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
[摘 要:高中階段可以說是學生們語文思維產(chǎn)生、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否能夠使學生們產(chǎn)生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思考,并且借助寫作等形式表達出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思維的“產(chǎn)生”與“表達”,需要教學中的兩大主體即學生和教師相互配合,才能順利進行。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新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累積,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興趣方向并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思考感悟,以便水到渠成、流利自然地自我表達。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簡要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思維的產(chǎn)生和表達。
關鍵詞:語文思維;文學內(nèi)容積累;“產(chǎn)生”與“表達”;邏輯]
在高中語文學習的三年時間里,如果教學方式適宜并且教師和學生配合得當,學生們的“思維”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并不斷轉換成恰當?shù)靡说谋磉_。語文學科中涉及的內(nèi)容有限,但是,由語文學科內(nèi)容作為指引,可以延伸的文學內(nèi)容則是無窮的。學生和教師應該“亦師亦友”,高中語文教師自然比學生掌握的語文、文學知識豐富,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同時,由于語文學習的無止境性,教師和學生也是學習的伙伴,需要一起不斷學習,實現(xiàn)共同進步。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都應該處于一種不斷學習的狀態(tài),不斷積累知識。思維的“產(chǎn)生”需要大量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和學習,不斷的學習又能夠繼續(xù)對“思維”進行補充,使得思維走向成熟,那么離學生們得心應手地“表達”自己的思維也不遠了。
一、高中生思維的“產(chǎn)生”
我們已經(jīng)強調(diào)了文學內(nèi)容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累積一定的語文知識,才能以此為依托,使得學生流利地表達自我。沒有語文理論知識、文學內(nèi)容積累的思維是狹窄偏頗的,是空洞的、沒有自己的判斷。當然,有了積累之后,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深入思考,這些積累也不足以引起質(zhì)變,即學生們自我思維的產(chǎn)生。在高中生們所謂的語文積累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積極配合。
一方面,從教師角度來講,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使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里,推薦課外讀物閱讀方式,比如,在學習到魯迅先生的文章《紀念劉和珍君》的時候,作為發(fā)散式的課外閱讀,學生們首先可以去適當讀一讀當時的歷史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否則很難感受到魯迅先生所要表達的感情;其次,為了進一步理解那個時代,學生們可以閱讀同時期其他文人的作品;其實,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去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甚至,魯迅三兄弟都是非比尋常的人,學生們也可以去適當了解魯迅弟弟周作人的散文作品等等??梢姡绻哉Z文教材內(nèi)容為軸心,可以發(fā)散開來的課后積累內(nèi)容非常豐富。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非常重要,學生們畢竟知識有限,教師得當?shù)恼n外讀物指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們的文學閱讀,使得學生們深入了解某個時代的一個側面,更能夠使得他們不斷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不斷思考。學生對于文學名著的閱讀、文學知識的積累更加立體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或褒或貶,或感慨或嗟嘆,這正是名著閱讀的魅力所在。名著閱讀不會讓學生一下子得到既得利益,但是這些名著內(nèi)容會慢慢積淀在學生們的心底,讓學生慢慢蛻變,這就是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們思維的形成過程。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來看,通過慢慢的文學積累,學生應該更加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這里所說的興趣范圍比較寬泛,例如,從文風上來講,是比較喜歡魯迅先生這種文筆犀利的風格,還是沈從文先生的用語如詩、清新樸實等等。學生在進行內(nèi)容積累的時候應該講求方式方法,進行適當筆記整理記錄,這樣才能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地掌握語文知識,為語文思維的產(chǎn)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學內(nèi)容的積累除了對于“思維的產(chǎn)生”尤為重要,對于學生們“思維的表達”也大有益處。對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除了作品中寫作手法、寫作結構等本身優(yōu)點可以學習借鑒,他們思維表達的閃光點也可以學習。比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思考深入,針砭時弊,批判當時崇洋媚外、不管是不是糟粕一味“拿來”的觀點,這一觀點永遠不過時。再者,他們的文章也可以作為議論文中引用的例子,用于論證自己的觀點。這些作品熏陶高中生的情操,開闊他們的眼界、視野,為他們今后的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的“形成”和“表達”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生思維的“表達”
我們從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出發(fā),分別闡述了課外語文知識積累對于思維產(chǎn)生的重要意義以及文學知識積累的一些建議和方法。有了思維的產(chǎn)生其實只是第一步,或者說思維的“產(chǎn)生”和“表達”是同步進行的;有了思維才能表達,同時不斷地表達、傾聽他人的表達又在進一步塑造學生們的思維。我個人認為,相較于思維的產(chǎn)生而言,思維的表達應該稍微滯后一些,有了思維,并不一定能夠清晰地將它表達出來并能夠讓對方理解。高中生的表達無外乎作文和演講以及生活中日常的表達,不光是數(shù)學要講求邏輯,語文的作文也要講求邏輯,特別是議論文,分條分點,每條論述之間又互相勾連、彼此支撐,整篇文章還需要層層遞進。記敘文也要講求邏輯,是按照時間線索還是人物線索等展開論述,不論哪種,既要把事情講述完整,還要把表達的思想觀點融入其中。作文中,一個詞語用得巧妙,作者表達的思想就會順利傳達出來;而運用不恰當,則會使讀者產(chǎn)生誤解。可見,作文,特別是作一篇好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思維的清晰“表達”,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的指導、大量的訓練、學生不斷錘煉文字,不然怎么有賈島“僧敲月下門”斟字酌句的故事呢?
綜上所述,要想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并優(yōu)化他們的表達能力,僅僅具備大量文學知識積累還遠遠不夠,還應該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等綜合能力,而這些能力都需要教師們耐心引導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于洪.高中語文教學中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師范大學,2015(22):292-292.
[2]李敏.打開心靈窗戶激發(fā)閱讀興趣——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名著導讀[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6):75-76.
[3]胡建偉.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中學語文旬刊,2013(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