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萍
摘要:讓生活回歸課堂,讓教學走近生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應用語文的能力,也是優(yōu)化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在我的小班化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意安排,合理引導”、“生活教學,重溫生活”、“營造情境,再現生活”,“抓住契機,及時引導”等途徑,從而喚起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
關鍵詞:生活教學;重溫生活;營造情境;再現生活;抓住契機;及時引導
我校是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新建學校,辦學才兩年,各班的學生人數一般在35人左右,教學規(guī)模小班化,與四五十人的大班教學相比,這種小型的大家庭式的課堂,自然而生活化的氛圍,更有利于教師駕馭和調控,為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教學環(huán)境。
我從自己“語文生活化”教學在小班化教學中的實踐為例,覺得從以下幾點做起,能更好去實踐部編教材的理念:
1 “課前三分鐘”,有意安排,合理引導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學問,關鍵看我們能否很好地引導初中學生去發(fā)現。對于學生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其實有比之更寬闊的天地,那就是生活這個大課堂。因此,我們應當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而且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在人的心靈深入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鑒于此,我有語文“課前三分鐘”,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從而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存在語文。
有一次課堂上,學生講到,“在網上看到,如今連考試題也出現《來自星星的你》為作文題:都敏?。ń鹦阗t飾)的去留選擇問題??磥磉B出題老師都陷入了都教授的獨特魅力中了”。瞧瞧影視作品中居然存在著語文,再看影視作品時除了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外還能學到語文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呀。其實除了影視作品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語文,如優(yōu)秀的廣告詞中,大街小巷上的標語中,與人的交往中……然而這些在課本之外的語文資源如果老師不加以合理引導的話,學生很容易就會視而不見。相反如果老師適當的點撥一下,他們就會有意識的去發(fā)現,就能在無形之中學到語文知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讓我們的語文學習植根于生活這塊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遠生機勃勃,活力無限。
2 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生活教學,重溫生活
在暑假期間,我叫學生拜讀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有很多情節(ji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沙利文小姐就是把小海倫帶入了真實的生活,然后,她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一下就打開了。她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名字,以前老師所教過的單詞,也一一對應上了具體的實物。正是將生活引入教學,使海倫凱勒產生了學習上的頓悟。
細心觀察教材我們會發(fā)現:部編教材中的很多課文直接來自于生活,有的課文內容還是初中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們常常熟視無睹,教學時如能指導他們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就能幫助他們迅速把握課文,同時幫助他們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八下第一單元教魯迅的《社戲》時,我首先讓戲曲進教室。這聽起來很詩意,可以把過年時候回老家看到的戲曲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可以叫學生講述自己看戲的經歷和感受,可以叫學生粘貼有很多美輪美奐的圖片:生、旦、凈、末、丑……聽到學生們口中也能吐出一串戲曲術語,我就知道,這經典的課文,準能上成功。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再引導他們自讀課文,由于有了實際生活的體驗,學生們上課特別認真,并很快地理解了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中心,還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設想,不僅增加了知識,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習的能力。
3 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營造情境,再現生活
在部編語文教材的編排中,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都是對生活的一種概括、提煉、創(chuàng)新。我認為語文教學,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初中學生如臨其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引起高度注意,從而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記得有一次要學習一首古詩詞《水調歌頭》,該詩是作者是蘇軾,這是一首對月懷人,表達美好祝愿的豪放派詞作。該詞的篇幅不長,容量也不大,但這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卻很豐富,有一個學生J卻沒有積極參與,興致也不是很高,情緒一點也不活躍。后來,我找了一次機會,單獨給幾個學生講解這首詞,其中就找來了J,我不是急于講解詩的內容,而是讓J等學生看了一些有關親人離散的圖片,這些圖片主要是月圓之時,人們各別東西的畫面,接著又介紹了蘇軾他自己的狀況,然后再借助詩歌的伴樂朗誦,將J等學生一步步引入詩歌的美妙境界,讓他們身臨其境的去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由于J本身也是長期和親人分離,他聯系了自己的身世,想起自己的生活軌跡,學得很投入。我沒有停留在詩歌本身,而是在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讓他們從自身生活體驗去領會蘇軾的心境,并對照反省,看看自己該如何達到蘇軾的那種境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J等學生獨立欣賞詩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他們的修養(yǎng)。
4 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抓住契機,及時引導
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新學校,小班化課堂中,缺愛的學生很多很多,我沒有局限于教材、課堂,也沒有只是為了提高語文的考試分數,因為我覺得,初中的小班化課堂教學,必須和生活緊密相連,追求“語文教學生活化”和“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想境界。
在一次語文課上,我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并聯系自己及周圍的實際生活談體會。大部分學生心中都所裝的,并不只是表面上的生活支撐,而裝的全部都是愛,愛自己的家人,愛自己的國家,愛動物,愛生活。在危難之時,所有東西都可能在一瞬間失去,只有愛,是危難時的唯一行李。
這種以身邊切實的事例來開導初中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對于初中小班化語文課堂,走“語文生活化”的道路,能真正改變教學遠離初中學生生活實際的窘迫境地,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姚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