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華
【摘 ? ?要】初中歷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之一,一名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定然是一個反思型教師,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0.085
教學是教師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知識,學生通過學習有效的輸入知識。教學應該分為教與學兩個方面,然而在當下的教學中,教師就像一個投喂食物給嬰兒的保姆,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的擁躉。教學實則是一名教師不斷學習的過程,如何平衡各方關系,如何提高教學的整體效果都是需要一名教學不斷學習的。本文將對初中歷史教學方法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和反思。
一、注重教學反思,提高自我教學素養(yǎng)
反思是從結果出發(fā)360度地思考問題,它往往要借助兩個東西,一是抽象思維,二是內化的標準。教師教學反思過程是通過對自己行為和學生行為的重現(xiàn)來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將這些問題內化為教學的手段和標準。反思意味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感到不滿意,也正是這種不安現(xiàn)狀的教學心理促使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針。因此,反思型教師必須要對自我有一個不滿意的狀態(tài),進行自我評估。然后采用一些手段得到反饋信息,幫助自己教學成長。下面就這兩個方面進行一個簡單的討論和探索。
(一)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效能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狀態(tài)有一個審度,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一個正確的評估。正確的評估取決于教師的自尊,具有較高自尊的教師對于自我的教學水平處于一個較為滿意的狀態(tài),對外界的評論更愿意接受正反饋。而自尊較低的教師對于自我教學水平處于忽視狀態(tài),對外界的評論處于一個消極狀態(tài)。任何一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保持平衡的自尊,對外界評論和自身的教學采取一個務實、謙卑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積極地應對,只有這樣,才能對自我的教學做出一個正確的評估。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一個良好、積極的自我效能往往會促進教學地有效進展。自我效能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主觀判斷,是自我認知中的一個方面,教師應該通過建立正確、健康的自我效能形成一個有效的正循環(huán)。
(二)獲取反饋
具備一定的心理條件后,教師要獲取一些有效的信息來形成反思。首先,教師必須對信息具備一定的敏感度,自我審視只是教學反思中的一個反面,它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依賴于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要學會從客觀現(xiàn)實中獲取反饋,比如,學生的考試狀況,學生的評價,學校的反饋,其他教師的評論中敏感的獲取信息。其次,教師要對自己獲得的信息具有一個高度的辨識,保持客觀公正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教學,即返回到以上所說的自我認知中。另外,反思的過程要求教師不斷的重現(xiàn)自己的教學過程,對其進行嚴密而又有邏輯地整理,獲取一定的教學經驗,反應在自己以后的教學之中。教學反思有時候會矯枉過正或者無濟于事,這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重塑和重現(xiàn),重新進行一個思考。反思的過程往往不是一蹴而成,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也不是立竿見影。但是,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它將極大地促進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堅持提高學習興趣與培養(yǎng)綜合能力并舉
(一)立足教學實際,優(yōu)化教學方案
在初中階段,教學方法能否與教學環(huán)境相適應是關系課堂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沒有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基本指引,要想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談何容易?歷史知識大多以文字的形式來進行闡述,要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的文字去獲取有用的信息,并透過歷史現(xiàn)象,能夠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及其影響。這些都對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學生能夠提高文字的分析能力,不斷積累歷史知識,其歷史成績才會有所提高。而教學始終是離不開教師引導的,尤其是歷史這種知識體系龐大的學科,單靠學生個人力量,很難在學習上有實質性的突破。由此,結合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其學科特色來看,需要教師對教學有足夠科學有效的安排,立足教學發(fā)展全局,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以提高其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教學方法之前,需要教師對充分考察教學環(huán)境,掌握其發(fā)展動向,考慮到教學問題發(fā)生的可能性。具體而言,也就是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了解其近期學習狀況,以此為立足點,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的教學方案進行優(yōu)化,才能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而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對于課堂質量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直接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課堂質量提升帶來的改變,學習體驗也會得到優(yōu)化與提升,有助于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在初中階段,歷史學科的知識點繁多,部分歷史事件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性,就連史學家對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那么,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部分觀點明顯,可以用于辯論的歷史事件,來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具體實施的話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初中生思考問題的出發(fā)角度始終有限,看待事物也不盡全面,單靠個人力量是很難在歷史事件的辯論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這時就需要發(fā)揮集體學習的作用了,而合作學習就是實現(xiàn)這一教學效果的不錯選擇。具體而言,教師需要注意進行小組分配,成員組合的力量盡量均衡,不宜出現(xiàn)學習能力差距千差萬別的情況;在進行辯論材料準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查閱資料的途徑以便學生參考,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討;在進行辯論時,需要教師仔細聽取學生的辯論觀點以及其運用的支撐材料,便于結束之后對辯論結果進行點評。點評方向主要從其運用歷史材料的對論點的支撐力度以及學生的表述情況兩方面來看。
通過進行歷史辯論賽的形式,學生可以在廣泛查閱歷史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對歷史知識的認識,有助于前后知識的疏通與連貫;在進行辯論表述時,對學生的實際知識運用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都會有一定的訓練;通過教師的點評,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便于今后查漏補缺,完善歷史知識體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的教學看似困難重重,無法逾越,實質上有很多教學方法可循。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切合實際教學所需,就需要教師認真探索,不斷摸索,敢于嘗試新事物。除此之外,需要教師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為基本教學宗旨,才能有效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