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閱讀與寫作是英語學習中信息輸入和輸出的兩個必要階段,良好的信息輸入為寫作提供條件,教師通過文本的講解,仿寫指導以及提供給學生閱讀的素材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讀寫結(jié)合;寫作教學
【作者簡介】王良,江蘇省常州市市北實驗初級中學。
1.學生在學習英語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得閱讀者得天下”的思想盛行,因為中考閱讀總共占了 43 分,不管文章難不難,加上“運氣”成分總能或多或少輕松拿點分。相比之下,寫作就“費神”多了,因此學生缺乏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和信心,絕大部分學生對寫作有恐懼心理,更不用說自覺練習寫作了。
(2)寫作前,學生缺乏整體上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的能力,不知道如何下手來寫一篇作文,更不會先列提綱來謀篇布局。
(3)寫作時,學生總是把自己腦子里的中文用有限的英語句式和詞匯翻譯出來,根本不去管句法結(jié)構(gòu)對不對,詞匯運用得體不得體,導致“中式英語”遍布全文。
2.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我國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我也無可避免地被這一問題困擾著。一方面,教師備課、上課、編制教學案的任務太重,直接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認真批改學生的寫作;另一方面,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和信心,不會自覺地練習和修改寫作。
(2)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一直都是“重閱讀輕寫作”,很少有專門開設寫作課教學。忽視了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資源———優(yōu)美、地道的閱讀材料。
我校英語組已經(jīng)意識到“以詞匯和語法為中心”的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亟待解決,于是決定開展閱讀仿寫的策略研究。
長期以來,閱讀和寫作關系一直是許多語言學家研究個課題。在 20 世紀 80 年代左右,閱讀界和寫作界開始相互接觸,他們發(fā)現(xiàn),閱讀和寫作幾乎是兩個相同的過程,而且這兩個過程還相互作用。隨后,許多國內(nèi)外學者開始關注英語“讀和寫”的關系,并且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
克拉申 Krashe(1985:2- 19)提出的可理解性輸入假說(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理論,認為:“外語習得的關鍵是接觸大可理解的,有趣意義相關的目的語。沒有一定量的目的語的輸入,輸出難以產(chǎn)生?!?/p>
司托茨基(Stotsky)關于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做了大量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閱讀能夠有效地提高寫作技能,同時,寫作活動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她在調(diào)查結(jié)束后作結(jié)論說:“從其相互間的關系的研究和試驗研究都表明,閱讀經(jīng)驗似乎始終與寫作能力有關系,或者說始終影響著寫作能力?!?/p>
國內(nèi)關于以讀促寫的研究在探討閱讀與寫作關系的基礎上,我國的許多學者對以讀促寫也做了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朱秀全(2005:34- 36)在分析了寫作和閱讀的關系后,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更直接地掌握篇章結(jié)構(gòu),更有效地提高語篇分析能力,從而在寫作時能夠把握各類文體的框架結(jié)構(gòu)和寫作技巧。
徐浩、高彩鳳(2007)認為,以讀促寫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流暢,語法表達更準確,能夠促進學生的寫作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在國內(nèi)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對閱讀和寫作相互作用的研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2008 年,如何協(xié)調(diào)整合“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問題引起教學指導委員會與專家學者的注意。隨后,國內(nèi)一些學者和在職教育碩士才開始著手結(jié)合英語的教學實際進行實證研究如何有效地“以讀促寫”。
清華大學楊永林教授(2010)提出了基于“體驗式”學習的“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寫作教學方法。這一新方法為豐富大學英語寫作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師生動態(tài)交互、降低寫作焦慮、增加有效信息輸入量、激勵課外學習、提高寫作能力,提供了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選擇,引領了中國英語教學改革的新一輪浪潮。
1.重視文本的講解。關注讀中活動,為搭起寫作的 “腳手架”讀中活動是閱讀課中最重要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尋找主題句、關鍵詞,歸納段落中心到句法,詞法,修辭運用以及閱讀方法,篇章建構(gòu)和圖表信息分析等等,這些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意、結(jié)構(gòu),從而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列出關鍵詞、歸納組織語言材料、整理思路以及對于整體文章結(jié)構(gòu)的布局謀篇。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體裁多樣,題材新穎廣泛,語言真實生動,文化內(nèi)涵豐富,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教師設計的讀中活動還應該要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觀察語言的特性,從中獲得語言信息,吸收好的語言材料,把吸收的東西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膶懽鲀?nèi)容。教師可以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詞義配對、造句、選詞填空或給出一個關鍵詞使用的語境來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關鍵詞來造句或者寫短文。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句可以是重要的句型結(jié)構(gòu),可以是諺語俚語等,教師在分析好句子結(jié)構(gòu)后讓學生背誦或者默寫,讓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
