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對象簡介:李學英,朝陽市第八中學校長,遼寧省十佳校長,遼寧省骨干校長,朝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朝陽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近年來,她分別在《中國教育報》《遼寧教育》等報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編《用文學素養(yǎng)提升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等著作多本。自2012年擔任校長以來,她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始終將學生的幸福成長放在學校管理與發(fā)展的重要位置。用“管理”為學生的幸福人生保駕護航,用“課程”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礎,用“文化”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指明方向,用“盡心盡力求善求美”的工作精神建設教師隊伍。走動式精細化的管理、重構適合學生的課程、有溫度的樓廊文化都已成為朝陽市基礎教育的品牌。她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培育學校特色。學校的“分組聯(lián)動”四位一體課堂教學結構”在全國骨干教師培訓會上做示范課例,校本課程“泥塑”被教育部命名為中華傳統(tǒng)藝術傳承項目,朝陽八中也成為朝陽市綜合實踐活動特色校。朝陽八中已成為朝陽市教育系統(tǒng)的一面旗幟。
專家簡介:馮旭洋,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育情懷。
馮旭洋(以下簡稱馮):李校長,您能介紹一下剛到八中時學生的情況嗎?
李學英(以下簡稱李):我是2012年3月到八中任校長的,當時是16個教學班,在校生總數(shù)667人。學校位于城鄉(xiāng)接合部,生源大多是城市務工人員子女和城鄉(xiāng)接合部居民子女。生源地小學大多是離城遠、規(guī)模小、條件差的小學。學苗底子不是很好,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特別嚴重,每年入學考試語數(shù)外單科成績個位數(shù)的都有幾十人,成績最差的學科是外語,與城市中心校形成巨大反差。每個班級單親、貧困學生占比在四分之一以上,學生的父母大多在為生計而奔波,無暇或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
說個具體事情吧。剛到學校不久,一天,我發(fā)現(xiàn)校園草叢里竟躲著仨一群倆一伙的學生,他們看到我就玩起了捉迷藏。我“逮”住一名男生問究竟,他告訴我,他已經(jīng)這樣玩了三年,因為自己什么都不會,在教室里實在待不下去。到了冬天,廁所成了他們逃課最好的去處。他們寧可躲在廁所聊天,也不愿意回到課堂??吹竭@一幕,聽他這樣說,我的心真的揪了一下。后來,我對學生的在校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進行了認真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我們八中的老師有一個“雅號”,叫“研究生導師”,就是七年級50人的班級,到九年級時會有20%的學生不在課堂上了,剩下的80%還會有四分之一游離課堂、四分之一睡大覺,聽講的還不到四分之一,老師上課只講給幾個學生聽,相當于帶研究生了。我還發(fā)現(xiàn),社區(qū)民警經(jīng)常進校處理打架事件。學校圍欄不得不一次次加高,以防止學生翻越。諸如此類的問題經(jīng)常敲打著我的內(nèi)心。
馮:面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您帶領教師做了哪些嘗試?
