此所以
例5(2016 ·福州質(zhì)檢)在△ABC 中, BC = 2,A = 45°, B 為銳角, 點(diǎn)O 是△ABC 外接圓的圓心, 則的取值范圍是( )
解析由題意得取BC 的中點(diǎn)D,連接OD,AD,則OD⊥BC,所以= 4 sin2C -4 sin2B = 2 cos 2B-2 cos 2C = 2 cos 2B - 2 cos(270°- 2B)= 2 cos 2B +2 sin 2B =又45°<2B+45°<225°,所以所以即選A.
例6(2016·四川卷)在平面內(nèi),定點(diǎn)A,B,C,D 滿足-2,動(dòng)點(diǎn)P,M 滿足則的最大值是( )
解法1由題意,因?yàn)樗訢 到A,B,C 三點(diǎn)的距離相等,D 是△ABC 的外心.所以DB⊥AC.同理可得,DA⊥BC,DC⊥AB,從而D 是△ABC 的垂心,所以△ABC 的外心與垂心重合,因此△ABC 是正三角形,且D是△ABC 的中心,所以所 以 正 三 角形ABC 的邊長(zhǎng)為以A 為原點(diǎn)建立如圖5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則由設(shè)P 點(diǎn)的坐標(biāo)為(cos θ,sin θ), 其中θ ∈[0,2π).由可知M 是PC 的中點(diǎn), 所以M 的坐標(biāo)為則當(dāng)時(shí),取得最大值
圖5
解法2由可知D 為△ABC 的外心, 再根據(jù)得∠ADB = ∠BDC = ∠CDA = 120°, 于是△ABC為正三角形, 且邊長(zhǎng)為設(shè)AC 的中點(diǎn)為T, 則由條件知所以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同向時(shí)等號(hào)成立.
例7點(diǎn)O 在△ABC 內(nèi)部且滿足則△ABC 面積與△AOC 面積之比是____.
解 法1取BC、AC 中 點(diǎn)D、E, 連OD、OE, 因?yàn)樗?2)+ (1)×2 得所以共線,且所以S△COE= 2S△COD, 所以S△COA=所以S△ABC:S△AOC=3:1.
解法2延長(zhǎng)OB 至D, 使OB = BD; 延長(zhǎng)OC 至E, 使CE = 2OC.則2OB = OD, 3OC = OE.因?yàn)樗設(shè)為△ADE 的重心, 所以所以S△ABC=S△AOC+S△BOC+S△AOB =S△ADE+=所以S△ABC:S△AOC ==3:1.
1.(2018·皖江八校5 月聯(lián)考)已知A,B,C 為圓O 上的三點(diǎn),若圓O 的半徑為2,則( )
A.-1 B.-2 C.1 D.2
2.(2018 ·唐山三模)在△ABC 中, 點(diǎn)G 滿足若 存 在 點(diǎn)O, 使 得且則m-n=( )
A.2 B.-2 C.1 D.-1
3.(2018 ·揚(yáng)州四模)在△ABC 中, AH 是底邊BC上的高, 點(diǎn)G 是三角形的重心, 若AB = 2, AC = 4,∠BAH =30°,則
4.(2018·濟(jì)南二模)已知△ABC 中,AB =4,AC =5,點(diǎn)O 為△ABC 所在平面內(nèi)一點(diǎn), 滿足則=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