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秀煒
摘 ?要:核心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師在備課、上課、課堂調整所需要重點鎖定的關鍵,因此,課堂教學要基于核心問題而定位,也要基于核心問題的鎖定與解決而落實。筆者結合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科特點和當下小學生的現(xiàn)狀來鎖定。
關鍵詞:核心問題;小學數學;問題
數學核心問題,指的是以數學知識為基礎,能夠引發(fā)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材中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特點的小學生們在理解起來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利用恰當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靈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本文中,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利用核心問題來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
一、課前深入挖掘數學教材,提煉核心問題
問題的設計是一門藝術,并不是說將教材中的問題提出來就算是提問。核心問題,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從知識內容當中提煉出來。眾所周知,備課是每一個教師必要的工作,精心的備課不僅僅能夠確保教學過程更加嚴密,更能夠為教學的順利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設計核心問題的時候我們應當在備課階段對教材進行整體分析,結合小學生們的實際水平來提煉問題。
如在開展升和毫升的教學之前,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這堂課的一個重點內容在于升和毫升之間的換算關系。于是在備課階段,教師針對這一問題提前對教學過程進行了整體的預設,并設計了幾個核心問題。第一個核心問題是:升與毫升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在組織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教師先利用幻燈片來展示不同物品的容積單位,有的用升作單位,有的用毫升作單位,以此來讓學生思考升與毫升之間的關系。第二個核心問題是在一個分組實驗的基礎之上提煉出來的:準備一個100毫升的量筒和一個1000毫升的量杯,用100毫升的量筒裝滿水倒在1000毫升的量杯里,幾次能夠倒?jié)M?通過這個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實驗,通過實踐和操作來初步得到升與毫升之間的關系,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也就是升與毫升之間的換算:1升=1000毫升,1L=1000mL。
在備課階段,對核心問題進行充分的設計和提煉,能夠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然后在教學時按照核心問題的引導來促進學生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知識關聯(lián)處設計問題,豐富知識結構
教材當中的知識有很多,每個知識點與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是小學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因此,在設計核心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處來進行設計,提煉出能夠引導學生復習舊知、預習新知的問題,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在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處設計問題,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印象,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部分知識為例,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小學生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并且了解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在此基礎之上,大家已經明白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于是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先引出一個算式: + =?然后根據這個算式提出兩個核心問題:1.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進行直接相加呢?2.只要解決了什么問題, 和 就可以相加了呢?第一個問題能夠讓學生明白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第二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通分的知識,將分母不同的分數轉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
利用核心問題來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新舊知識,完成從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遷移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立體全面的知識結構。
三、在重難點處設計問題,強化理解能力
小學生們的認知能力較淺,自身的學習經驗也不夠豐富,因此在遇到一些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時候很有可能難以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我們稱之為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才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遇到知識重難點的時候,我們沒有必要直接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是可以先通過問題的引導來促進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梯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難點在于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一般來說,我們都會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來將兩個相同的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一般梯形通過割補和拼合等方法來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一些平面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等。為了能夠促進學生探究新知,促進學生理解這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之前設計了三個核心問題:1. 梯形可以轉化成什么圖形?2. 轉化后的圖形與梯形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3. 他們各部分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有了這三個核心問題的引導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梯形學具進行擺拼,并通過這幾個問題來明確梯形和拼接后的圖形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最終推導出梯形的面積。
在知識的重難點處設計問題,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勢,那便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所以在設計核心問題時,我們要充分地考慮重難點知識和學生的知識盲點。
四、根據學生能力設計問題,促進學生發(fā)展
過于簡單的問題無法引起學生思維的運轉,過于復雜的問題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難以解決。問題的設計必須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作為依據,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真正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未掌握哪些知識、能夠通過自主思考掌握哪些新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來提煉核心問題,讓問題引導學生發(fā)展和進步。
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的時候,考慮到這部分知識抽象性較強,教師并沒有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著手,設計了一個大家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當中走進生活,走進數學:馬小跳要打一份稿件,他平均每分鐘能夠打178個字,這一天,他先打了六分鐘,后面又打了四分鐘。根據這些條件,你能夠提出什么問題?大家提出的大部分問題都是:馬小跳一共打了多少個字?于是教師就此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分別列出兩個算式:178×6+178×4,(6+4)×178。就此,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兩次計算的結果相同呢?并帶領學生探究乘法分配律。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設計和提煉核心問題,更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一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和諧問題的作用。
五、借助核心問題推進思考,提升教學效益
提問手段是藝術般的存在,有效的提問需要從本質上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問題為核心,將課堂環(huán)節(jié)和結構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一來,既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又能夠對課堂的節(jié)奏進行調控。我們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核心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運轉;還可以在學生的思維陷入迷?;蛎c時提出核心問題,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進行有效的思考和學習。
在帶領學生探究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在課堂上出示了一個正方體的容器,并在里面倒入了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個圓柱體實物投入水中,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使學生直觀感知圓柱體積大小的概念。隨后我提出幾個問題:你們發(fā)現(xiàn)正方體容器中的水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什么?結合這個變化,你能知道圓柱體的體積和誰的體積是一樣的,你能想法求出圓柱體的體積嗎?如果我們要求的是博物館大廳內柱子的體積或者壓路機前輪的體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怎么求圓柱的體積呢?在這幾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逐漸進入思考狀態(tài)當中,而其中替代法的思想也無意地滲透給學生。通過追問大廳內圓柱體積和壓路機前輪體積,學生產生了思維困惑,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巧妙地遷移知識,對圓柱體的體積進行猜想和驗證。
像這樣在課堂的開始提出核心問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從思維方面引發(fā)學生的疑問,從而使學生充滿動力,結合所學內容探究新的知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聚焦核心問題,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合理的核心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