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始終是課堂的主導,游戲是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存在的,不能夠為游戲而游戲,把英語課堂變成游戲課堂。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教學內容為依據(jù),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點選擇合適的游戲形式,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游戲;有效應用
英語教學游戲活動,能使枯燥的英語句型操練變得簡單明晰、趣味無窮,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習、掌握、鞏固、復習和運用所學知識,使語言學習富有實用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有利于學生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養(yǎng)成大膽說英語的習慣,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其學習效率;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促進“Simon Says”等游戲都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自信心十分有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把游戲恰當?shù)匾胝n堂,并充分發(fā)揮教學游戲的作用。為了能使英語教學游戲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游戲的設計要有趣味性和競爭性。
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就可使學生在學習時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和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課堂上開展英語教學游戲也正是為了借助游戲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還應具有新穎性和競爭性,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形成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例如,“連接身體部位游戲”“排兵布陣”“動作比賽”等。必要時,教師要將如何做游戲示范給學生看,這樣學生明確他們要干的事情,就不會混亂了。
另外,游戲的規(guī)則要有激勵性和可控制性。如像“圣誕老人”游戲,“圣誕老人”要問孩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Christmas?”孩子回答“I would like something(形容詞)”圣誕老人要滿足孩子的愿望“Here is a(形容詞)thing.(裝作給“孩子”禮物)It is a(物品名稱)”。為了保證游戲的有效性,要對這類游戲規(guī)定其范圍。如在游戲開始前和學生想出一些游戲中要用到的形容詞以及物品名稱。這樣,就能使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效率得到保證。設計這類游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積極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發(fā)展其聽和說的技能,同時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成功的樂趣。為了使游戲活動活潑有序,在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方面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
二、 游戲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小學英語教學游戲不僅能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愉悅身心,還能使其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最終形成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教學游戲,使游戲為語言知識的學習、掌握和運用服務。例如:當學生學習了鐘點及日期的表示法后,教師便可組織孩子們做“現(xiàn)在幾點鐘”和“今天是幾號”等游戲。這類游戲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當然,教師設計游戲時還要注意語言情景的科學性和語言運用的準確性。例如:教學“Whats your/his/her job?”或“Is he/she a teacher?”等句型后,如果讓幾個學生分別裝扮成教師、醫(yī)生、學生、護士或工人的模樣,然后做“問一問”“猜一猜”等游戲,這種明知故問的游戲情景本身是違背常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這種毫無語用價值的教學游戲。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三、 游戲的安排要注意適時性和漸進性
小學生模仿性強,情緒活潑,但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語言技能訓練的需要適時安排有針對性的教學游戲。如在學生剛學完大量食物名稱后,組織他們展開“Whats missing”“memory game”“傳話游戲”等,這樣不僅能使游戲有效地為英語教學服務,同時又能消除學生在語言學習和訓練過程中產(chǎn)生的身心疲倦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圍繞某一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語言技能的訓練開展多個教學游戲,一定要注意游戲內容和要求的漸進性,即體現(xiàn)由易到難的原則。例如孩子們學完水果后,針對訓練學生聽的技能,教師依次展開“聽聽、指指”“聽聽、畫畫”“聽聽、寫寫”等教學游戲,就遵循了此原則。
四、 游戲要突出全員參與性和合作性
英語教學游戲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能體現(xiàn)學生全員的參與性和合作性。因此,教師應多創(chuàng)設需要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戲,促使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例如:做“旅程”游戲時,要求同桌之間結伴,相互扮演對方的母親或父親。教師先找一名同學來到臺前做出旅行的樣子并說:“Lets go on a trip to BeiJing.(學生名字),you come, too.”這時,被叫的學生想要去旅行就必須征求媽媽或爸爸即同伴的同意“Mother/Father may I go?”當同伴回答“Yes, you may.”后,此同學才可以加入到旅程中,繼續(xù)找其他同學加入。旅行隊伍不斷壯大。這樣的游戲能較好地體現(xiàn)全員參與性與合作性,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總之,英語教學游戲能緊扣兒童好玩、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和潛意識,將英語教學交際化、游戲化,寓教于樂,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但教師在使用游戲時也要注意:游戲雖然有趣,但也不要在一節(jié)課堂上過多地使用,而且作為語言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游戲的理由只有一個——幫助學生學習語言。
參考文獻:
[1]朱慧娟.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法探究[J].小學時代(教師),2010(10).
[2]袁琴.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6).
[3]賈曉仙.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B版,2013(5).
[4]王曉燕.淺談小學英語游戲教學[J].才智,2013(8).
作者簡介:
張嘉軒,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南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