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與朱元思書》;注釋;完善
語言是發(fā)展的,現(xiàn)代漢語中除了少數(shù)基本詞匯的意義與古代漢語相比變化不大外,其余一些詞的含義多有程度不等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要掌握一定的訓詁方法,審慎鑒別古今詞義的不同,避免誤注誤釋。但目前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釋還存在一些問題,其質(zhì)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下面以人教版初語教材《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幾個注釋為例進行說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教材注釋解釋“甚箭:甚于箭,比箭還快?!彼坪鯇ⅰ吧酢崩斫獬闪丝焖?、迅捷,但“甚”字并無此義。況且將“甚箭”理解為“甚于箭”的話,那么“甚箭”就成了述補結構,與下句的述賓結構“若奔”就不相對應了,明顯不符合駢文兩兩相對的要求。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一篇著名的寫景駢文,全文句式整齊,多為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和諧。正因如此,可從駢文的句式入手來探求“甚”的確切意義。從“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看出,“急湍”與“猛浪”為偏正結構的短語,“箭”與“奔”為名詞(“奔”是奔馬),它們都兩兩相對,構成同義對文。根據(jù)漢語同義對文的特點,可以推斷“甚”與“若”的意思應該一樣,即“甚”應為好像、如同的意思。此處有著名語言學家徐仁甫的《廣釋詞》為證:“甚猶‘如,內(nèi)動詞。吳均《與柳惲相贈答》:‘歲去甚流煙,年來如轉軸?!酢缁ノ?,知‘甚猶‘如也。又:‘思君甚瓊樹,不見方離憂。謂思君如瓊樹?!睋?jù)此,教材中此處關于“甚”的注解應當糾正。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本渲嘘P于“轉”字的意思理解常使學生感到困惑。教材是這樣注解的:“轉,通‘囀,鳥叫聲。”這個注解固然尚可,但學生對其只能死記硬背,不能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兩句結構上對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推出“轉”字的意思。請看表動物的“蟬”“猿”相對,表數(shù)詞的“千”“百”相對,“不窮”與“無絕”兩個短語也構成對文,表示“沒有停止”的意思,這樣就不難發(fā)現(xiàn)“轉”與“叫”也處在對文位置上,詞義應該相同。再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便可推知“轉”跟“叫”的意思相同,應當解釋為“叫”,此處指蟬叫。
教材注解認為“轉”通“囀”,是由于不了解“轉”字詞義演變所致?!墩f文解字·車部》:“轉,運也?!庇捎密囘\輸這一本義可引申出轉變、轉移、婉轉、婉轉唱叫等引申義。如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里的“哀轉”是悲哀婉轉的意思,“轉”即婉轉義。而下面三個例句中的“轉”則是婉轉歌唱、婉轉鳴叫的意思,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舞館識余基,歌梁想遺轉?!痹 冻曛軓氖峦Mひ娂摹罚骸耙滦溟L堪舞,喉嚨轉解歌?!薄段饔斡洝返谑呋兀骸芭R堤綠柳轉黃鸝,傍岸夭桃翻粉蝶?!焙喲灾?,“轉”本來就有婉轉發(fā)聲的意思,“囀”則是一個后起字,注釋將兩者說成通假關系是不確切的。因而,課文注解應改為:“轉,同‘囀,叫聲,這里指蟬的叫聲?!?h3>三、經(jīng)綸
“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教材注“經(jīng)綸世務者:治理政務的人。經(jīng)綸,籌劃。”教材編者在翻譯時將“經(jīng)綸”譯為“治理”,在注解中又將“經(jīng)綸”解釋為“籌劃”,而“治理”和“籌劃”二者的意思并不相等?!爸卫怼笔恰肮芾?、統(tǒng)治”的意思,“籌劃”則是“謀劃”之義,即想辦法、定計劃,二者的區(qū)別顯而易見。
“經(jīng)綸”究竟是何意?先來說“經(jīng)”?!敖?jīng)”有治理義,《字匯·系部》曰:“經(jīng),經(jīng)理?!薄吨芏Y·天官·大宰》:“以經(jīng)邦國,以治官府?!薄敖?jīng)”與“治”相對,可見“經(jīng)”是“治理”的意思。俗語“經(jīng)世致用”的“經(jīng)”也是治理的意思。再來說“綸”。“綸”也有治理義,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綸,經(jīng)理也?!薄兑住は缔o上》:“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孔穎達疏:“綸謂經(jīng)綸牽引。”《文選·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中“經(jīng)綸草昧”張銑注:“綸,理也?!敝祆洹吨杏拐戮洹罚骸敖?jīng),綸,皆治絲之事。經(jīng)者,理其緒而分之;綸者,比其類而合之也?!?/p>
同為治理義的“經(jīng)”“綸”常以同義復詞“經(jīng)綸”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后漢書》卷八九:“自后經(jīng)綸失方,叛服不一,其為疢毒,胡可單言!”《晉書》卷八六:“夫法制所以經(jīng)綸邦國,篤俗齊物,既立必行,不可洼隆也?!薄读簳肪矶唬骸颁〇|晉王茂弘經(jīng)綸江左,時人方之管仲?!蓖?,《與朱元思書》中“經(jīng)綸世務者”的“經(jīng)綸”也屬同義復詞,應譯為治理。因而教材注解宜修訂,以使譯注前后一致,方便學生識記。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的“寒樹”,教材是這樣注解的:“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睂ⅰ昂畼洹钡摹昂崩斫鉃楹?,再引申出有寒意,似有望文生義之嫌。如果按照課文注解來理解的話,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的“寒山”就成了“使人看了有寒意的山”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王力先生說過:“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詞的意義是被社會制約著的。”這啟示我們不能離開語言的社會性去孤立地就詞解詞,而應把語詞的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據(jù)此,我們來看一些跟“寒樹”結構類似的詞語,《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五十》:“是以迅風陵雨,不謬晨禽之察;勁陰殺節(jié),不凋寒木之心。”許渾《送薛秀才南游》:“繞壁舊詩塵漠漠,對窗寒竹雨瀟瀟?!绷谠对缑贰罚骸昂⒆N落,何用慰遠客?!倍鸥Α犊尥跖碇輶唷罚骸按涫黼p表,寒松竟后凋?!鄙厦婢渲械摹昂尽薄昂瘛薄昂ⅰ薄昂伞?,細加揣摩,其“寒”字皆有耐寒不凋之義。“寒木”等詞的意思應分別是耐寒不凋的樹木、竹子、梅花、松樹。由此可知,《與朱元思書》中“皆生寒樹”的“寒樹”,應當是“耐寒常綠之樹”的意思。“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說的是富春江兩岸的高山上到處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松柏,體現(xiàn)了富春山水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郭在貽.訓詁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徐仁甫.廣釋詞[M].北京:中華書局,2014.
作者簡介:劉麗芳(1982—),女,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蛟川書院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