李:我思考,面對這樣一個受教育群體,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思想、態(tài)度引領辦學行為呢?既然學生走進了校園,我們就應該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有尊嚴、有收獲、有進步的少年。由此,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學校的發(fā)展理念,最終確定辦學目標是“育人第一、全面發(fā)展、體美特長”,校訓是“和潤于心、競立于世”, “和”的根基是愛,“競”的根基是責任。工作上力求“盡心盡力,求善求美”,師生都要“做最好的自己”。下面我結合學校管理、課程和文化三個方面,具體說說。
我們通過“管理”為學生的幸福人生保駕護航。
首先,借助溝通變校園為家園。和全體師生確定辦學思想的過程,就是思想大解放、大碰撞的過程。一是通過溝通,讓教師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我對老師們說,選擇了教師職業(yè)就意味著選擇了辛苦,選擇了八中就意味著失去了教那些能考上清華北大學生的機會。所以,與其抱怨,不如讓我們一起來改變。培養(yǎng)考上985、211高校的學生是對社會的貢獻,培養(yǎng)身心健康考上普通高校的公民也是貢獻。二是要通過溝通,明晰基礎教育的使命?;A教育其實就是良好、持久的養(yǎng)成教育?!梆B(yǎng)成了”,結果自然是好的。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一朵別致的花。無論他的出身富貴還是貧窮,我們都該有足夠的耐心等他們開放。
其次,我們通過精細化管理讓執(zhí)行有效能。全校做好溝通之后,達成了共識,就是要注意細節(jié),堅持有效執(zhí)行。一是緊盯流程節(jié)點,讓執(zhí)行有效能。作為辦學規(guī)模中等以下的校長,我認為更應該“盯小”。校長“盯小”,是指要緊盯流程中的關鍵節(jié)點,要“一盯到底”。教學中的備、教、批、輔、考是流程,關鍵點肯定是教,是課堂。校長要盯課堂。每聽一節(jié)課,我都會跟老師交流5個方面:備、講、懂、做、對。備課了嗎?講清楚了嗎?學生聽懂了嗎?學生做了嗎?做的對了嗎?對于理科,做的對才是真的會;對于文科,寫的對才是真的會。
由此,我對學校所有工作的落實都用五個等式去衡量和檢驗:布置工作+不落實責任人=0,落實責任人+不檢查=0(不會主動做布置的事,會做檢查的事),檢查+不反饋=0,反饋+不整改=0,整改+不堅持=0。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堅持“布置+檢查+反饋+整改+堅持+評比+總結”的流程。二是將常規(guī)做到極致,讓執(zhí)行有效能。精細化還體現(xiàn)在常規(guī)管理上。教職工工作紀律考勤每日通報,教學常規(guī)檢查每日通報,班級管理量化考核每日通報,學校工作每周總結,大型活動必表獎。
這些理念和做法在學生身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饋:一是師生關系不再緊張。教師心態(tài)平和、循序漸進地教,學生點滴積累地學,體會成長的快樂。二是學生變得陽光自信。以前,不學習的學生較多,一直處在逃避學習的狀態(tài),看到校長和老師就躲?,F(xiàn)在學生完全是另一個狀態(tài),主動學習,主動跟老師問好成為日常,臉上綻放的是自信的微笑。三是豐富的平臺搭建出多彩的生活。學生課堂推行“分組聯(lián)動·四位一體”的自主學習模式。校本課程有十幾個門類供學生選擇,德育活動按照課程設計進行,有目標,有策略,有實錄,有反思,有小結。
馮: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形成共識;二是有效執(zhí)行。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些學校的改革開始時轟轟烈烈,不久就偃旗息鼓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學校管理是如此,課程建設也是如此。接下來您能談談學校的課程建設嗎?
李:好的。我們通過“課程”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礎。學校的課程建設也和管理一樣,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和豐富的過程。
首先,借助“課程”讓學生有事做。為此,校長要體現(xiàn)課程領導力。“國家課程學?;?、地方課程綜合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趨勢,但需要學校開展自主設計,而且一定要結合學情、校情設計。比如,我們將國家課程音樂、體育、美術與地方課程人與自我相結合,開發(fā)出校本課程聲樂合唱、舞蹈、校園足球、花式跳繩、泥塑等。學?,F(xiàn)有國家課程15門,地方課程4門,校本課程20門,涉及所有學科。每一名學生都有必修和選修的校本課。這樣,無論什么起點的學生,來到學校都會有平臺、有期待、有事做。
另外,教師要體現(xiàn)課程執(zhí)行力。只要我們的整體層設計要求明確,教師的潛力是巨大的。比如針對如何讓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互補,七、八年級歷史老師開發(fā)了“朝陽史話”;八年級的地理老師開發(fā)了“朝陽行政區(qū)劃”,涉及朝陽交通現(xiàn)狀、經(jīng)濟發(fā)展、地形地貌;七年級生物老師開發(fā)了“家鄉(xiāng)動植物分布”,并最終把這些校本課程融入到了相應學段的國家課程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術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交互融合。通過對教師、學生、學校、社區(qū)資源以及家長資源等幾方面開展的系列調(diào)查活動,我們構建了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體系。比如,“泥樂園”課程強調(diào)對學生的審美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近幾年,學生的千余件作品已經(jīng)布滿了美術室和走廊中廳的展示架,賞心悅目,令學生有成就感,多名學生的作品在遼寧省中小學生泥塑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再如,“趣味綜合材料表現(xiàn)”課程將環(huán)保理念引入教學,形成適合初中生課外活動的美術綜合教育模式。
