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清玲
摘 要:“新體系”是由中央音樂學院十多年來不遺余力地推廣一種不同于以往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的素質(zhì)型體驗式學校音樂教育體系,簡稱為“新體系”。文章從師生互動的三大原則及師生互動的多種的角度探究了“新體系”下,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分析其功能與價值。本文就新體系背景下小學音樂的師生互動的情況,以及在實驗學校教學中積累的教學思考,發(fā)表筆者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音樂;新體系;師生互動
目前,音樂并不是一門重點學科,但對于將來決心從事音樂事業(yè)的人來說,小學音樂處于整個音樂生涯的基礎階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階段。在小學音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講解,采用“填鴨式”教學,將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生硬地灌輸給學生,最終結果就是學生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即使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下教科書上的知識,卻依然無法理解音樂中的情感,造成教學效果低下。其中,缺少師生互動是主要原因。
新體系背景下的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課堂上教師為了活躍氣氛而使用的一種方式,由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新體系提出新體系背景下的師生互動是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過程,不僅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也獲得了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1]。新體系背景下的師生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發(fā)展,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
音樂教學新體系中師生互動的三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授課是教師方面的職責,而想要完成整堂課的教學目的,就必須要學生的積極配合,不然就會成為單方面的“填鴨式”教學。因此,教師應當遵循音樂新體系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體驗和師生協(xié)作放在音樂學習的首要位置,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聯(lián)動性,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性原則
音樂屬于藝術類學科。在新體系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能對音樂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還能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在大腦中建立音樂概念[2]。
整合性原則
音樂知識極其豐富,有樂理知識、演奏方法等等,學生將其背下來容易,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專業(yè)性,因此很難將其理解。如果知識較為散亂,學生學習起來就更為困難。因此,在音樂教學新體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整合散亂的知識,形成音樂知識體系,對其加強理解和運用[3]。只有這樣,師生互動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才能獲得進一步培養(yǎng)[1]。
音樂教學新體系中的師生互動
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
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整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而音樂教學新體系下的師生互動可以制造出歡快的課堂氣氛。歡快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的思考變得活躍起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多次進行師生互動,將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歡快起來。
多元的音樂活動
在新體系的課堂中,首先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再通過多種音樂活動讓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最后引導學生能自發(fā)的進行音樂遷移,遇到新的音樂學習時能自覺的建立音樂的體驗經(jīng)驗[4]。
“體態(tài)律動”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體系的教學方法。在新體系教學中,教師會經(jīng)常運用“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結合身體的運動去教音樂,讓學生進入音樂的情感之中,把音樂中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動作和聲音。而在教學過程中,建議使用奧爾夫樂器,比如木棒、串鈴、三角鐵等等,因為其多為精制的打擊樂器,比較適合小學生。
此外,除了奧爾夫樂器,教師還可以教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打擊樂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樂器的發(fā)音原理。比如在易拉罐中放沙子當散響,將酒蓋串起來當串鈴,把水桶當鼓類樂器等等。當學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打擊樂奏出一個自己設計的打擊樂合奏時他們的愉悅的心情一點也不亞于用真的樂器。這個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正好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將音樂化為語言
“以內(nèi)心音樂聯(lián)覺為重要的音樂能力”是音樂教學新體系的特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化音樂為語言,同學生進行情感互動,還可以通過語言引導學生,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的情景之中,最終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音樂來自自然,而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分不開的,把音樂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可以產(chǎn)生獨特的教學效果。比如說,我們正在教一首詩情畫意的歌曲,教師可以利用鋼琴伴奏優(yōu)美旋律作為情境的鋪墊,當前奏響起,引導學生去想象,再隨音樂把歌詞念出。隨著鋼琴旋律的起承轉合,學生語言的情感也會隨之變化,課堂通過音樂、語言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之中,深化對音樂的理解。
師生平等交流
音樂新體系提出:“師生互動是師生平等交流的過程?!庇械慕處煹囊魳诽熨x較高,對學生的領悟力要求過嚴,反而會使得教學效果不佳。普通學生和音樂學院的學生不一樣,他們沒有音樂教師那么高的音樂天賦,領悟力也沒有那么強,音樂學習只是他們提高情趣的一種手段。比如說唱歌,有的學生唱歌唱得不是很好,而且還較為內(nèi)向[5]。對于他們來說,在別人面前唱歌需要一定勇氣,當唱歌出現(xiàn)錯誤,教師的責問可能會讓他們今后不敢再唱歌。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錯誤有所包容,為其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
通過唱歌形成互動
音樂新體系是在引進國際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而柯達伊體系是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唱歌。唱歌是很重要的一項音樂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帶頭先唱,加上深情眼神及肢體動作,帶領學生進入音樂情境。學生一旦進入音樂的意境之中,感受到音樂中的情感,就會跟著老師一起唱出來。這種帶著真情唱歌是能夠觸及學生靈魂深處的,使學生能夠深化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
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教師要遵循音樂新體系所提出的要求,將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主體”,要給予學生更多發(fā)展自我、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營造出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放松,去接受音樂的熏陶。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這里教師需要注意通過引導與鼓勵,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排練活動中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驗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遵循新體系的要求,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以自主情感體驗為目標的教育方向,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音樂知識,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主動與教師互動交流,提高師生互動的頻率與效果,提升音樂教學質(zhì)量,最終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健康發(fā)展[3]。
參考文獻:
[1]王效靖.優(yōu)化課堂師生互動[J].新課程研究,2015,(02):17.
[2]劉堯.課堂師生互動研究述評[J].教育科學研究,2015,(06):32.
[3]于自春.淺析小學課堂師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資訊,2015,(14):52.
[4]袁田. 小學音樂課堂音樂基礎知識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對策[J].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7(1):188-189.
[5]應亦許. 和諧氣氛歡樂課堂——探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施策略[J]. 北方音樂, 2017, 37(18):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