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湘屏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朗讀是學生們最基礎的學習方式。朗讀可以幫助學生識文認字,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交流溝通能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好示范作用,帶領學習正確的朗讀方法,讀準字音,掌握朗讀的語氣;豐富朗讀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拓寬朗讀的視野,了解更多的內容,掌握更多的知識;老師還要做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讀思結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理解文章的內涵,體味文章的深刻意義;在一些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想象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朗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35-01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點教學內容。在目前的朗讀教學過程當中,雖然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漸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老師朗讀示范不到位,導致學生的朗讀方法不正確,無法將感情帶人到朗讀的過程中去,甚至是不能明自朗讀內容的含義,讓學生朗讀出來的內容顯得蒼自無力,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些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展開闡述。
1.做好示范作用
在小學教學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講,這一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需要一個能夠起到示范作用的人,來供學生模仿和學習。尤其是在朗讀方面,需要一個供學生去模仿朗讀的人,而在學校里,能夠對學生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人,就是老師。在小學生心里,老師是最容易引起學生注意的人,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因此需要老師做好示范作用,注重自己的朗讀方法,并系統(tǒng)化進行朗讀訓練,來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例如,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篇課文的朗讀課程中,需要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朗讀這篇課文,因此在扮演“我”、“母親”和“父親”的學生在朗讀過程當中,需要學生體會“我”、“母親”和“父親”不同的角度與立場,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朗讀。但對于沒有朗讀基礎的學生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做好示范作用,分別用不同的語氣來表現(xiàn)“我”前后對“父親”不同的語氣變化,讓學生更便于接受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豐富朗讀內容
在朗讀教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給學生足夠多的朗讀機會。在課程安排上,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豐富學生的朗讀內容,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朗讀形式,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情感,鍛煉學生的朗讀層次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朗讀古詩時候的情感需要多一點詩書的氣息,因此在朗讀時需要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會有一種節(jié)奏美;在朗讀故事時,尤其是情節(jié)人物多變的時候,需要把握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感,體味和了解人物的心情和角色所處的位置,從而朗讀起來才會有一種角色扮演的感覺,角色代人感也會更強烈,朗讀起來也更加的生動,趣味感也更強烈;再比如朗讀現(xiàn)代的詩歌時,現(xiàn)代詩歌多以謳歌的形式,因此,在朗讀的時候需要朗讀者讀出贊美、歌頌的情感。所以,在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們參加多種形式的朗讀,體驗不同的朗讀情感,從而學習在不同的朗讀題材中掌握不同的朗讀技巧。
3.引導讀思結合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讀思結合,如果只閱讀不思考,就像一個人只有皮囊而無血肉,是無法讓學生學習到朗讀的精髓所在的。但是在大多情況下,學生在進行朗讀過程中,老師只是簡單的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將文章讀通讀順就算是達到了教學的目標。由此造成許多學生在朗讀過后對自己朗讀了什么內容基本上不太清楚,腦中也沒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對自己朗讀的內容所要傳達的情感也不明自,文章的主旨要點也都是模棱兩可的。長此以往,學生對于朗讀就成了一個簡單的形式上的“讀”,對于朗讀做不到深度挖掘,這就完全背離了朗讀原有的初衷了。因為,朗讀最重要的一點,不僅僅在于“讀”,更重要的、更深層次的是在于“思”。如果只讀不思,就像囫圇吞棗,不知棗的滋味。而學生只有思考清楚了閱讀內容的深層含義,把握住了閱讀內容的真正思想內涵,對于朗讀這件事才會做的更得心應手,才能在朗讀過程中更好地表達情感,也才能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到朗讀的樂趣。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中,講述了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根據(jù)地一個著名的狼牙山抗戰(zhàn)的故事。在學生朗讀課文時,需要先讓學生了解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圖片或影像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些類似于“狼牙山五壯士”身上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等優(yōu)秀品質的抗日英雄,通過這些人身上的故事,了解到書中抗日英雄面對敵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使學生朗讀的人物形象也更鮮活。
4.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閱讀
在朗讀教學環(huán)境過程中,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情境化教學的方法,情境化教學的方法,能夠輔助老師更有效的教學,也能幫助學生更快速的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情感。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有限,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透徹,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到朗讀的環(huán)境中去,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體味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于情感的把握更為正確,從而增強朗讀效果。
例如在朗讀《長相思》這首詩詞時,里面講述了作者鎮(zhèn)守邊關,思鄉(xiāng)念家的情感。但學生對于這些情感的把握并不是很清楚明自。此時老師可以通過情境化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想象在嚴寒的邊關,雪花紛飛,只有千軍夜帳,對溫柔鄉(xiāng)思而不得的無奈,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快的了解詩文內容。
綜上所言,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做好示范作用,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在教學過程中要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朗讀;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通過情境化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朗讀,來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良娟.淺議學生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3(07):173.
[2]羅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