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松
摘要:課程設計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提出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課程設計、加強指導、加強互動交流、改進考核方式以及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等措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從而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同時提出的改革措施為強化課程設計教學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課程設計;垃圾填埋場;互動交流;考評方式;實踐環(huán)節(jié)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0-0065-02
一、引言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是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主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固體廢物污染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是配合理論教學設置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連接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生產實際的橋梁[1]。通過解決相對復雜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我校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于2013年起設置了《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紤]到實際應用、背景知識要求等因素,選擇生活垃圾填埋場作為課程設計的主題[2]。提交成果的形式是設計說明書和圖紙。設計說明書內容包括:背景資料、填埋場選址、有效庫容及面積、基底與防滲襯層系統、滲濾液導排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填埋氣導排及處理、表面密封系統、監(jiān)測系統等。圖紙包括:場區(qū)平面圖、剖面圖、防滲導排系統布置圖等。
二、課程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結近年來《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的教學經驗,發(fā)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學時數不足。目前我校《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安排時間為12學時。學生在該時段內同時開展其他課程設計,且部分學生在準備考研等,在課下能夠投入的時間精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資料收集、工藝比選、參數計算、工程制圖、說明書編寫等內容存在一定困難,難以保證設計質量。
2.設計質量不高。設計說明書的常見問題包括:垃圾填埋場選址、工藝選擇等事項論述過簡,核心內容設計不充分,參數取值不當、計算粗糙等。工程制圖存在過簡、不規(guī)范等問題。同時,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研究不夠,不能充分利用資料。垃圾填埋場課程設計的特點是涉及知識點較多、較雜,而學生們識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同時,固廢填埋場的相關資料不多,可借鑒的內容較少。
3.互動交流不夠。充分的互動交流是提高課程設計質量的必要前提。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布置設計任務、進行課堂講解后,學生們會在教室內開展設計,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實踐發(fā)現,大多數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較少,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也不夠,這反映出學習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的問題。
4.考評方式不合理。考評是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的手段,對設計有重要的導向作用[3]。最初,學生成績的評定依據出勤率、設計說明書和圖紙質量,而且后兩者的比重更大。然而,僅憑出勤率及最終設計成果,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投入情況。設計說明書、圖紙存在機械修改甚至抄襲的現象。而不合理的考評方式也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公正性,進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真正發(fā)揮導向作用,有必要進行改進。
三、課程設計教學改革途徑
針對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我們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的教學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1.提前著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與課程設計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有意識地將二者緊密結合,既延伸了課程設計的過程,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在《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開始時,將設計指導書發(fā)給學生,使他們提前了解任務要求。在講授“固體廢物的填埋處置”章節(jié)時,針對課程設計涉及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思考如何將它們應用到設計中。課程設計的部分內容,如工程背景資料收集、填埋場選址、填埋場有效庫容計算等,在授課階段以課下作業(yè)的方式布置完成。學生提前完成了這些內容,在課程設計階段能夠將時間、精力集中在核心內容上,如防滲系統的設計、滲濾液導排系統的布置、滲濾液的處理等,分散了課程設計的任務量??梢哉f,構建緊密的教學與課程設計聯系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時不足的問題。
2.明確任務,加強指導。生活垃圾填埋場設計中涉及的內容多、知識點雜,學生在較短時間既不能面面俱到,也難以抓住重點。因此,指導教師需要合理控制設計的廣度與深度,明確設計任務并突出重點。為此,我們編寫了設計指導書,綜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填埋場設計要求、學時等因素,合理設置設計內容及深度。在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開始時,針對設計內容進行專門講解。突出防滲襯層系統、滲濾液導排系統、滲濾液處理系統、表面密封系統等重點內容,并進行細化。例如,防滲襯層系統要求說明防滲材料的規(guī)格與配置、邊坡防滲設計等,滲濾液導排系統要求明確管道布置形式、管徑等。
為解決填埋場設計資料不足的問題,我們收集整理了相關的設計規(guī)范、手冊、書籍等,分發(fā)給學生。講解設計內容時,對設計規(guī)范的重點條文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學生依據規(guī)范、標準開展設計,增強規(guī)范意識。相關條文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垃圾填埋場涉及的實際問題及解決方案,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往屆學生設計中好的做法以及常見的問題,是教師指導設計的重要資源。為此,我們對往屆學生的設計進行總結、梳理,提煉出好經驗“正面清單”和常見問題“負面清單”,將其應用于設計指導中。
3.加強互動交流。首先,在設計過程中增加學生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將全體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分配不同的專題,按進度、分階段開展匯報交流。各組學生介紹設計經驗,提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由全體師生進行討論。這樣的方式既有利于發(fā)現問題,拓寬設計思路,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其次,增加了中期檢查環(huán)節(jié)。在設計進行到一半時開展檢查,及時發(fā)現問題,關注設計進度,督促學生完成設計任務。
4.改進考評方式??茖W、準確地評價課程設計成果,是提高學生設計積極性和提高課程設計質量的有效手段。為進一步考察學生的實際投入與收獲,我們在課程結束時增加現場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查閱設計說明書、圖紙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互動,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解答,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習效果。同時針對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要求學生改正后重新提交??荚u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在課程設計開始階段即告知學生。在評定設計說明書、圖紙的成績時,也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使學生的設計工作有依據。
5.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缺乏實踐經驗是制約學生設計能力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將垃圾填埋場的重要知識點滲透其中,使學生獲取更多的實踐知識,從而進一步延伸課程設計的全過程。在實踐活動進行之前,開展專門的講座,使學生明確實習目的,了解背景知識,并可以結合課程教學、設計內容,在實習中主動關注重點內容。比如,在垃圾填埋場實習時,提示學生關注以下內容:填埋場的規(guī)模與庫容、平面布置、分區(qū)與高程、防滲系統、滲濾液的收集與導排、滲濾液的水量與水質、滲濾液的處理、填埋氣體的產生與處理、表面密封等。
四、結束語
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往往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成了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針對學時數不足、設計質量不高、互動交流不夠、考評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進措施。總之,提高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要求教師高度重視,精心準備,并且將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形成過程管理。
參考文獻:
[1]高陽艷,郝艷紅,孟濤.《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的改革探討[J].高教學刊,2015,(18):141-142.
[2]楊列,陳水平,劉艷麗.《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工藝設計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246-247.
[3]劉宇紅,白潤英,宋虹葦.關于給水排水管道系統課程設計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