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摘要】階段是指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標準劃分的段落。階段式提升是指教師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他們的不同年齡以及不同時期的學習能力制訂的學習計劃和要求。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水平都會較前一階段有所提高。因此,音樂教師需要不斷為學生制訂新的目標、新的要求,從而激勵學生,達到提升學生豎笛演奏能力的要求。為此,本文從夯實,奠基;打磨,練習;演繹,靈動;評價,激勵四個方面論述了小學豎笛階段式提升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階段式提升;提升策略;小學豎笛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器樂教學是學生通往更好音樂體驗的橋梁,它有著開發(fā)智力、鍛煉思維、加速反應的作用,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音樂感知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走進音樂,培養(yǎng)音樂學習興趣,使其樂于終身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
在眾多可引入器樂教學的樂器中,豎笛以它音準穩(wěn)定、吹奏容易、保養(yǎng)方便、不易損耗、價格便宜、小巧輕便等特點躋身中小學器樂教學中,深受師生的喜愛。然而,現階段的豎笛普遍被當成唱歌和欣賞教學的輔助手段,簡單的齊奏是其主要表現形式,缺乏對其合奏旋律和音色的開發(fā),而且在技巧的練習上,仍普遍采用枯燥乏味的技能訓練方式。要想讓學生的豎笛演奏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升,教師不能操之過急,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因此,筆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建立了校園階梯式豎笛教學計劃表,如表1。
除了制訂計劃表,給每個階段的學生明確目標外,教師還需要在平時的豎笛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夯實,奠基
要提升學生的豎笛演奏能力,教師首先要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表現在指法練習與氣息運用兩方面。
(1)指尖的藝術:豎笛是指尖的藝術,每個音符都流動在指尖,猶如一名舞者在翩翩起舞。
從學生對豎笛的認知規(guī)律來說,考慮到低學段學生的手指較小,筆者認為,豎笛指法教學可以先由左手教起,先學5、6、7再學1、2、3,從單音到音階,循序漸進。
同時,在指法教學時,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指法練習。比如,交叉指法就是針對學生手指不靈活的問題對癥下藥,強調練習手指的協(xié)調性。而在吹奏高音時,學生需要把手指半開,這時教師就要針對共性問題加以解決,要求學生開孔間隙不得高于二分之一。
(2)氣息的運用:在氣息控制上主要有兩點,即“舒緩”與“有力”。
“舒緩”要求吹出的旋律不僅要連貫、流暢、有起伏,而且要有美感。學生在平時訓練時,要像吹肥皂泡一樣,要輕吹,不要吹破,不能把氣息吹得像射擊一樣“急、猛、沖”。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把雙手放在嘴前輕輕地吹,要讓手感到稍微有一絲絲涼意,這才是正確的氣息運用方式。
“有力”表現在“吐音”練習中?!巴乱簟庇袉瓮潞碗p吐之分。單吐是指舌頭做伸縮動作,發(fā)出一個有力的“du”音,前輕后重,聲音清晰;雙吐是在發(fā)出單吐的“du”音后將舌根抬起,緊貼軟腭,形成阻塞,然后利用氣流沖擊口腔,發(fā)出“l(fā)u”音,由慢至快進行反復練習。
二、打磨,練習
豎笛演奏技能的提升只能在不斷的練習中得到進步,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在一次次的教學中從各音樂要素入手,把樂曲進行分類,然后按照曲子本身的特點來選擇練習的要點。
(1)節(jié)拍。集中在附點,十六分音符和切分節(jié)奏。所以,筆者把難點節(jié)奏集中在了一起編寫了節(jié)奏練習,如圖1。
之后,筆者歸納了幾首在節(jié)奏上變化明顯的樂曲,如《采菱》《木偶兵進行曲》《剪羊毛》等作為練習節(jié)拍的曲目反復練習,從而解決節(jié)奏難點這一問題。
(2)情緒。音樂是情緒的宣泄,也是人類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需要學生去體會,去感受,進而表達。比如,教師可以把《采一束鮮花》等情緒變化明顯、易于感知的樂曲歸入到表達情緒的練習曲目中,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的方式來解決情緒表達這一要點。
三、演繹,靈動
在教學《閃爍的小星》這節(jié)課時,小組演奏中,學生出現了越吹越快的“搶”拍問題。這時筆者想到讓彩色樂器來幫忙,于是就決定讓一個小組敲擊三角鐵和碰鈴,其他小組吹奏豎笛。有了這兩種樂器的加入,學生的節(jié)拍慢慢穩(wěn)定了下來。這時,筆者又鼓勵敲打樂器的同學嘗試用不同的節(jié)奏伴奏,樂曲頓時生動了起來。當思維火花激情碰撞之后,又有彩色樂器的靈動演繹,不但解決了豎笛演奏中的多種問題,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情洋溢。
四、評價,激勵
⒈課中對比性評價
對比評價是課堂教學中過程性評價之一,主要通過每節(jié)音樂課的“十分鐘課堂”,即課前與課后對當天的豎笛教學內容進行掌握程度檢測,通過對比,了解學生豎笛演奏能力的提升程度,如通過吹奏練習曲來檢查等。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加以記錄,讓學生時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⒉音樂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多指根據學生在音樂活動參與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的評價。根據《小學豎笛階段式提升計劃表》,初級學生在豎笛演奏中以齊奏為主;中級學生應以有感情地齊奏或獨奏為主;高級學生則要求其能加入到班級合奏中,與同伴默契地配合,較好地進行豎笛合奏。
結合以上四點,筆者將以本體知識為框架,在教法上體現創(chuàng)新性、開放性的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豎笛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愉快的豎笛學習過程中真正感受到音樂的快樂,提高學習音樂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目標。
【參考文獻】
陳艷.豎笛教學之我見[J].音樂時空,2014(19):114.
張靜.小學豎笛教學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1(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