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 要: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掌握人文地理等有關的知識。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進一步分析影響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因素,最后提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教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公共英語? ? 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不僅包含詞匯、語言、語法,而且包括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產物,通過語言使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語言與文化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可以說,文化的載體是語言。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文化方面的介紹包括人文、經濟、地理及歷史等,充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僅能夠使學生對英語知識深入認識,還能夠了解非本土與本土文化的差異,達到包容文化差異和開闊其視野的目的。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西方國家文化的良好習慣。
1.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能夠加深其對跨國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習興趣,有利于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除了學習英語詞匯、語法、寫作外,還需要強化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及價值觀等文化意識的認識和學習。語言是經過漫長歷史的發(fā)展逐漸形成的,這與本土的文化、歷史、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英語分為兩種,即: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兩者的習慣用語和口語用語都有所不同,以及部分的詞匯意思也不一樣。所以,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及歷史地理等文化的學習與掌握,可以深化其對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減少其對英語學習和理解的偏差。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能夠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達到培養(yǎng)復合型專業(yè)人才的目的。文化不僅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更能夠展示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軟實力。經過漫長歷史的發(fā)展,才能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文化不僅能夠體現(xiàn)一個國家與國民的生活狀態(tài),而且能夠體現(xiàn)出該國家人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培養(yǎng)大學生對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歷史等文化學習的良好意識,可以進一步開拓其文化視角,由多元性角度、文化意識的多維視角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復合型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另外,隨著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英語在加深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方面發(fā)揮了促進作用,在經濟貿易往來、區(qū)域合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對跨國文化學習的意識,學習與掌握西方文化,一方面能夠有效強化跨國交際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傳播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加強我國文化和國際文化之間的互動,為我國文化進入世界舞臺奠定牢固的基礎。
2.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現(xiàn)狀
相關調查證明,我國大學生的跨國文化交際能力不強,主要原因是缺乏文化意識。如利用英語交流時,對異國文化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禮儀等沒有深入的認識,難以利用對方的思維方式理解與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忽視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教師認識的局限。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意識,教師發(fā)揮了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對文化意識有深入的認識。但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英語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多數(shù)英語教師認為,當前的教育工作主要是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考試成績良好,以及讓學生順利畢業(yè),和考試沒有關系的內容都可以忽略,并認為,對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形成,是需要在未來的社會交際中慢慢形成。當前學生的任務是掌握英語知識和提升考試成績。由此可見,正因為教師缺乏這種培養(yǎng)意識,使得在教學中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第二,教材內容的局限。一直以來,我國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關于文化方面的內容不多,以及文化內容不具系統(tǒng)性,在教學中只是結合教學內容講解較少的文化知識。同時,對于教學的輔助材料,缺乏文化參考資料、文化導入教材,而文化音像資料更是少之又少。對于英語詞典,只能解釋單詞及詞組的常見意思,并沒有文化釋義。另外,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關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極少,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沒有重視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難以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的判斷能力,影響其文化包容意識的建立,并阻礙我國文化走向世界的腳步。在高職公共英語教材中,關于說明性與科技性的內容很多,但是關于異國精神層面的文化內容少之又少,學生難以了解異國的風俗、禮儀、國民價值觀、思維模式等文化。
3.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對策
3.1提煉英語文章內容
院校方面,應積極豐富和完善英語教材,使教材包含英語國家的價值觀、風俗習慣、禮儀、歷史地理等文化知識,讓教學內容多元化。英語教師講解文章時,應由文章角度著手,融合文章的結構與篇幅,不僅要分析文章中的基調、修辭及寫作手法等,還要以教學內容的某個節(jié)點進行相互討論,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讓各小組進行資料的收集并討論,在此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通過這種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樹立良好的文化意識。例如,在學習英語國家文化的節(jié)日時,教師應對節(jié)日產生過程進行細致的解說,融入一個宇宙之神的故事,并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學生在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時,增強文化意識,積累更多的異國文化,提高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對文章更深層的意義理解到位。
3.2穩(wěn)固詞匯基礎
詞匯是句子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詞匯像中文詞語一樣,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其中包含情感色彩與多種釋義。同時,詞匯也包括慣用語、俚語和諺語。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認為背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因此,在記憶詞匯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具體教材中,詞匯是有限的,以及使用的詞匯基數(shù)非常之少,部分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對詞匯死記硬背,難以深入認識詞匯文化,因此,未能有效傳達詞匯想傳遞的信息。另外,我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存在差異,同一個事物,在理解時的思考角度有所不同,從而使信息傳達與接收不統(tǒng)一。同時,對英語俗語的理解方面,雖然詞匯組合是一個意思,但在表達上卻是另一個意思。因此,學生在記憶詞匯時需要對詞匯包含的文化知識深入認識,在了解和掌握詞匯的文化背景知識后,有利于對詞匯的理解與記憶。
3.3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
受歷史發(fā)展、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大學生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個問題,在英語交流中難以利用異國的思維進行表達,從而形成一種中式英文。因此,英語教師進行文章的解讀時,應利用其中某一個節(jié)點,將其完整闡述,并引導認識我國與西方國家文化之間的差距。例如在講到西方國家是如何過圣誕節(jié)時,教師可以利用我國的春節(jié)進行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不同國家的文化有什么差別,進一步將典型的文化意識詳細闡述,讓學生完全認識兩國文化之間的不同與相似之外,使學生主動地感受并容納英語國家的文化,并以英語國家的文化視角思考英語知識,讓其形成一種文化意識。
3.4利用備課和講授環(huán)節(jié)融入文化意識
文化與語言是相互結合、相互發(fā)展的,因此,兩者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在語言的發(fā)展中,文化發(fā)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可以說語言是文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包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與文化意識。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基礎的知識以外,還需要融入歷史文化,增強學生理解的差異性。進行聽力學習時,教師應選擇豐富的聽力材料,關起提示音進行復述,讓學生以原話總結查出專有名詞,查找資料,歸納原文的詞匯結構及動作表情,引導學生模仿與交流。對于翻譯的學習,教師可以運用詩歌進行翻譯,讓學生感受我國與英語國家文化煉字的精準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掌握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交流與表達中。
3.5利用開放式活動培養(yǎng)文化意識
人類的語言知識是無限的。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細致的知識,部分教師難以全面教授。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西方優(yōu)秀文化。很多英語電影中都滲透了異國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可以選擇此類電影觀看,從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例如利用廣播訓練聽力,利用晨讀鍛煉英語發(fā)音技巧,選擇具有西方文化內涵的原著書籍。院校方面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平臺,例如開展英語文化背景講座,開展英語口語演講競賽等。利用各種開放式的活動,達到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目的。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源與發(fā)展。對于當前學生英語的掌握情況及對英語知識的實際需求,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意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使用技巧和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教師要不斷自我提升,強化自己的文化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我國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差異進行思考,讓其主動感受并容納英語國家的文化,并以英語國家的文化視角思考英語知識,形成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勤,劉芹.交互式英語融合母語文化教學之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10):150-152.
[2]牟曉.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失語現(xiàn)象淺析[J].英語廣場,2018(10):98-99.
[3]楊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現(xiàn)代交際,2018(19):206,205.
[4]王珍.“一帶一路”視閾下中國英語發(fā)展的路徑研究[J].才智,2018(29):158.
[5]閆洪勇,曲秀艷.提升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