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經濟、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著新的發(fā)展階段。一方面,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人民追求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滿足。另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滯后,嚴重束縛了人才自由全面的發(fā)展,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我國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敖鹫n”也隨著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在教育界成為年度熱詞,打造“金課”的行動也在全國高校蔓延開來。本文就大學本科教育打造金課的必要性及如何打造金課進行論述
關鍵詞:新時代;本科教育;金課;教改
一、我國目前本科教育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培養(yǎng)日益重要,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無論在辦學規(guī)模、辦學質量、辦學理念、辦學方式,還是在師資水平、學生人數、高教投資、人工智能竇得到較快發(fā)展。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是我國首份專題性的本科教育質量報告。報告中稱,中國本科教育“體量”世界最大,質量穩(wěn)步提升,在服務國家戰(zhàn)略、引領經濟社會發(fā)展、分層分類培養(yǎng)多樣化人才等方面發(fā)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從總體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卓有成就,已經在路上。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本科教育離人民群眾要求接受越來越好的優(yōu)質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況。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任重道遠,需要繼續(xù)發(fā)力。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此后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俗稱“新時代高教40 條”,這些都明確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礎重要地位,一流本科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界乃至社會上熱議的話題。
二、什么是金課
2018年6月21日,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要提升大學生的學業(yè)挑戰(zhàn)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隨即在8月份,教育部專門印發(fā)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課”這個概念。整頓高等學校的教學秩序,“淘汰水課、打造金課”首次正式寫入教育部的文件。
什么是“金課”?“金課”是指“含金量高”、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敖鹫n”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一定難度,主題具有時新性和吸引力;教學方法要采用探究性互動式,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復雜思維能力;教學手段要融合先進的教育技術,以適應新時代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從課堂教學這層含義看,“金課”是教師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梢詺w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其一,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課程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是知識、能力、素質的結合,且不只是簡單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結合。對本科生畢業(yè)認證的一個關鍵要求,就是畢業(yè)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沒有標準答案,更多的是能力和思維的訓練。其二,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有前沿性和時代性;二是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不是滿堂灌,不是我講你聽;三是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不是簡單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是培養(yǎng)學生去探究,能夠把學生的個性特點發(fā)揮出來。挑戰(zhàn)度是指課程一定要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和老師一起,跳一跳才能夠得著,老師要認真花時間花精力花情感備課講課,學生課上課下要有較多的學習時間和思考做保障。
三、如何建設金課
教育部提出建設五大類型“金課”,包括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 “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1.線下“金課”,課堂教學是“金課”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zhàn)場。2.線上“金課”,“互聯(lián)網+教育”催生的一種新課——慕課(MOOC),是有生命力、有前途、有未來的課,是有可能通過網絡改變教育的課。3.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線上的課線下的課,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課。比方說翻轉課堂就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效策略和方式,它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的革命。我們要大力推廣這種線上線下混合式的“金課”。4.虛擬仿真“金課”,虛擬仿真,是“互聯(lián)網+教育”之后的“智能+教育”,“互聯(lián)網+教育”的課深刻地影響了今天,那么“智能+教育”有可能開啟教育的未來。未來“互聯(lián)網+教育”“智能+教育”,將有可能成為新的教育形態(tài)。5.社會實踐“金課”,“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大賽推出了兩堂課——兩堂中國最大的課。一堂課叫作“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是有溫度的國情思政大課;另一堂課是中國“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
四、建設金課,促進教改
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高校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理應是高等教育的主戰(zhàn)場,教育改革只有進入到課程與課堂的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qū)。從這個維度而言,讓“水課”不再出現在高校的課堂上、打造出更多的“金課”,不容遲緩、不容懈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教育部指出調動各方積極性,為建設中國“金課”提供五大保障,包括政策保障、組織保障、機制保障、評價保障和經費保障。建設中國“金課”,沒有旁觀者,都是建設者?!敖鹫n”建設要在文、理、工、農、醫(yī)類全面精準發(fā)力,特別要在“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中率先發(fā)力。要做好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建設,以1萬門國家級和1萬門省級一流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建設為牽引,打造一大批國家“金課”和地方“金課”。因此,治理“水課”、打造一流課程建設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學校的教風和學風,最根本的是教師和學生觀念的轉變。在國家“雙一流”建設的視閾下,打造一流課程建設,形成一流專業(yè),成就一流本科教育,是具有非凡意義的一項行動,必將在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必將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陸國棟,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學課程 [J].中國大學教學,2016(02):10-13.
[2] 陸國棟.我國高等教育的特點分析與發(fā)展路徑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14-17.
[3] 陳寶生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
[4] 吳巖11月24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報告
[5] 2017年《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
[6] 汕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秦國柱 馮用軍的教育論文
(作者單位:濱州醫(yī)學院? 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