下面,筆者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9 A Unit1Know yourself中的 Reading 教學為例,說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筆者要求學生進行略讀(skimming),回答兩個問題“Who are they? What do they do”。通過這個問題要學生學會瀏覽標題,段首,圖片等信息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緊接著引導他們運用掃讀(scanning)策略尋找文章中的特定信息,并進行追問“What are their qualities” 使他們由淺入深地理解文本。在學生理解文本后,讓他們互相探討如何來描寫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討論結(jié)束后我們形成了一張由人物為中心發(fā)散出第一層性格,由性格發(fā)散出具體事例的思維導圖。為這一類寫人的文章搭好腳手架,讓學生的寫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傊诔踔杏⒄Z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和文本間的邏輯關系,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積累寫作素材,總結(jié)出寫作思路和方法,形成一種體系化的寫作策略。
2.重視文本的仿寫。教師應該讓學生立足課文、充分挖掘文章的語言素材,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寫類似話題的文章。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種以教材文本為寫作背景和素材來源的寫作指導,使學生通過認真實踐和對文本素材進行提煉加工,形成一個有序的思維過程,鍛煉了學生的判斷、分析和歸納能力,也能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能寫,學生也逐步認知和獲得相關的寫作方法,形成寫作策略。
下面,筆者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9 A Unit2 Colours中的 Reading 教學為例,說明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首先通過色彩鮮明的一些圖片來學習如何表達顏色含義的句型,如:“Blue represents calm. Its also the color of sadness. It makes us feel peaceful…”緊接著要求學生用一種顏色來表達當時的心情:有的學生說藍色,因為作業(yè)太多。有的說紅色,因為興奮樂馬上要開運動會了;然后大家討論各自偏愛的顏色,通過討論這一話題學習prefer句型;隨后討論顏色在生活中的作用時我們又學習了remind sb. of sth. 和 have difficulty doing sth.等詞匯。在循序漸進的問答中學習了本課重要的語言點。最后我們的任務就要把課上學得這些詞語用到寫作中去。 我設計了給新家涂上自己喜愛的顏色并配上英文說明的小作文。為了使寫作內(nèi)容更多樣,我分別找了書房,臥室,餐廳和客廳四種房間的黑白簡筆畫,每位同學任選一幅先涂色再完成寫作任務。由于這個寫作任務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在寫得過程中又能很好的運用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一堂課結(jié)束展示時看到自己畫得漂亮的房間,以及配上的英文說明頗有成就感。
3.重視課外閱讀詞匯的積累。古人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讀書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才會揮筆自如,妙筆生花。 而英語寫作亦是如此。 在掌握了大量英語詞匯,豐富的語法知識后,如果再廣泛閱讀英文課外讀物,強化英文思維,將會對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國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學課程安排較緊密,學生幾乎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而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學生學習引導者的角色,筆者會選擇和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文章要求學生進行泛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遇到精美的句子可以摘錄下來,并熟記于心,以便日后英語寫作可以信手拈來,為己所用,這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定會穩(wěn)步提高。
英語閱讀課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語言知識的積累,還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所以,立足文本,吸收運用,并進行適當?shù)耐掝}延伸和拓展來開展寫作活動,可以達到以讀導寫、以讀促寫的目的。教師應靈活運用與合理開發(fā)閱讀課的教材資源,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始終貫穿于英語閱讀課教學中。
[1]呂春.以讀促寫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研究[J].赤子, 2017(07):270.
[2]詹愛蓮.以讀促寫——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新模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44.
[3]張彩紅.淺析以讀促寫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16(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