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凌艷藍 周洋 黎佳琳
摘? ? 要: 本文主要基于體驗式教學理念,從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需求角度策劃和實施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數據顯示,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對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策劃在模式上應更富交際性與互動性,在內容上應更具即時性與趣味性,在設計上則應更具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能力? ? 體驗式教學? ? 交換生
一、引言
隨著中國—東盟國際教育合作的深入發(fā)展,廣西許多高校都采用“交換生項目”與東盟國家知名高校建立起教育合作項目。交換生不同于語言生或學歷生,需要在較短的交換期(從半年到一年不等)里高效地學習中國語言文化,在適應異國文化生活的同時,完成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由于涉及交換生在華的切身生活和教育滿意度,因此如何在課時不充裕的情況下讓交換生盡快并盡可能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掌握必要的交際知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雙方高校關注的焦點。
二、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實踐回顧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熟練且恰當地應對和適應各種由不同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構成的多元環(huán)境的能力(Fantini & Tirmizi,2006)。換句話來說,就是有效且適當地與不同于自己語言和文化的人交流的能力。為幫助國際學生適應新生活,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多高校都會開設“標準漢語”和“中國文化概要”等基本課程。雖然語言強化訓練能使留學生較快地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但不足以使他們從容應對交際中的風俗習慣,從而更好地融入在華生活。同時在有限的課時內,講座式的文化灌輸很難使留學生真正理解煩瑣而情境化的文化習俗。因此,在實際交際中即便遇到文化差異問題,留學生們也難以有所調整,容易造成跨境學習初期的適應障礙。對剛出國的留學生而言,一旦發(fā)現自己與人交流存在障礙,就容易產生困惑、挫敗、失望的心理,從而造成跨文化交際失敗甚至進一步退縮。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基于學習者親身實踐反思的體驗式教學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基于約翰·杜威、庫爾特·勒溫等的教育理念,大衛(wèi)·庫伯(2008)提出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對體驗式教學與基于經驗學習的四個過程進行了創(chuàng)新應用,得出了“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四階段理論。教師應圍繞四個學習階段,引導學習者在自主學習中完成反饋與調整及經歷與認知。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通過參與不同活動,增加互動對話,突出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及時性,在提高語言能力的同時完成知識的內化,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此外,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轉變以往課堂上的師生關系。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應因材施教,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選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高效、科學地實現教學活動目標。
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在留學生領域開始嘗試基于體驗式教學的文化體驗活動教學,涌現出大量相關理論模式和培養(yǎng)框架研究。文化體驗活動是一種通過行動體驗將文化知識內化,從而獲得交際實踐技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法(侯磊,2016)。即通過體驗式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實施,幫助交換生在“做”的過程中直觀感受中國文化習俗,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建立起情感的連接,最終以開放、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雖然文化體驗活動教學因教學方法的實踐性、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而受到留學生們的廣泛歡迎,但有關活動的實際策劃實施及相關數據分析的實證研究并不多見。此外,文化體驗活動教學應從真實交際情境中文化意義協(xié)商角度考量,盡可能多地使中國學生參與活動,使文化活動不僅呈現出體驗性,還呈現出真實性、交際性與互動性。再者,雖然文化體驗活動教學以學生為課堂實踐主體而策劃實施,但任何成功的教學都應是師生有效溝通的結果,因此文化體驗式教學活動的策劃應充分考慮留學生的教學需求,從而使活動更富成效性。
三、研究問題及方法
(一)研究問題及研究對象
在上述理論及實踐發(fā)展回顧的基礎上,本研究基于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設計理念,以廣西科技大學31名越南留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29名,男性2名;漢語學習經歷皆為4個月),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策劃和實施,對如下問題進行調查:
1.交換生對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策劃有什么需求?
2.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能否促進交換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
(二)研究方法及實施
研究主要采用兩項問卷調查,即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需求調查和跨文化意識問卷調查。前者旨在了解交換生目前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掌握情況及他們對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本身及內容、方式的需求,后者意在了解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要素的看法??缥幕庾R問卷調查于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實施前后共發(fā)放兩輪,分別在2019年2月底和2019年5月初,以便觀察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活動前后的變化情況。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需求調查則于2018年12月活動策劃前發(fā)放。兩項問卷皆采用英文編寫,以“回譯”方式進行多輪檢查。
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需求調查問卷根據體驗式教學活動文獻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要素相關文獻的理解自編,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受試人員的人口統(tǒng)計信息;第二部分包括4個關于越南交換生漢語掌握情況的題目;第三部分包含6個關于中國文化了解情況的題目;采用部分共6個題目,是關于越南交換生對活動的組織方式、實施地點、活動頻率等的需求(見表1)。
跨文化意識調查問卷主要采用Chen和Starosta(2003)開發(fā)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除因實際情況對部分題目的語言表述做了輕微調整外,還分別在前后測中各自增加了一個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構成要素和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建議的開放性問題??缥幕舾卸攘勘斫浻蒀hen和Starosta多次測量研發(fā)而成,并在多個國家的測試中顯示出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因此具有相當的效度和信度保證。問卷由24個題目構成,測量了跨文化意識的5個重要維度,即互動投入(7個)、尊重文化差異(6個)、互動信心(5個)、互動享受(3個)和互動專注(3個)。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策劃需求
