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靖 吳欣
摘要:基于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和青年大學生的時代屬性,查清學生法治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是高校學生開展法治素質教育的基礎。由于青年及大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教育研究報告較多,但較少針對高職學生。本研究全面調查新時代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及成因,為后續(xù)法治素養(yǎng)提升提供研究依據(jù)和實踐數(shù)據(jù),并建構以學生法治素養(yǎng)為核心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基于法治素養(yǎng)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精神四個方面對高職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評價體系,有效解決教育重培育輕效果問題。
關鍵詞: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評價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并將其作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加強法治素養(yǎng)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而高等學校是青年法治素養(yǎng)教育的基礎,高職院校學生法治素養(yǎng)教育質量和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對保證高等職業(yè)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
青年是國家發(fā)展的儲備生力軍,肩負著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但據(jù)有關調查,目前高等學校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不容樂觀。
(一)高職學生法律知識欠缺。青年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依賴于學校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培養(yǎng)。目前,高職學生法律知識的習得主要依托于思政理論課以及專業(yè)法律課程,其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青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痉蓷l文的缺失直接導致青年學生法律知識的欠缺。
(二)高職學生法治思維不全。法治認同是指公民相信法律和尊敬法律,以法律作為行動的指南和引導,根據(jù)法律治理國家、進行法活動、行使法律權利。[1]習近平同志指出:既要引導人們遵守法律,也要逐步樹立法律的權威于廣大群眾干部。[2]提高法治素養(yǎng)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青年學生的法治認同感。但目前高職學生還是難以遵法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三)高職學生法治能力偏低。建設法治國家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每個公民守法、用法并捍衛(wèi)法治。法律能力是公民依據(jù)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調節(jié)自身行為準則,做出合法的規(guī)劃,目的在于預防和解決法律問題,維護社會公平和諧的秩序。當前,在課堂上學習法律知識是難以有效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法制能力的,還需要法律實踐的積極配合。
(四)高職學生法治精神不夠堅定。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具有的約束力,是以內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為轉移的。[3]全體公民只有在運用法律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義,才能理解法治、認同法治,進而達到依法治國的目的。
二、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評價體系構建
個人的法治素養(yǎng)不僅包括法治教育層面,還包括法治的思維、理念和方式等豐富內涵。因此,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主要包括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精神四個方面,可從這四方面構建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評價體系。
本文擬立足于國內部分高職院校,以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形式全面了解學生法治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本次調查線上線下共發(fā)放問卷 1532 份,收回有效問卷 1485 份,問卷有效率 96.93%,其中,33.33%為男性,女性占比66.67%。大一占比53.33%,大二占比36.12%,大三占比10.55%。城鎮(zhèn)生源占比13.33%,農村生源占比86.67%。
(一)法治意識方面。所有調查用戶均表示我國具有最高法律效應的是憲法。有86.67%的學生表示自己對法律法規(guī)的了解是源于學校。但自己對掌握法制知識程度的評價是比較匱乏的用戶占比33.33%。據(jù)了解,法治意識淡薄的原因主要有:受社會風氣影響、教育宣傳不到位、個人價值有偏差等。大部分青年學生幾乎沒有學習過任何法律條文,學習內容又過于膚淺,談不上對其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更談不上對法治價值的探討和法律精髓的認識。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青年學生形成錯誤的法治意識。
(二)法治思維方面。據(jù)調查,有26.67%的學生認為法制意識與當前學習生活的關系一般。有6.67%的學生表示不相信法律,另外還有20.23%的學生認為法律法規(guī)還完善,目前還不能完全維護自身權益。在問卷“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自己索要發(fā)票,卻遭到商家拒絕,您會怎么做?”中,有33.33%的同學選擇了“那就不要了,反正東西都買好了”。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只是掌握了法律理論和法治觀念,而面對社會中的法律案例,不知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去貫徹法治精神,更難以維護法律權威,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即使對相關法律有一定了解,但是心存法不責眾或是僥幸心理,在面對選擇時言行不一,知法犯法。
(三)法治方式方面。僅有13.33%的學生認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法治觀念很強,能意識到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因此,只有在實踐中培養(yǎng)法律能力,才能夠有的放矢。但在現(xiàn)實中,當遇到法律問題時,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其中,有24.67%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人際關系解決,他們運用法律的能力仍需提高。
(四)法治精神方面。法治精神包含兩方面,一是精神內涵(權利義務觀念、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二是法治信念和法治信心。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當遭遇社會不公平時,有93.33%的高職學生表示會尋求司法保護。這從另一層面也說明了我國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三、提升高職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對策
(一)多渠道開展法治知識宣傳活動。青年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依賴于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培養(yǎng)。法律知識內容的取舍應具有針對性、具體性、依托性。因此,高??梢蚤_設法治相關課程,詳細解讀重點法律條文。還可通過課堂、講座或者多媒體形式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擴展法治教育信息的來源。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法律實踐活動直接關系到青年學生法律能力的提升。法律實踐過程具有互動性、實用性,而單純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治思維的訓練無法有效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的能力。青年學生只有在真正面對問題和難題時,才會積極運用所學過的法律知識。
(三)加大對法律案例的研讀。法律案例是違法犯罪行為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法律案例的了解和學習,可以使青年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法治的力量,獲得強烈的法治認同感,預防和減少青年學生違法犯罪行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法律教育學習的自覺性。
(四)豐富校園法治文化活動。通過開設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在校園里營造出懂法用法的氛圍。大力宣傳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與高職院校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
(五)樹立法治信仰。高職學生是社會人才的儲備庫,更應該注重信仰觀念教育,樹立法治信仰觀念。堅信并實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的做憲法和黨的信仰者實踐者和守護者。
參考文獻:
[1]黃謀琛.法治必須被信仰〔J〕.理論月刊,2017,(2):49.
[2]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法治成為一種全民信仰〔EB/OL〕.(2013-03-01)(2019-04-30)http://opinion. people. com.cn/n/2013/0301/c1003-20637570.html.
[3]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M〕.趙涵奧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27.
作者簡介:沈雅靖,女,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學生。
通訊作者:吳欣,女,溫州科技職業(yè)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