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元
摘 要 就目前而言,我國高等師范院校所開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其師范性并未充分展現出來,針對塑造具有豐富理論基礎知識、專業(yè)技能,可以在相關學校實施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教師而言,缺少思想上的正確認識。本文將從不同方面分析此專業(yè)師范性,并提供具體優(yōu)化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等師范院校 漢語言文學 師范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漢語言文學辦學過程中,通常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培養(yǎng)目標不清晰,只關注學術性,忽略師范性;第二,課程結構不科學,高等師范院校創(chuàng)設的此專業(yè),大部分是以學科為核心的辦學方式,過分傾向專業(yè)課,忽略教育類課程。第三,教學手段過于簡單,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略動手實踐性。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的“師范性”進行探索。
1培養(yǎng)學生從事語文教育的事業(yè)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身為一名合格的漢語言專業(yè)學生,必須要忠誠于教育事業(yè),不斷提高德的修養(yǎng),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思想,通常體現在喜歡語文教育上。語文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學科,人的知識結構好似階梯一般,首層是語文知識,次層是一般常識,最后一層則是專業(yè)知識。若語文基礎不牢固,民族文化的上層建筑也就無法打造出來。語文教學內容涉及面非常廣,課時較多,變化速度快,要求較高,費精力并見效慢,工作非常繁雜。以一篇課文導讀為例,要占用大量課堂時間來精心設計,教案也要經常更新。一次寫作練習,常常要花費幾節(jié)課的時間與更多的精力來完成批改工作。課外活動亦是如此,通常要耗費比其余學科更久的時間,往往要投入全部精力收效卻甚微。語文是一門有著較大吸引力的學科,教材中含有大量名篇著作,其思想內容引人深思,其語言方式豐富多彩。詞匯的多元化,句式的改變,篇章的緊湊,體裁的豐富,構思的巧妙,形象的生動等,無不予人以美的感受。這便需要此專業(yè)的學生擁有極度喜歡語文教育的情感。
2落實學生從事語文教育的知識結構
“有學者,可教人”中文師范生的“師范性”還體現在各種語文知識體系的牢固掌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就語文知識體系而言,其主要包括文字、語法、文章、文學、邏輯、語音等知識,文章知識作為母體,同時還是文學知識的初級階段。語文教育在講解知識時,只有充分發(fā)揮文章知識在整體知識中的主體作用,才能推動語文教育事業(yè)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第二,對于語文智能系統(tǒng)而言,其主要包括語文創(chuàng)造、思維、溝通、聽說能力等方面,思維能力在信息傳輸語言鏈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是重點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語文能力、挖掘語文智力時,必須要加強文章思維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有效把控住智能鍛煉的實質方面。
第三,從語文教育體系角度來看,其主要包括文學、文章、語文、審美和人文教育,而文章教育是基本憑借,在開展這些教育活動時,只有把握好文章教育此核心課堂與基本途徑,才能有效解決語文教育中的各種矛盾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評價力
教育的最大技巧是:知所啟發(fā)。(亞美路《日記》)教師的評價是對孩子們最好的啟發(fā)、引航。所以師范生不但要做好備課和教學工作,還要擁有良好的語文教學評價力。學生要全方位掌握其四大基礎功能:一是教學評價能精準的判斷出師生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優(yōu)缺點,矛盾問題等,對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予以價值檢測。二是其是教學道路上的指明燈,在合理的評價目標與教學指標機制的引導下,師生均能了解教學和學習未來的前進方向與實現的效果,推動師生良好發(fā)展。三是教學評價是優(yōu)化教學的必備條件,教學屬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教學質量的好壞是通過參加教學活動的主體所決定的,其活化程度越高,教學質量愈好。從某些方面來看,統(tǒng)計成績的測試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利用率。四是其作為協調教學的信息庫,能為師生和院校監(jiān)管人員供應有價值的反饋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師生都能了解到自己的優(yōu)劣勢,明確自身的改變方向。
基于此,要想保證師范生全面發(fā)展,必須要加強其基本功的訓練,把評價工作落實到位。
4讓學生擁有語文教育的創(chuàng)新精神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生身處的社會 背景、面對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與日俱進,對他們更是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跟隨時代發(fā)展腳步,樹立終身教育理念。過去的語文教育只把教育視為一個系統(tǒng),僅看見教育過程中的某一流程,其教育理念通常是指固定的學齡教育?,F代語文教育理念則提倡終生教育,一種從出生到死亡的終生制教育理念,要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終生發(fā)展。不但要幫助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其學習熱情,還要培養(yǎng)其各種各樣的學習能力,為其未來終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要具有前瞻性眼光,建設立體教育理念。就現階段而言,語文教育所推廣的是水平和縱向相融合的立體式語文教育,學生必須要具有立體教育理念。簡單來講,就是要制定清晰的立體教育目標,選用立體教育手段和方法,塑造出具有優(yōu)秀品格、良好情操、強壯的體魄、勇于創(chuàng)新的復合型人才。
另外,語文課堂要開放于不同學科,推廣整體教育;開放于社會,讓語文教育事業(yè)變成一汪活水;開放于整個世界,讓語文教育走進全球領先行列。
5結論
綜上所述,為突出高等師范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師范性,有關人員必須要了解我國社會和國家所需的人才特點,有針對性的落實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計劃。從培養(yǎng)具有事業(yè)心、知識才華、教育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的師范生的“師范性”著手,不斷提高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仁成,張芬.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文學類教學改革探析——基于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的反思[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3):116-119.
[2] 邢長遠.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生職業(yè)技能訓練課程的生態(tài)性開發(fā)與實踐——以濱州學院《綜合課程一》為例[J].中國培訓,2016(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