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挖掘和創(chuàng)新溫州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溫州紅色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對于在新時代條件下我院的立德樹人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溫州紅色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立德樹人;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67-01
紅色文化資源的概念是在2003年彭央華和項波寫著寫的《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大學生民族精神的思考》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但目前學術界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界定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但通過系統(tǒng)梳理各種觀點可以看出學者們對其內(nèi)涵的界定還是有一定的共性,如在時間年代上特指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資源。正如學者渠長根所說:“紅色文化資源絕不是紅色、文化、和資源這三個概念的簡單疊加,而是它們的有機整合?!盵1]
2019年是建國70周年,習近平在兩會上談及新中國70年的歷程,講到“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而紅色文化資源本身就是一本接地氣,生動且接地氣的教科書,所以紅色文化基因應當薪火相傳,永遠不能斷層。溫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載體,如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溫州革命歷史紀念館、中共浙江省一大陳列館等。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對于我院探求和落實立德樹人工作,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強化和鞏固我院立德樹人的質量和水平
我院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院團委、學院黨政部門,學院社科基礎部思政教學團隊的通力協(xié)作下,互通有無,強力配合,打造“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從而實現(xiàn)思政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通過豐富多元化的課內(nèi)外活動加強對我院學生紅色文化主題的教育,并以校內(nèi)思政課堂的理論教育為主渠道,使我院思政教學更接地氣,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學生對四個“自信”的理解和認知,尤其是對文化自信的認同感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3]一個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人民的奮斗,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00后是新時代的接班人,但自律意識普遍不強,容易被社會多元化的思想所左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佛系思想等等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產(chǎn)生不良影響,大學階段他們的三觀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強。所以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重拳出擊,主動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陣地,是必要之舉。
三、有利于師生學習革命道德楷模
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高度重視繼承和發(fā)揚革命道德傳統(tǒng),通過在課堂內(nèi)外挖掘、研究、學習和傳播溫州本地紅色文化的基因,從中汲取精神食糧,比如利用課堂新聞播報和道德小品大賽,師生借助于這兩個平臺共享革命道德楷模的英勇事跡,從中挖掘紅色文化基因,汲取寶貴的精神食糧。并通過學生的現(xiàn)場匯報和老師即興點評,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四、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溫州紅色文化資源的導向功能,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紅色文化資源的內(nèi)容豐富多元,包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嚴于律己、謙虛謹慎、清正廉潔、胸襟寬闊等內(nèi)容。溫州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價值內(nèi)涵,探求各種路徑,利用紅色資源凈化社會風氣,凝聚社會正能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通過紅色文化基地,可以拓展和豐富思政實踐課的實施方式,助力學院“準警務化”管理模式,打造正能量的校園文化,豐富師生的內(nèi)心世界。傳統(tǒng)的思政課堂,大都在室內(nèi)進行,戶外的思政大課堂,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我院思政課實施的方式還是以室內(nèi)課堂為主,缺乏一定的生動性和代入感,而戶外的思政大課堂,比如帶學生現(xiàn)場參觀訪問紅色文化基地,這方面可以彌補傳統(tǒng)理論授課的短板。
六、有利于助推動溫州紅色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新時代,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紅色旅游悄然興起。我院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為先鋒,組織師生深入紅色基地,開展學生志愿者活動,與紅色文化資源單位接洽合作,讓學生在這些紅色平臺基地當講解員,以此讓學生了解國情,增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展安防學子風采,展溫州的良好風貌,助推溫州大力發(fā)展,跟上新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總之,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塊歷史的活化石,其價值和地位不可估量,不僅對于高校立德樹人工作有著非凡的意義,也對凈化社會風氣和提高溫州的紅色旅游活力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渠長根,聞潔璐.《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綜述》[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9,42:35-4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
[3]慎海雄.《習近平改革開放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70頁.
作者簡介:曹海峰(1983-),男,漢族,安徽人,浙江安防職業(yè)技術學院社科基礎部思政團隊教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名稱:《新時代背景下依托溫州紅色文化資源探求高校育人新路徑》是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