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俠,陳超豪,黃盈,李春梅,盧瑤,陳映鶴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溫州 325027)
前列腺增生表現為排尿困難、尿急、尿潴留及尿頻等相關癥狀,常見于中老年男性,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1]。其首選治療為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該措施能有效緩解或消除臨床癥狀,且具有手術耗時短、術后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高[2-3]。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患者易產生出血、尿路感染及膀胱痙攣等嚴重并發(fā)癥,其中術后出血發(fā)生率較高,直接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故術后及早開展止血處理至關重要[4]。研究發(fā)現,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對氣囊導尿管進行合理固定為減少出血的關鍵[5]?;诖耍狙芯繉Σ煌瑲饽覍蚬軤坷潭ǚㄔ诮浤虻狼傲邢匐娗行g后止血固定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0月-2018年11月于本院接受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的150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標準:無凝血功能障礙;不伴嚴重性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者;不伴血液系統(tǒng)疾病、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者;不伴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前列腺癌及尿道狹窄等相關疾病者。參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大腿內側組、腹股溝組、下腹正中組,各50例。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本研究本經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年齡(歲) 病程(年) 術前前列腺體積(cm3)大腿內側組 50 64.7±5.5 4.3±1.9 33.6±2.4腹股溝組 50 65.1±5.2 4.5±2.3 33.2±2.1下腹正中組 50 65.6±4.8 4.0±2.2 34.1±1.9
1.2 方法 入組患者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均合理留置F20硅膠三腔氣囊導尿管,于氣囊內注入40mL生理鹽水,導管體外部分用2層3M粘著性膠布呈“三明治”式粘貼,將導管牽拉固定于體表。大腿內側組選擇大腿內側牽拉固定法,將氣囊導尿管牽拉至一定張力后將導尿管固定于大腿外側。腹股溝組采用腹股溝區(qū)牽拉固定法,向前牽拉導尿管至腹股溝區(qū),經醫(yī)用橡皮膏將導尿管固定,外貼3M膠布。而下腹正中組選擇下腹正中間牽拉固定法,向前牽拉導尿管,牽拉氣囊至膀胱頸口,經醫(yī)用橡皮膏固定導尿管在下腹正中間,并外貼3M膠布。三組均在引流尿顏色轉清后放松牽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三組術后心理狀態(tài)、疼痛程度、拔管時間、止血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心理狀態(tài):采用SAS量表 (焦慮自評量表)、SDS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分別對術后焦慮、抑郁水平進行評估[6],兩個量表均包括20個條目,各項目用1-4分4級評分法,將20項內容評分相加獲得粗略評分,再乘以1.25獲得標準分,總分均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或抑郁情況嚴重。(2)疼痛程度:選擇VAS評分量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評估術后24、48小時疼痛水平[7],VAS量表總分0-10分,分值高者疼痛劇烈。(3)止血效果:根據術后1小時內出血量進行判定,術前稱干紗布重量,術后再稱血紗布重量,兩者之差即為紗布上的血量,再加上切口周圍敷料上的血量、吸引器瓶內的血量,即為總失血量。(4)并發(fā)癥:記錄尿道外口損傷/狹窄、下肢靜脈血栓、皮膚過敏反應、壓瘡等情況[8]。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應用(±s)描述,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描述,采用χ2檢驗。
2.1 心理狀態(tài) 與大腿內側組比較,腹股溝組及下腹正中組SAS及SDS評分均較低,其中,下腹正中組SAS及SDS評分較腹股溝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術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表2 三組術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s,分)
與大腿內側組比較*P<0.05;與腹股溝組比較#P<0.05
組別 n SAS SDS大腿內側組 50 67.5±6.2 68.7±5.6腹股溝組 50 63.0±6.1* 64.9±5.4*下腹正中組 50 58.6±5.3*# 59.8±4.7*#
2.2 疼痛程度 相較于大腿內側組,腹股溝組、下腹正中組術后24、48小時VAS評分均降低,且下腹正中組該評分低于腹股溝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詳見表 3。
表3 三組VAS評分比較(±s,分)
表3 三組VAS評分比較(±s,分)
與大腿內側組比較*P<0.05;與腹股溝組比較#P<0.05
組別 n 術后24小時 術后48小時大腿內側組 50 6.7±0.5 3.3±0.7腹股溝組 50 5.9±0.6* 2.6±0.8*下腹正中組 50 4.8±0.4*# 1.8±0.6*#
2.3 拔管時間及出血量 相較于大腿內側組,腹股溝組、下腹正中組拔管時間、術后1小時出血量均減少,且下腹正中組少于腹股溝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4。
表4 三組術后拔管時間及術后1小時出血量比較(±s)
表4 三組術后拔管時間及術后1小時出血量比較(±s)
與大腿內側組比較*P<0.05;與腹股溝組比較#P<0.05
組別 n 拔管時間(d) 術后1小時出血量(mL)大腿內側組 50 6.0±0.7 62.2±8.1腹股溝組 50 5.4±0.3* 55.9±8.8*下腹正中組 50 4.1±0.5*# 48.7±9.2*#
2.4 并發(fā)癥 術后24小時,腹股溝組、下腹正中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大腿內側組,且下腹正中組 6.0%(3/50)低于腹股溝組 18.0%(9/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5。
表5 三組術后并發(fā)癥比較[n(%)]
研究發(fā)現,前列腺增生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易出血的因素較多,如創(chuàng)面未徹底止血、腺體殘留等手術因素,此外還有尿管刺激、術后疼痛及術后麻醉消失等相關原因均能導致膀胱劇烈收縮,牽拉前列腺血管,引起出血[9-10]。臨床多選擇橡皮筋牽拉氣囊壓迫法止血,能預防尿道外口損傷及狹窄,但因其為24小時持續(xù)壓迫,限制術后活動,嚴重影響舒適度,影響預后[11-12]。大腿內側牽拉固定法中,牽引側大腿難以屈曲,如患者屈曲該側大腿則會增加繼發(fā)性出血、血塊潴留等并發(fā)癥可能[13];此外,前列腺增生多見于老年患者,其血液黏稠度較高,術后長期下肢制動,可誘發(fā)下肢靜脈血栓[14]。下腹正中牽拉固定法為新型導尿管牽拉固定方法,選擇3M粘著性膠布固定,將導尿管牽拉固定在下腹正中間位置,可使術后止血效果增強,預防術后皮膚過敏及導尿口感染,具有操作簡便、舒適度高、下肢可活動等優(yōu)勢,能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促進康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開展下腹正中間氣囊導尿管牽拉固定法能有效止血,縮短術后拔管時間,減少術后出血量,并能夠改善患者術后不良情緒,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利于患者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