其次,通過“評價”讓學生有尊嚴。評價是課程開發(fā)的重要一環(huán),要樹立“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課程”的理念。書本是課程,學習經(jīng)歷是課程,學生和教師本身都是課程。我們主要從以下兩點入手:一是抓“評價”的案例分析。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分組聯(lián)動·四位一體”。在教學中,我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在參與中體驗探究、思維碰撞、合作互助、享受學習。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評價點撥是關鍵。學生學習品質(zhì)的形成需要教師長期精準引導,而不是簡單的“你很棒”。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構建獲取知識的認知結構和解決問題的思路結構,提升自主學習的品質(zhì)和能力。為此,我們整理了《課堂禁語20條》《多元評價案例分析集錦》等,使每個學生在團隊中找到生長點,并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二是抓“差異”的案例追蹤。我們用“增值”來界定學生的進步值,把起點低但進步大的學生作為“差異性最明顯”的案例。通過座談、問卷、回訪等多種形式探尋這些學生的成長路徑。這些案例大致分三個層次:一是能夠考入示范性高中的,二是能夠進入中職學校的,三是進入社會工作的。
馮:在學校的管理和課程方面,學校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李:學校通過“文化”為學生的幸福人生指明方向。
我這里講的文化是狹義的,主要指樓廊文化。首先,讓每一面都墻滲透辦學思想。我們堅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一是讓每面墻都有設計感。設計思路強調(diào) “做最好的自己”。樓層文化確立了五個主題:養(yǎng)成教育、科學技術、歷史文化、理想前途和藝術長廊。通過設計,營造了“環(huán)境無暇點、處處能說話”的校園環(huán)境,形成了個性風格和人文精神融為一體的校園環(huán)境,增強了師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榮譽感和自豪感。二是內(nèi)容彼此關聯(lián)。我們對樓層文化的布置是根據(jù)學生分布區(qū)域來設置的,充分考慮樓層間內(nèi)容的連接和延伸,形成氛圍和意境。比如,七年級學生在一樓,設計上重在養(yǎng)成教育;九年級學生在四樓,設計上重在理想前途教育。
其次,讓每一個角落留下學生的印記。一是讓作品有溫度。八中教學樓內(nèi)所有的裝飾作品都是師生親手制作完成,沒有一幅是買的成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這些作品既是一種裝飾,也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浸染和熏陶作用,還是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提高了學生感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道德情操。二是讓角落有回憶。通過設計,我們讓環(huán)境生動起來,讓校園每一個小角落都留有學生和老師的痕跡,讓一個個富有創(chuàng)意、令人欣喜的細節(jié)不斷地激活更多的思考和行動,讓環(huán)境在溫暖的氛圍中有效而又持久地發(fā)揮育人功能。
六年來,學校先后獲得了遼寧省行風建設示范校、遼寧省優(yōu)秀家長學校、遼寧省體育藝術2+1項目先進學校等榮譽。學生人數(shù)也不斷攀升。原來學生招不滿,而現(xiàn)在是裝不下。2012年,學校有16個教學班,667名學生;2018年是28個教學班,1618名學生。學生活動捷報頻傳,八中的泥塑課程被教育部命名為“中華傳統(tǒng)藝術傳承項目”。
都說幸福是一種感覺。我愿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能夠理解幸福、奉獻幸福、體驗幸福、享受幸福。而我們做教師的,就當一名奠基人吧。
訪談后記:
訪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校長的信念、睿智與堅定,她和老師們是在用良知、智慧和使命守望著學生的幸福。著名學者內(nèi)爾·諾丁斯說:“最好的學校是幸福的地方。生活在這些地方中的成人會認識到教育(和生活本身)的一個目的就是幸福,他們也會認識到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在理解什么是‘在幸福中成長’時,幸福的學生們將會快樂地抓住他們的教育機會,將會增進其他人的幸福。顯然,如果學生們要在學校獲得幸福,他們的老師也應該是幸福的?!?/p>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