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 在對于影響高中英語后進生學習因素的問卷調查中,作者發(fā)現(xiàn)除了學習動機因素,家庭因素也呈現(xiàn)出突出、可控性的特點。而通過對家庭因素的進一步調查和分析,親子溝通障礙成為了最為突出的問題。溝通的不暢不僅影響著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更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業(yè)表現(xiàn)。
關鍵詞 高中英語;親子溝通;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A,V3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8-0146-01
本文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和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提出在促進親子溝通方面一些思考和建議,希冀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家庭的協(xié)同合作,提升英語后進生的學習動機和學業(yè)表現(xiàn)。
一、溝通障礙原因分析
(一)不良家庭特征影響了溝通
家庭結構、家庭成員的性格、成員之間的關系、子女數(shù)量、教養(yǎng)方式等都是影響親子溝通的家庭特征因素。目前出現(xiàn)的親子溝通障礙中,比較突出的家庭特征有:
偏頗類教養(yǎng)方式。溺愛型的家長在生活上包辦代替,在物質上有求必應,在情感上百依百順;專制型的父母認為自己有經驗,考慮周全,常常不管孩子的心理需求,無視孩子的個性表現(xiàn),專斷專權;放任型的父母堅持順其自然,完全依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什么都知道了。這三種教養(yǎng)方式往往不僅獨立存在于某個家庭中,還交叉并存,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二)交流不及時影響了溝通
進入初中,學生獨立意識開始覺醒。一方面,孩子因長大而充滿自信,不希望受到父母過多的干涉;另一方面,孩子尚未成人,感性有余,理性不足,難以正確應對方方面面的事情,又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有的父母,很少有充裕的時間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要么簡單地給孩子錢作為補償,要么粗暴地制訂規(guī)則。長此以往,孩子渴望交流的心理與家長的漠不關心的表現(xiàn)必然就會產生矛盾沖突,影響了家長和孩子的溝通。
(三)話題單一、方式簡單影響了溝通
大部分高中生家長選擇親子溝通的時間主要集中在考試前后,與孩子溝通離不開“分數(shù)”,談話離不開“學習”,要求多,指點少,抱怨多,鼓勵少,目標期望高,功利性強,對孩子的交友、愛好、情緒等其他方面關注度不高。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當交流不暢溝通低效時,一些家長難免情緒急躁,動輒語言暴力,甚至拳腳相加,這些行為對孩子的身心帶來嚴重的傷害,也在一點點疏遠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使親子溝通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二、親子溝通建議
(一)以人為本,走近孩子心靈
1.接納
羅杰斯曾經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碧煜聸]有完美的孩子,父母的理解和接納是與孩子心靈上契合的前提, 這是溝通最堅實可靠的基礎。愛孩子就給他們盡可能多的理解,尤其接納孩子身上的缺點,接受孩子“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方有交流的可能性。
2.傾聽
高中生逐漸形成自己對于世界,對于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的見解,但也有向人傾訴的情感需求。作為和孩子有著血緣關系的父母,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學會傾聽,不打斷、不呵斥,適時做出積極的回應,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傾訴的需要,也更方便了解孩子的內心。
(二)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1.為孩子做出榜樣
作為家長,要反思自己在親子溝通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反思是否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家庭氛圍等。主動學習、更新自己的溝通觀念,提升自身的素質。盡量多地了解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主動接觸新事物、新觀念,為孩子做出學習的榜樣,以更好地與子女進行交流。
2.拓寬溝通的內容,尋求共同話題
父母不要總是談論的是學習成績,要更多地關注子女的成長,關注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法,學校教育等方面。家長要更多地學會創(chuàng)造親子溝通的話題。家長可以采取培育共同愛好的方式,這有利于了解子女的情況,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溝通機會,加強親子間的溝通效果。
(三)借助外力,形成合力
1.辦法總比困難多。在親子溝通出現(xiàn)障礙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借助外力,尋求親朋、老師的幫助,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咨詢,盡最大能力和孩子建立溝通的平臺。
2.協(xié)同合作、形成合力。多與班主任、任課教師溝通,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活動。主動與班主任交流,加強學習,主動提高自己的溝通技巧。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家長從孩子的內心需求出發(fā),積極反思改進,才能更好地建立溝通的平臺。
基建項目:阜陽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Target教學模式視閾下的高中英語后進生學習動機研究——以阜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為例》FJK17009。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安蕾.高中生親子溝通質量的結構及特點[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報),2010.
[3].房超,方曉義.父母-青少年親自溝通的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