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課本上的數字來源于實際生活,我們的數學當然也來源于生活,且數學知識的運用也是服務于生活,所以,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理念不能只是單一傳統(tǒng)上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把生活帶到課堂上來,讓小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的有積極性地去深入了解數學知識。實施教學生活化,將數學生活化與生活數學化之間靈活運用,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在生活中思考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生活化;實施方法
在當今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教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效的加以運用,并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并帶動小學生對數字的敏感,使他們將數學聯(lián)想到生活中去,充分讓小學生了解到合理運用數學知識便可以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與探索能力。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想讓小學生真正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在學習、考試以及生活中靈活運用,就必須要讓教師在課堂上下功夫,善于觀察并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巧妙地將其生活帶入課堂。
一、聯(lián)系生活,感知數學
數學課沒有了生活的例子,就很難鮮活起來,如果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是教師在講臺上不加修飾地講解“加減乘除”以及運算過程與結果,就會使學生失去積極性,無法提高小學生解答數學題的探索能力的效果。數學是能夠使人大腦靈活的輔助工具,它可以讓人的思維越來越敏捷從而擁有很強的邏輯能力,這造就了我們今后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生活化尤為重要。
如果在解應用題時只是單純求得長方形的面積,教師不將講解過程加以修飾的話,學生就不會對求解長方形面積的方法產生更深的認知,死記硬背需要啊課下花更多的時間,而明明在課堂上就能讓學生們記住的知識點為何要教得如此笨拙?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情境,把題目豐富一下:一個長方形白色的墻,需要刷上粉色的涂料。請學生們進行比賽,看誰能先把墻“刷成”粉色。這樣就能一下子激起學生對這個情境的興趣,自然而然地也會積極地參與到解題當中來,并主動探究面積的計算方法,不需要教師讓他們死記硬背公式。
教師可以將一個學生容易記住,但缺乏真實感受、不易掌握的數學概念,設計成一個既有趣,又能讓學生切實感悟的活動,比如對重量單位、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認識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到生活中觀察幾件平時能接觸到的物品,讓他們自己記下重量,然后進行課堂交流,彼此相互提出不懂的實際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可以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課堂上兩個同學比身高,一位同學是130厘米,另一位同學是138厘米,由此讓他們自己探知這兩位同學的身高差為8厘米。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親自感受,摸一摸、看一看在課堂上觸手可及的長方形、正方形等等,讓他們親自感知生活里的數學。將直觀感知升級為親身體驗,將具體概念轉化為抽象實物,這樣既符合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又符合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學生們可以愉快地玩,又有動手體驗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是十分好的。
二、體驗數學成果
案列[1]:所給出的問題為9cm:3m=1.5:x,其中所用到的比例1:33.3是施工員們所不熟悉的,他們所經常用到的只是1:50、1:100和1:20。
施工員:“9cm,3m,這個尺寸是……不,這將是4.5m,我作不出來。”
調查者:“為什么,前幾個問題(其中所采用的都是施工員熟悉的比例)你不是都解決了嗎?”
施工員:“因為,這不是1:50的情況,1:1(指1:100)也不行,1:20也不行,我們常用的尺寸有1:50、1:20和1:1這3種,最簡單的是1:1,這時不用作任何計算,只需看一下多少cm就可知道是多少m,而如果是1:50或1:20就必須進行計算。但現(xiàn)在是以9cm代表3m,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只遇到過另外3種情況?!?/p>
這就是數學日常中的例子??梢悦鞔_由“日常數學”上升到“學校數學”的必要性。雖然生活化的教學與我們實際生活密不可分,但這一優(yōu)點也著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師應做到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體驗在生活中取得的數學成果。雖然數學來自生活,但不是被生活完全覆蓋,有時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某些生活技能不具有可遷移性。數學知識有其自身發(fā)展的道路,教師不能一味的讓學生體驗生活而忘記數學本身的邏輯特點和抽象形象,這就需要教師充分把握好教學方式方法。
讓小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帶來的成果也需要父母的密切配合,如生活中常常要用到估算,可以讓學生估算自己家里每天的開支,并累計起來形成一個月的開支,讓他們自己體驗生活中的加減,從能讓學生產生成就感,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父母賺錢不易,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錢的良好習慣;還可估算一下每天在上學、放學路上所花的時間以及學校到家的距離,路程與時間的關系能使他們運用數學知識來了解速度的概念,這樣在今后去另一個已知距離的目的地時也能估算出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了。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帶領小學生積極探索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既能積累數學知識也能靈活運用,這是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方式。
三、培養(yǎng)數學綜合素養(yǎng)
(一)寫數學日記
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文字表達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對于不懂的問題先記錄下來,將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進行整理,將已經在老師或家長幫助下解決了的問題寫下來。讓學生記錄他們在數學生活化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積極、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同時也能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增強自己對數學的學習信心。在教學中讓學生寫數學日記對其的感知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他們也更加主動學習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不再把數學題或者生活中有關數字的問題當成任務或阻礙,從而能夠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它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學生可以在數學日記里記錄:同父母逛超市或者菜市場,買了多少錢的東西,爸爸或媽媽給了商家都少錢,商品多少錢,商家是否有找零,應該找零多少,在期間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數學日記發(fā)現(xiàn)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學數學和用數學的意識的強弱度,并對此進行針對性教學。
(二)開展數學實踐活動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和初衷,想要讓小學生感知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就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比如可以開展“每日一講”,就是讓學生自己給教師或者父母講解一道數學應用題,父母和老師虛心聽講,不怕學生錯,應讓他們在實際體驗中去驗證以及運用,并獲得成就感。我們的實踐活動主題可以依據教材進行,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來,而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將主題貼近生活。例如:讓學生積極發(fā)言說明自己買的課外書每本多少錢,買了多少本一共花了多少錢,自己一學期用多少只鉛筆,一共花了多少錢;在自己家里,媽媽一周買菜花了多少錢;自己在一學期的數學檢測成績中,進步了多少分,退步了多少分?;蛘咦寣W生自己做手工,這類動手的實踐活動可以積極調動小學生參與到活動過程中去,對幾何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經過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高漲,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充分證明:生活與數學緊密相連,數學服務于生活。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想方設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更適合、更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更好、更主動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掌握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素材,為課堂制造生活情境,運用這一點來鼓勵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其能夠從數學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用生活的體驗來理解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馬巖;姜紅云.數學教育生活化:價值與反思[J].中學數學雜志,2016,No.237,7-9
[2]劉春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途徑和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72
[3]高愛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應用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