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
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是跨時代的呼喚,教育轉化后進生更是一個歷史性、永久性的話題。無私奉獻真誠的愛是做好差生工作的基礎。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學習態(tài)度、學習條件和個性特征都制約著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深度和鞏固程度。所以,雖然能力存在著個別差異,但能力低并不意味著學習成績必然差。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在于如何抓住學生的上進心……”,教師要藝術地掌握“愛”的技巧,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個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上做文章,從而成功地做好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工作。
關鍵詞:愛的教育;教育技巧;短中見長;觀察;因材施教;
一、抓住亮點、找到突破口
性格是人在適應和改造環(huán)境過程中不斷得到塑造的結果,是人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后進生由于生活、教育、家居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性格特征更為復雜,有些甚至怪異。特級教師丁有寬說:“教師水平的高低,不在于他帶出了多少學習尖子,而在于他轉化了多少后進生。”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只有了解情況,分析掌握他們的個性特點,才能對癥下藥,方能見效。
1、輕言提醒,行為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教者以自身的行為感染他們,這比任何微言大義的生動說教都要靈驗。雖說性格是可變的,但又比較穩(wěn)定。為了提高教育的效能,教師要常根據性格采取靈活而有原則的方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時,主要掌握他們各自的“亮點”,哪怕是通常人們不屑一提的小優(yōu)點:像喜歡干凈、會打球、喜歡畫畫、寫字認真等,在這一亮點上作文章,給其機會發(fā)揮,正面引導從而維護其自尊心,以加大推動力。教師要和后進生建立親密關系,多鼓勵,少指責,做工作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做到“揚長避短”,有計劃地采取針對性措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逐步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樹立信心,不能對其要求過高過急。“星星之火,可以燎源”,抓住亮點,及時鼓勵、多作表揚。以此作為教育轉化后進生的突破口,長此以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短中見長,投其所好。
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時期,缺少知識經驗,智力、體力、心理品質都未成熟,他們要認識世界和學習改造世界,離不開教師的指引。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提出要求,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通過分析,掌握了每個后進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后,對待缺點,要嚴格防守。其主要的是精于短中見長,激發(fā)學生的潛在的求知欲。正像任何人都有缺點和錯誤一樣,只要教師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差生都有他們的閃光點。倘若能夠合理刺激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長處,“投其所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習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二、熱愛每個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在師生關系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除了家庭成員外,接觸最多的要算是老師、同學了。所以學生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感受,很大程度受上與老師關系的影響很大。
尊重他人,委之以信任.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把自己的知識、才能和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能激起他們對教師的愛戴、尊重,他們就會熱愛教師,信賴教師,把老師的教導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相反,如果教師體罰、敵視學生,會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孤僻、冷漠、缺乏信心等不良品質。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喜歡聽話的、聰明的學生是容易的,但要熱愛淘氣的、不夠聰明的、有這樣那樣過錯行為的學生卻不容易。誠然,后進生對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許多困難,轉變后進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精力。缺乏愛心與精暴簡單的行為,是與十九大精神不相符的,是與師德相悖的。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不是挑學生,而是去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通過我們的工作去發(fā)展他們,提高他們,培養(yǎng)他們。這就需要教師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三、不懈觀察,防患于未然
由于后進生身上具有長期性的消極因素,他們的進步大多是不穩(wěn)定的。教師就要不懈地、細致入微地觀察他們的每一行動,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這是愛學生的最藝術的技巧之一。
一棵小樹,當它的樹干有了長歪的傾向時及早給予矯正,就會直;如果等樹干長粗了,想矯正也為時已晚了。后進生在轉化的過程中,教師的觀察發(fā)現(xiàn)很重要,有了不好的苗頭,及時處理,即使他們避免了犯錯誤,自尊心也不受到打擊。如果等他犯了錯誤,自尊心受到影響之后再去批評教育他,就會被動,有時還會一無所獲?!胺阑加谖慈弧?,才是從根本上愛學生。
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雖然瑣碎、累人,但如果因為我們的愛使他們的前途無限光明,這工作將是最有意義的工作。
總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后進”并不“差勁”。只有愛學生,學生才能愛你。家長才敬佩你,社會才認可你,有愛的教育才會永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張秀蓉.因材施教結碩果[J].當代兵團,2019(13):23.
[2]郭寶雙.堅守有愛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師[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