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福建新高考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分析高中階段化學教學的特點,并以高考為引領,做好基礎知識鞏固、課堂教法增效、實驗方式優(yōu)化等工作,是高中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完善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形式。
關鍵詞:新高考制度;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福建省自2018年起啟動高等院??荚囌猩C合改革的部署,要求在2020年實施新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在2021年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并逐步形成分類考試與綜合評價并重,兼顧多元錄取的新型考試招生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學生不但要打好學科基礎,也要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實現(xiàn)思維的突破,并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而這些則均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方面給予配合。
一、 基礎知識是出發(fā)點
從知識構建的視角分析,知識的生成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動態(tài)延續(xù)的狀態(tài),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此狀態(tài)中的表現(xiàn),不必急于使學生了解所有的知識生成結果,若有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弱,或者知識點相對復雜,則需要給其提供反復論證和不斷推敲的機會。特別是教師要在教學時充分尊重知識生成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新高考制度的模式特征,利用更加合理的策略對基礎知識進行講授。比如當進行高考化學首輪復習時,要格外關注基礎知識內(nèi)容,與學生一道梳理知識網(wǎng)絡,通過表格、圖形等形式,讓學生產(chǎn)生一目了然的觀感,像在復習堿金屬特點知識時,即可以要求學生全面思考鋰、鈉、鉀、銣、銫等元素的符號、電荷數(shù)、原子結構示意圖,明確它們與水反應程度越來越強烈、除鉀以外單質(zhì)密度逐漸增加等特點。通過這種對基礎知識的充分關注的做法,引導學生牢固把握高考所需的必要知識點,這是新高考制度下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二、 課堂增效是突破口
在基礎把握前提下,高中化學教師還需要全面關注課堂成效,突出減負高質(zhì)的教學特色,也就是在新高考制度之下,教師應當隨時思考這樣的問題:化學學科是否重要,又該如何體現(xiàn)出這種重要性?答案是化學學科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又不能獨立存在于其他學科之外,要注意各學科的定位特點,并以語、數(shù)、外為核心,做出關于如何構建減負高質(zhì)課堂的思考。據(jù)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上盡可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每一個知識點,避免過多占用課外時間鞏固課內(nèi)內(nèi)容。有些教師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只要學生能夠認真聽講、獨立完成少量的作業(yè),便不用再額外進行練習,同樣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另外我們注意到:在新高考制度之下,化學高考勢必會有所改革,特別是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表現(xiàn),因此在進行化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研究型學習指導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與實驗中,使自我能力得到發(fā)展。比如在教學Cu和濃H2SO4反應的實驗時,便可以首先把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任務的定義是研究型學習,即要求各小組分別設計較具可行性的實驗探究計劃,可如下圖所示:
要求學生在實驗時,選擇細銅絲、CCl4、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濃H2SO4、NaOH溶液等藥品,把銅絲卷為螺旋狀,其中一頭浸入到濃H2SO4溶液里,另一頭露出于液面之外,讓學生以研究性學習為形式,展開更為高效的相互分工合作式學習,并對學習成果如實記錄。例如組內(nèi)可記錄到:若是在加熱之前,液體不會出現(xiàn)任何現(xiàn)象變化,而保持持續(xù)加熱,則液體之內(nèi)的銅絲變黑,液體有氣泡出現(xiàn),繼而有黑色細小顆粒由銅絲表面進入濃硫酸溶液。學生會自然產(chǎn)生疑問:實驗中生成的黑色物質(zhì)是什么?另外還有學生會發(fā)現(xiàn):實驗時把溶液里面的黑色細小顆粒物質(zhì)利用稀硫酸與蒸餾水水洗的辦法處理完畢,再干燥后置于氧氣流中加熱,待其冷卻后可發(fā)現(xiàn)最后的重量降低了……這樣的結果被學生觀察并記錄到,同時可伴隨相關的問題:上圖之中,A試管上方長導管的作用是什么?在加熱時A試管里面產(chǎn)生了很多白色煙霧,并最初伴有淡黃色固體析出,當加熱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淡黃色物質(zhì)消失不見,整個過程如何用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表示?考慮到課堂增效的必要性,實驗教學應當避免向課外延伸,而盡可能在課內(nèi)即全部完成,因此需要教師將課堂的有限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同時達到高質(zhì)與減負的要求,以便適應新高考制度對于高中生各學科的均衡要求。
三、 以針對實驗提高適應能力
新高考制度強調(diào)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教師應當據(jù)此增加實驗的分量,且針對實驗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考試的適應能力。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和高二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而其學習化學的初始動機也往往與情感興趣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高中化學教學在使學生關注實驗、從實驗中提取適應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時,同樣應當注意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啟發(fā)和應用,力爭使短暫的興趣能夠轉(zhuǎn)化為持久的學習動力。舉例來講,當接觸到化學電源類探究活動時,會涉及氫氧燃料電池制作方法內(nèi)容,有個別教師會片面地認為氫氧燃料不易于講解,而且實驗準備工作比較煩瑣,因此會采取直接在黑板上講解實驗的方式進行處理,且以為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多做一些練習題。實際上并不然,學生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比較期盼這個實驗的,同時對于氫氧燃料電池也有相當多的疑問,如燃料電池所做的是燃燒反應嗎?氫氣同氧氣在不點燃的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反應嗎?該裝置會在常溫下進行反應并伴有電能釋放嗎?如果能夠把實驗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看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極大地提升化學學習興趣,并把興趣轉(zhuǎn)化為思維和能力,充分感受到氫氣(或其他可燃性氣體)同氧氣進行反應時,未必一定要通過點燃的渠道。同時,學生也將意識到:燃料電池屬于一種特殊的原電池,如同鋅銅原電池里面鋅腐蝕速率加快那樣,能夠提升化學反應速率,化學能向電能轉(zhuǎn)化,而不是像燃燒時化學能向熱能的轉(zhuǎn)化。這樣的實驗認知形式,能夠極大地拓展學生對于能量轉(zhuǎn)換的認知范圍。
四、 以學科交流鍛煉靈活思維
新高考制度對于學科交流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應當順應新高考制度的要求,關注學科滲透和學科交流,讓學生的靈活思維得到鍛煉。傳統(tǒng)觀念下,學生總是將心思集中于某一門功課范圍之內(nèi),致使科目間的成績出現(xiàn)明顯差異,而在新高考制度之下,各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變得無比緊密,每一門學科的獨特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性將共同影響學生的學習及應試表現(xiàn)。為此,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積極滲透學科交流理念,以便鍛煉大家的靈活思維,使學生將化學置于數(shù)學、物理等相關學科的關聯(lián)視域之內(nèi)。舉例來講,當接觸到選修部分的晶胞結構內(nèi)容時,便可以同數(shù)學學科之中的立體幾何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多機會全面掌握本學科知識內(nèi)容,并在遇到新式問題時不至于慌了手腳。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充分關注到對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要求,從基礎知識提供、課堂增效方法以及實驗教學優(yōu)化幾個角度,幫助學生迎戰(zhàn)人生中重要的競爭——高考。
參考文獻:
[1]李素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9).
[2]張偉,王金海.導課藝術案例分析——談高中化學課導入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9):25-27.
[3]徐淵彬.基于微課的翻轉(zhuǎn)課堂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高考一輪復習“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9):49-50.
[4]杜淑賢.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以“氨”的教學設計為例[J].化學教學,2018(9).
作者簡介:
張文彬,福建省寧德市,寧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