問卷漢語學習情況部分調查結果顯示,54.84%的越南交換生學習漢語的首要目的是達到所在越南高校的漢語課程要求,同時93.55%的交換生認為自己難以流利地使用中文進行交流,需要借助肢體語言或英語達到溝通的目的。中國文化掌握情況部分的調查結果顯示,交換生對中國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政治經濟等各項了解均不多,其中65.4%的學生希望通過活動增進對中國風俗習慣的了解。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實施需求部分的調查結果顯示,46.2%的交換生希望在課堂上與中國學生一起以活動的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80.8%的交換生愿意參與此類活動。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項目組在本次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策劃中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活動應滿足交換生的語言學業(yè)需求,以較正式的課堂模式開展,在文化學習過程中側重語言實踐的策劃。其次,活動主題應側重中國文化習俗,圍繞傳統(tǒng)節(jié)日、追星文化、飲食文化等越南交換生感興趣的主題開展。最后,每次活動均應邀請與越南交換生同等數量的中國學生參加,以中國文化理解為主,以中越雙方學生的意義協(xié)商互動為主要實踐方式?;顒硬襟E如下:1、活動導入,主持人通過播放相關主題的圖片、視頻等素材使交換生對每次活動主題有一定的了解;2、文化體驗,越南學生在中方學生的幫助下親自體驗該項中國文化習俗(比如在春節(jié)民俗體驗活動中,越南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寫春聯、包餃子等);3、體驗分享,越南交換生分享自己的活動收獲與感悟。此外,每三次主題活動完成后,進行一次相關文化知識的回顧和問答活動,以檢驗交換生的文化學習成效。
(二)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對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的影響
項目組利用SPSS18.0對交換生活動前后跨文化意識問卷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均值數據顯示,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后,交換生在跨文化意識及各項維度上均有微弱的正向變化(表2)。
表2數據顯示,參與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前后,越南交換生的跨文化意識總體水平變化不大(活動前Mean=3.68,活動后Mean=3.77),其他五項維度的變化較小,但活動前后各項維度的均值分布呈現出較高的相似性。除“尊重文化差異”(活動前Mean=4.10;活動后Mean=4.30)一項外,越南交換生的跨文化意識總體水平及其他四個互動維度的均值均不太高(活動前3.22-3.88;活動后3.47-3.91),在“互動信心”(活動前Mean=3.22;活動后Mean=3.47)和“互動專注”(活動前Mean=3.32;活動后Mean=3.65)上尤為薄弱,說明越南交換生的跨文化意識總體發(fā)展狀態(tài)一般,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應特別注意交際互動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增強他們在互動中的投入度、專注度、信心度和享受度,推動跨文化意識及交際能力發(fā)展。這與項目初始提出的活動應盡量從真實交際情境中的文化意義協(xié)商角度進行策劃的考量是一致的。此外,從活動前后數據變化看,“互動享受”維度的均值變化尤為微弱(活動前Mean=3.88;活動后Mean=3.91),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說明本次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策劃與交換生的活動需求存在一定的距離,未能使交換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愉悅,仍需進一步改進??傮w而言,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對交換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是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
五、研究啟示
本研究基于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的設計理念,以廣西科技大學越南交換生為研究對象,在對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需求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策劃并實施了兩個月的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通過活動前后兩次跨文化意識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及活動觀察記錄發(fā)現,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對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為使活動更富成效性,今后活動在策劃和實施中應更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活動模式應注重中外雙方學生意義協(xié)商的引導,增強交際性與互動性?;顒討灾袊幕睦斫鉃橹骶€,以漢語為意義協(xié)商的實施方式,注意活動組織者在活動中身份、角色的轉變,引導中外雙方學生自主交流,幫助交換生在意義協(xié)商中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構建。在活動實施過程中,組織者和中方學生應注意活動節(jié)奏的把握和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及語速的適當控制。尤其在文化導入部分,組織者可將單向的文化內容性灌輸轉化為雙向的意義協(xié)商,比如可通過注意交換生對文化介紹的反應情況,抓住真實交際中的信息差,及時引導交換生通過向中方學生提問等方式弄清楚介紹的文化內容,將語言實踐與文化學習更密切地結合起來。
其次,活動內容應重點選擇與交換生實際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增強即時性與趣味性。雖然需求調查發(fā)現交換生最想了解的是中國文化習俗,但文化習俗是個龐大的體系,對于來華學習時間有限的交換生而言,要在短期內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活動內容的策劃應重點關注與交換生生活適應與學業(yè)適應相關的文化習俗。比如通過活動策劃幫助交換生了解所在省市的特色民族文化、交友方式,所在高校的上課模式、考試機制等,使交換生感受到活動的即時功效性與趣味性,否則離現實生活過遠會減弱他們的參與興趣。
最后,活動設計應與交換生的語言及文化課程緊密結合、相互補充,從而更具系統(tǒng)性、完整性??缥幕浑H能力發(fā)展是一個長期進程,雖然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有助于交換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正向發(fā)展,但零散的幾次活動促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只有將體驗性的實踐活動與相關課程有機結合,互為補充,互為促進,才能使體驗式文化互動活動發(fā)揮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Fantini, A., & Tirmizi, A.. Explor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orld Learning Publications[EB/OL]. http://digitalc-ollections.sit.edu/worldlearning _publications/1,2006.
[2]大衛(wèi)·庫伯,著.王燦明,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源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侯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留學生文化體驗培養(yǎng)模式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6(4):41-45.
[4]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In L. A. Samovar and R. E. Porter(Eds.)[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pp. 344-353). Belmont, CA: Wadsworth, 2003.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基于CBI模式下跨文化交際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與實踐——以與越南交換生‘社會熱點討論為例”(項目編號20181059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