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洪
摘 要:在了解中學生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現狀和特點和探討中學生心理彈性與同伴關系、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基礎上,探索提升同伴關系的方法,增強中學生的心理彈性。
關鍵詞: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學業(yè)成績;高一學生
一、問題的提出
(一)選題背景
心理彈性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研究者發(fā)現在面臨同樣不利情境時,有些兒童和青少年能夠顯示良好的適應能力,而另一些兒童和青少年卻不能表現出良好的適應。在學校實際心理工作經驗中發(fā)現,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雖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卻在精神上面臨多重壓力。因此,提升中學生在遭受挫折和逆境時成功應對并迅速恢復的能力刻不容緩,這恰好是心理彈性的作用所在。學業(yè)成績和同伴交往是影響他們心理彈性水平的兩大重要因素,因此,調查學業(yè)成績、同伴交往與心理彈性的關系,并探討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和改善學生同伴關系的方法,讓學業(yè)成績和同伴關系成為中學生順利成長的保護性因素就尤為重要了,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意義所在。
(二)理論界定
1.心理彈性;2.同伴關系。
(三)研究目標及內容
本研究試圖在了解和掌握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心理測驗與統(tǒng)計分析方法了解在校學生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現狀、特點;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學業(yè)成績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心理輔導技術、心理教育實驗研究等方法探討提高學生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方法,使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成為心理彈性的保護性因素,增強學生心理彈性。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了解中學生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現狀和特點。
第二,探討中學生心理彈性與同伴關系、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
第三,探索提升同伴關系與學業(yè)成績的方法,增強中學生的心理彈性。
(四)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查閱相關文獻,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對課題的可行性進一步驗證,保證課題能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調查研究階段,采用“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同伴關系量表”了解中學生有關中學生心理彈性、同伴關系和學業(yè)成績的基本情況,撰寫調查報告1~2篇。
研究一:高一年級學生心理彈性狀況調查
1.目的:了解高一學生心理彈性特點及在性別、年級上的差異。
2.假設:(1)我校高一年級學生心理彈性在性別方面存在顯著差異;(2)我校高一年級學生心理彈性在年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二:同伴關系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
1.目的:了解高一學生心理彈性與同伴關系的關系。
2.假設:(1)高心理彈性被試同伴關系更好;(2)心理彈性與同伴關系呈顯著相關;(3)部分心理彈性因子與同伴關系因子呈顯著相關;(4)同伴關系對心理彈性有顯著預測作用;(5)部分同伴關系因子對心理彈性因子有預測作用。
研究三:學業(yè)成績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
1.心理彈性與學業(yè)成績顯著相關。
2.學業(yè)成績對心理彈性有顯著預測作用。
第三階段:研究干預階段。
研究一:學業(yè)成績對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
研究過程中以高一學生中考成績和心理彈性數據作為研究前測數據,在高一年級各選取兩個入學成績、心理彈性水平都基本一致,授課老師也基本一致的班級作為實驗班級,經過一年實驗干預后,對“前測—后測”數據進行檢驗,驗證學業(yè)成績對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
研究二:同伴關系對心理彈性的影響研究
實驗前先了解學生心理彈性、同伴關系的基本情況,作為實驗前數據;根據測評結果在每個班級分別選取同伴關系與心理彈性得分都很低的學生作為被試,利用團體心理輔導和個案心理輔導對其進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輔導,經過半學期輔導后進行同伴關系和心理彈性中期測試,根據中期測評結果對輔導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經過一學期的干預后,對被試進行后測,通過對“前測-后測”數據檢驗,驗證同伴關系對心理彈性的影響。
第四階段:課題總結階段,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個探索性研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將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系統(tǒng)和多方位的綜合研究:1.文獻綜述法;2.問卷調查法;3.準實驗研究方法;4.團體心理輔導與個案研究法;5.教學實驗法。
(六)創(chuàng)新之處
一是研究者身份方面,首次以中學教師身份對心理彈性進行研究,這將使本研究扎根于實際教育教學中,為有效探索增強中學生心理彈性的方法提供保障
二是研究對象上,本研究首次以番禺區(qū)中學高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這將使本研究結果更具本土性和針對性,為以后番禺區(qū)中學生心理彈性的相關研究提供研究基礎。
三是研究內容方面,心理彈性為目前心理學者研究的熱點話題,也是目前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研究結果希望能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一些借鑒。
四是研究方法方面,以往研究主要調查研究法,本研究重點將采用心理輔導技術和小組合作教學法探索心理彈性的干預技巧。
二、青少年心理彈性基本情況
(一)研究目的
了解高一學生心理彈性特點。
(二)研究假設
1.男生和女生在心理彈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2.不同班級間心理彈性存在顯著差異。
(三)研究被試
2013年7月,選取我校高一學生共462人進行施測,其中女生228人,男生234人;收回有效問卷443份,女生225份,男生218份,有效問卷約為95.9%。
(四)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
采用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該量表共27道題目,共有五個維度,包括目標專注、人際協(xié)助、家庭支持、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量表采用5點評價。量表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為0.85。本次重測信度為0.795。
2.同學關系行為困擾診斷量表
該問卷包括28道題目,分為與人交談困擾、交際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和與異性交往困擾四個維度,分數越高,說明在同學關系方面的困擾度越高。本次測量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4。
(五)施測及數據處理
將量表整理好并錄入心理測評軟件后,以班級為單位,在心理老師指導下利用自習課在學校計算機室進行測評。
(六)研究結果
1.高一學生心理彈性整體情況分析
由表1我們可以看到,我校高一學生心理彈性水平總體上比較好,總體上相對低于胡月琴和甘怡群(2008)的結果,但還是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此結果還算令人感到欣慰。五個因子中平均得分最低的是積極認知,說明高一學生還不夠樂觀,對逆境有畏懼情緒,得分最高的是人際協(xié)助,表明學生感受到的支持力度還是比較高的。
2.心理彈性和同伴關系困擾在性別方面的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總體來看(表2),男女生在心理彈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心理彈性明顯高于男生,另外,男女生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得分明顯高于男生。
3.心理彈性和同伴關系困擾在班級方面的差異
運用方差分析發(fā)現,高一年級各班在心理彈性總分及各個因子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赡芘c我校學生入校時分別采取隨機分班的做法有關系。這對我們進一步探討提高心理彈性的被試選擇上是很有幫助的,可避免出現樣本差異性過大。
(七)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女生的心理彈性顯著高于男生,進一步分析發(fā)現,女生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方面得分明顯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跟女生善于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情緒調節(jié)有關,所以女生在遇到困境時也更加的積極樂觀。
(八)本章結論
1.我校高一學生心理彈性水平總體上比較好。
2.男女生在心理彈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心理彈性明顯高于男生。
3.高一年級各班在心理彈性總分及各個因子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1]劉旺發(fā).留守兒童心理朝性和主觀幸福感的團體輔導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
[2]李想.基于心理初性的幸福課程實踐:國外的經驗與啟示[D].南昌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