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一門比較實用的學科,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全球貿(mào)易一體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英語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中階段是學生重要的學習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關鍵時期。本文將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精神的要求,聚焦核心素養(yǎng),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出一些淺顯的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庇⒄Z本質(zhì)就是思維的工具,用于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交流和信息的交換,思維是英語的核心。因此,英語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或習慣。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詞匯、語法和句型,更要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交流,從語言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
思維品質(zhì)是學生理解英語語言,基于英語的思維習慣進行語言的正確運用和表達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倡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來錘煉學生的語言,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般來說,想創(chuàng)造的人才可能發(fā)揮自己的觀察和記憶能力,高效率地閱讀和學習,取得思維的成果。鑒于此,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欲望,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英語課堂尤為重要,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靈活地運用教材。以“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導入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張趙麗穎的圖片,問學生Is she a great hero?學生一致回答:No!然后給學生播放一組視頻,包括孫中山、曼德拉、白求恩和阿姆斯特丹等人,并問學生Are these famous people also great people?學生有的認為是,有的認為不是,教師繼續(xù)問Why?讓學生自己任意選擇其中一位人物進行思考和討論:Why do you think they are great people?教師給學生句型示范Mandela is a great person who worked selflessly... who devoted himself to help...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客觀地思考和討論,讓學生之間互相進行質(zhì)疑和評價,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和判斷,促進學生交流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二、 設置教學任務,發(fā)展學生思維
任務型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互動、實踐、合作和體驗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豐富靈活的教學任務,通過任務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以“music”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和課下活動結合起來,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課下搜集音樂的類型有哪些,并舉例說明。學生課下通過搜集資料,分析匯總,很容易掌握音樂的八大類型,這就為課堂教學內(nèi)容做好了鋪墊。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做一個猜音樂類型的游戲:Try to guess what kind of music the following belong to.教師給學生展示圖片,讓學生進行猜測,猜對以后教師給學生播放相應的音樂,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通過任務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任務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教師根據(jù)需要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改編,通過角色扮演或話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有演講、辯論、游戲等活動形式,這些任務活動都是學生喜歡的,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完善知識,提升思維品質(zhì)。
三、 設置閱讀問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學合理的問題設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要設計具有層次性、多維度的問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動機,從而為學生的深層次思維活動搭建好“階梯”,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問題不僅能夠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還能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連貫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級向高級,由表層向深層轉變,從而升華學生的思維。
以“Annes best friend”的教學為例,教師先讓學生看一下閱讀的題目和圖片:Guess what it might be about.并讓學生快速地閱讀文本,思考一下“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How many parts does it contain?Tell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What did Anne talk about with her diary?”在閱讀活動中,問題設計的好壞和層次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英語水平,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入,在學生掌握閱讀內(nèi)容的基礎上,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開展小組合作討論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思維的升華。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從學生興趣、教學任務、閱讀活動等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龔亞夫.英語教育的價值與基礎英語教育的改革[J].外國語,2014(11):18.
[2]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16):7.
作者簡介:閆曉亮,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