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 要: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根本源泉,是學生成長的最大營養(yǎng)輸送帶,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重要意義。特別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大部分是學習的貧困戶,從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入手,促進他們的發(fā)展成長,是職業(yè)學校必要研究的課題,是解決教與學兩者矛盾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職業(yè)學校教學效率的不可或缺的途徑。在職業(yè)學校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在講臺上講的辛辛苦苦,學生在下面睡倒一大片,實踐實訓課上,老師精心演示,學生要不目光呆滯,要不神游心外。導致教學效率差,學生沒精神。所以,對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有必要先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引導。作為一個從事十多年職業(yè)教育的老師,從這些現(xiàn)象入手思考研究,探索在教學中如何能夠愿學樂學,我的感受是要先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作為切入點。
關鍵詞:中職;學習;探索與實踐
一、中職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小生活在環(huán)境和條件較之他們的父輩優(yōu)越的背景下。學生流行著這樣一首歌《不想長大》,其中有一句歌詞“我寧愿永遠都笨又傻”,成長在過多的寵愛和呵護中,對他們長大后要獨立的生活感到恐懼,想永遠的沉浸在天真無憂的童年,這一代人趕上了好時光,但是,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定是好事,對一些人而言,使之沉浸在理所當然的幻覺中,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都是父母應該給予的,使他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在初中階段就成為學習上的貧困戶,從而來到職業(yè)學校。但是你去認真的觀察了解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并不笨,不存在智力問題,而且在人際交往,語音表達,社會認知等方面還相當不錯,具備一定的能力,就是頑皮,貪玩,文化知識基礎差,這是基本面。
從性格特點上看,這些00后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長是在家長的溺愛環(huán)境下成長,任性、自私,唯我獨尊,以個人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缺乏熱心和凝聚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差。對別人有要求,對自己沒要求,為所欲為,行為、言語等方面放任自己,處在一個叛逆與成熟的過渡期,心理矛盾突出是個性上的顯著特點。
從學習心理方面看,首先是缺乏獲取知識的動力,有吃有穿有玩的,學不學都這樣,沒有理想,沒有動力,沉浸在玩樂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其次,缺乏吃苦精神,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就會采用放棄和回避的辦法,從學習中找不到快樂的體驗,成績不理想,得不到老師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喪失信心。最后學習憑興趣,憑感情的成分大,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喜歡的學科相對能投入一點,反之就抵觸或者放棄。另外部分學生是因為在初中階段心理因不同的原因受到一些干擾,個人沒有能夠從中走出來,老師也沒有發(fā)現(xiàn),導致學生心理有些扭曲,影響到學習和身心發(fā)展。
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針對一個個體而言情況可能是各不相同,這里僅對一個群體普遍特點而言。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
1.心理引導為前奏
提醒孩子們,職業(yè)學校這三年可能是你們這一生最后的在校學習機會,完了你們就要進入工廠上班,你們以后總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你們用什么來支撐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用什么來支撐你的家庭?用什么來教育你的后代?以何種面貌去見昔日的同學?把思維的時光向后拉開,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動力。父母家庭只能靠一時而不能靠一生,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要靠本事,本事從哪里來呢?要靠學習,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人是可怕的、悲慘的。變換各種形式的此類提醒和敲打對職業(yè)學生還是很有用的。
2.變換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時,對其專業(yè)理論、專業(yè)操作等,并不是無動于衷,而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而出現(xiàn)各種復雜的內心體驗。如果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會感到滿意、愉快和歡樂;如果不理解、不會做,則會感到學習無聊、無用,那種不想思考和學習的潛意識就會冒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商務類的課程涉及到的實例比較多,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實例化,生活化。多舉學生感興趣和生活方面的實例,使他們感到比較親切與自信,來增強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學生最喜歡玩的QQ牧場,提出以下問題:游戲的涉及對于騰訊公司的營銷有哪些方面的目的?農場設計的除草、施肥、澆水等活動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何種關系?偷別人的果實是否合理?等等,這些問題就是對于學生來說耳熟能詳,正在參與的活動,對于這樣的案例學生思想意識上的沖擊,再將實例的內容通過輪流閱讀進入到學生的腦海,分小組進行討論,挖掘自主探究的能力,從思考和探索中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將教師提問——教師回答的被動模式轉變?yōu)榻處熖釂枴獙W生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主動模式,成就學生自主解決學業(yè)問題的能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p>
三、在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中內化學習能力
什么是能力?教育學的解釋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認為所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素質和典型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內涵很大,有多個方面,能力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職業(yè)學校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的形成過程,一定是伴隨著學習。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相互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和發(fā)揚團隊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商昌寶.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論[J].關東學刊,2016(11).
[2]核心素養(yǎng)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