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家校合作漸成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熱點。然而,家校合作呈現(xiàn)出不均衡性發(fā)展,不僅存在學校之間的差異,甚至同一所學校的不同活動也會出現(xiàn)部分活動家長積極參與,而另一些活動響應者卻寥寥的現(xiàn)象。這些差異通常被歸因于家長觀念或素質(zhì)存在校際差異,或者某校學生家長的觀念落后、素質(zhì)不高。令人遺憾的是,站在學校的角度批評家長觀念落后或者素質(zhì)不高,讓我們忽視了家校合作的互動性。
一、家校合意是家校合作的行動起點
合作是指當事人各方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聯(lián)合行動,達成共識是合作行動的起點。家庭的孩子正是學校的學生,盡管家庭與學校具有如此天然的合作基礎,但真正的聯(lián)合行動還需要雙方有合作的意愿和意思表示,即合意。
江西省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教師更希望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其參與熱情高于家長,而家長更看重自己的孩子在家學習,參與度是教師的幾倍??梢姡瑢W校和家庭并沒有想到一塊去。隨著地區(qū)和學校間的相互交流增多,不少家校合作活動正在被越來越多地借鑒和模仿。然而,同類屬性的學校家校合作水平不一樣;同樣的家校合作活動,在不同學校的家長參與率和活動效果差異顯著。誠然,這些差異既有家長的學歷、工作和年收入以及家庭所處的社區(qū)環(huán)境等家庭差異的影響,也有校長領導力、行動起點和學校文化以及教師開展活動的技術等學校差異的影響。但掩藏在其背后的基礎性問題則是家校合意問題。以小學生家長給孩子的家庭作業(yè)簽字為例,在不少學校實施順暢,而在另一些學校則招致家長批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和教師對家長簽字的認識和意愿差異,即究竟是教師偷懶還是家校共同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教師本意上不是為了自己偷懶,家長也不認為教師是為了甩責任,家校形成基于兒童成長的合意,家校合作才能順利展開。
二、家校合意需要在營造合作的氛圍中培養(yǎng)
首先,對家長和教師分別開展培訓。一般而言,多數(shù)家長沒有教育的專業(yè)背景,關于家校合作的觀念相對落后,更容易抱持家校分離的觀念。因此,家校合意的培養(yǎng)首先要從提高家長的意識和認識開始。目前,很多學校獨立或者聯(lián)合社區(qū)建設了家長學校,要求“學生入學,家長入?!?,并在課程規(guī)劃、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等方面運行良好。另一方面,不少教師和學校對家校合作的意義認識不足,甚至感到擔憂,秉持“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家校分離理念。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對教師和校(園)長的專題培訓。
其次,營造家長友好型學校。調(diào)查顯示,阻礙學校和教師開展家校合作的學校因素顯著高于家長意愿、家長文化程度等因素,學校對家長參與存在大量的擬制機制(吳重涵,張俊,王梅霧,2014)。家校合作常常被學校說成“家長配合學?!?。該語境下的家校合作暗含著學校優(yōu)先的假設,對家長而言,則可能意味著他們只是被當作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被學校征用。比如學校熱衷于集體性活動、家長志愿者活動、學校主場活動,致使個體家長的需求未受到應有關注。如果家長進入學校參加集體活動,能夠得到清晰引導和妥善安頓,或者及時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就能感受到更加自在。如果學校為家長參與設計靈活的時間和活動計劃,讓具有不同才華的家長都有貢獻的機會,則家長會感受到自己受歡迎。家長感受到自在和受歡迎,他們更容易有與學校和教師合作的意愿。
第三,透過家校合作的活動培養(yǎng)。合意需要通過持續(xù)的、高質(zhì)量的家校合作活動來培養(yǎng)和鞏固。家長和教師通過培訓而提高的認識和意識,還需要通過在活動中的體驗來強化和鞏固。調(diào)查顯示,教師和家長在行動上的參與程度都不高,高參與水平的教師和家長分別為26.5%和22.8%(張俊,吳重涵,王梅霧,2018)。因此,學校在面向全體兒童和家庭開展集體性家校合作活動的同時,還要面向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和家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于個體家庭的活動,通過“做中學”的自我教育過程,來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從而改善家庭育兒環(huán)境和學校育人環(huán)境。
三、避免家校合作中的“虛情假意”
首先,被“做”出來的假合意。即便沒有形成合意,依然可能“做”出家校合作的活動來。一些學校為了活動而搞活動,家長疲于應付,就是典型的貌似合意。在某些“小手牽大手活動”和“親子活動”中,家長遭到孩子的強制而硬著頭皮上,是我們假想的合意。這些活動由于并非出于真實的家校合意,難以實現(xiàn)活動目的,甚至會讓家長感到反感。
其次,“集體獨白”式的假合意。教師關注全體學生,而家長重視自己的孩子,這種立場差異,使得學校更愿意開展集體性家校合作活動。在集體性活動中,背景和需求各異的家長往往被要求按照統(tǒng)一標準行事。家長迫于孩子在學校的壓力又不敢不來,只好勉為其難地參與其中,家校合作的活動成為一場各人陷入了各自思維、情感中的“集體獨白”,并沒有形成真實的合意。
再次,被“代表”的假合意。目前,學校普遍設立了家委會,家委會在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溝通學校與家庭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經(jīng)選舉產(chǎn)生或由班主任選定的家委會成員,往往是家長中的精英人物,他們具有更高的學歷和社會地位、更多的資源和時間、更好的經(jīng)濟狀況和表達能力。他們在家校合作活動中變得活躍,掌握了制造共識的話語權。而那些低經(jīng)濟社會地位家庭慢慢地就被邊緣化,而成為旁觀者。這里的合意最多只是家長“代表”和教師之間的合意,它使家校合作有成為“少數(shù)人的游戲”的危險的可能。
(作者單位:江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 ?敖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