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川
風未動,幡亦未動,是人的心在動,這顆“心”,便是家長普遍性、傳染性的焦慮。這種焦慮甚至連“公民同招”、“搖號招生”等都無法消解
我的一個朋友,遇到一件趣事:某地教育局長閑聊時說起,他最近正按上級要求,嚴查教師有償家教,沒想到把自己置身于兩難境地。
事情是這樣的:局長的女兒念初中,有門功課成績不如意,全家人都著急,一直想把她托到任課老師那里去補課,但身為局長,總不能“白天嚴查有償家教,晚上為女請托補課”吧?實在開不了口。
怎么辦?我朋友給他支了一招:“不付錢就不算有償家教。別人問起,就說老師課后給你女兒答疑解惑,這是教師的職責,總不能認定違規(guī)吧?”這當然是句玩笑話。
思前顧后,任課老師是不能請了,似乎只能把孩子送去市場化校外輔導機構(gòu)。局長卻有疑慮:價格昂貴且不說,校外機構(gòu)請的都是校外講師,遠不如校內(nèi)老師了解學生,補習能有針對性嗎?別人都說有效果,他將信將疑。
教育局長給孩子報班補習——這事頗具諷刺意味,卻也可以理解,可憐天下父母心,推己及人,如果你我是局長,孩子學業(yè)表現(xiàn)欠佳,能無動于衷嗎?體制內(nèi)資源不能碰,就只能尋求體制外市場渠道,家長多花錢,K12輔導市場就多賺錢,你看那幾家大機構(gòu),市值幾十、幾百億,服務“四腳吞金獸”,財源自然滾滾來。
體制內(nèi)教師有償家教,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形式五花八門,包括:教師私開小灶,拖堂變相補課,節(jié)假校外補課,聯(lián)手組團辦班,借殼規(guī)避檢查,對外介紹生源等等。
不少家長認同有償家教,為其辯護: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付出額外勞動,收取報酬理所應當,雙方你情我愿,主管部門不應過多干預。
這是對行業(yè)規(guī)范的誤讀。教師業(yè)余開滴滴、送外賣,或干別的事賺點外快,教育局按理不該管,非工作時間,跟本職工作也無關(guān)。但課外有償家教是職務行為的延伸,本質(zhì)是濫用職業(yè)便利,教育局自然能管,也該管。
某種程度上,有償補課具有顯著的共享經(jīng)濟特點,亦即: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比如:課后節(jié)假日,教室反正空著,在校補課無須另行租賃場地;教師反正閑著,可以創(chuàng)造額外價值。
所以我們看到,除少部分名師外,體制內(nèi)教師有償家教的價格,往往低于市場化校外機構(gòu)的價格,后者的場地、人員都需專門設定,成本更高。同一個老師,在體制內(nèi)辦有償家教,賺了全是自己的;去校外機構(gòu)講課,還得跟機構(gòu)“分錢”,成本收益的賬很不一樣。
關(guān)于有償家教的種種情況,教育主管部門不可能不清楚,長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是不想管而已。家長有需求,教師有積極性,學生成績優(yōu)化,還有助于教育局政績提升,相當于實現(xiàn)家長、教師、學生和教育局的“四贏”,何樂而不為?
但這種“四贏”只能是片面的、局部的。一些家長反映:在有償家教風氣的助長下,個別教師課內(nèi)對學生區(qū)別對待,重視“客戶”忽視“非客戶”,對“非客戶”敷衍了事,欠缺熱情。教授知識點時,個別教師蓄意“埋伏筆”,以推動課外業(yè)務“拉新”。長此以往,還有何公平可言?并非所有參與有償家教的教師都是如此,但無欲則剛,一旦有了利益,錢袋決定腦袋,很難假定教師課內(nèi)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圍繞有償家教,利益博弈格局十分復雜,在這盤博弈的棋局中,部門有部門的利益,教師有教師的想法,個人有個人的打算,每一個參與者都想趨利避害,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家長層面的博弈:我家孩子報班,別家孩子沒報班,相當于我家孩子“搶跑作弊”占便宜。我家孩子沒報班,但別家孩子報了班,我家不想報也得報。同樣是報班,若找任課老師,相互了解、價格實惠,還有助于增進感情;若找課外機構(gòu),價格昂貴不說,純粹的生意,沒有額外附加收獲。有的家長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上級舉報,讓所有孩子都補不成課,大家回歸同一起跑線。
教師層面的博弈:我不辦班,別的教師辦,我少賺錢,帶班成績也大概率要落后,影響績效考核。怎么辦?要么跟進辦班,要么把包袱甩給市場,引導家長給孩子校外報班,我在考核中坐收漁翁之利。
教育局、學校層面的博弈:對內(nèi),如果大家都辦班,相當于實現(xiàn)了新的公平。如果有的辦班“搶跑”,有的不辦班,只要不辦班的不投訴,就可以置之不管;只要有人投訴,就不得不管,要維護所謂的“公平”。對外,無論自家有多少教師如何組織有償家教,結(jié)果導向,對全校、全轄區(qū)總成績的提高都必然有益,成績總不會越補越差吧?只要沒人投訴,管他干嘛?
基于上述博弈格局,我們看到:沒人投訴或上級不較真時,一派歲月靜好,暗自打著“多贏”的算盤。一旦遭到投訴或?qū)m棛z查,就只能暫時收起小算盤。但用不了多久,死灰就會復燃,“多贏”的算盤將再次打得響亮起來。
目前看來,嚴查有償家教今后可能成為常態(tài),但查處的主體是教育主管部門,它只有權(quán)管理校長、教師,至于家長帶著孩子去找其他人怎么補習,完全管不著。
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校內(nèi)減負+校外加負”雙軌并行的怪現(xiàn)狀將大行其道,校外機構(gòu)生意興旺。風未動,幡亦未動,是人的心在動,這顆“心”,便是家長普遍性、傳染性的焦慮。這種焦慮甚至連“公民同招”“搖號招生”等都無法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