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偉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45—01
一、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因為課堂需要熱鬧,課堂合作流于形式。課堂鬧哄哄,課后豆腐渣,這樣的示范課比較常見。教師感慨說這樣的一節(jié)示范課需要三節(jié)常態(tài)課去彌補,從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討論激烈,課堂氣氛好。討論貌似設置合理,實則多數(shù)學生說閑話。形式主義課堂也很泛濫。如果教師違背客觀所需進行討論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一方面會導致拖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學生從討論中沒有獲得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同時,部分學生的合作和傾聽意識較差,只顧自己意見的表達,對他人觀點的了解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課堂合作學習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2.沒有合理分組,把尖子生和后進生分一組或者鄰桌分一組。真真的原生態(tài)的課堂就是不斷出現(xiàn)錯誤,更正錯誤的過程。 同時,教師忽略了合作小組長的及時輪換,極易引起固化思維的出現(xiàn),此舉不利于課堂合作效力的改善;初中是學生思想的轉折點,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對其學習特點有著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應基于學生性格特點,本著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將其進行分組,摒棄以往按區(qū)域分組的方式。
3.教師對課堂教學合作任務的選擇不合理。譬如,九年級本應是成績沖刺、默默蓄力面對中考的關鍵時期,教師為了鼓舞學生,實現(xiàn)其信心的重塑,常會刻意降低學習難度,從而失去了合作學習的意義。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這遠不如學生自己完成得好,合作變成了形式。因此,討論的內容就要有難度,這樣才能通過小組成員的集思廣益,將難題一一攻克,否則學生的學習動力將不復存在,適得其反。同時,部分教師對于合作學習課堂紀律的把控存在缺失,未正確識別那些“渾水摸魚”的學生,使課堂成了市場,起不到高效的目的。此外,部分教師的實踐經驗有待完善,難以從整體角度出發(fā)就課堂合作提出兼具適用性和實用性的指導意見,一是不利于其權威性的保持,二是導致了學生對合作小組學習方式的輕視。
二、加強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劃定個性化的小組,根據(jù)合作效果進行定期調整。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兼顧教學大綱要求,尊重學生學習和個性差異,然后進行小組的劃分;每個小組一旦組建,不是一學期不變的,而是隨情況而變,隨學生發(fā)展變化而變,這種動態(tài)化調整方式,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以及合作效率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將那些彼此間存在矛盾的學生安排到不同小組內,避免因為學生個人原因使得交流受阻進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意識,立足于現(xiàn)實,對小組進行靈活調整。
2.給學生充足的合作時間,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控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有的課堂總會出現(xiàn)前松后緊或者前緊后松的現(xiàn)象,對時間的把控是關鍵。譬如,在學習“二次函數(shù)”時,因這一章節(jié)疑難點較多,且關系著后續(xù)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拓展,所以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討論時間,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其進行引導,將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思維開拓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視為教學重點。此外,教師應具有整體意識,對教學進度、討論時間做合理安排,通過對教學過程控制力度的加強,最終實現(xiàn)教學時間的最大化利用。
3.合理設置合作任務,加強引導式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任務與實踐教學活動的融合始終是其中的重點。作為踐行者,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通過相關舉措的制定和執(zhí)行,促進教學目標與客觀情況的結合。譬如,在學習“一次函數(shù)”時,教師應基于實踐經驗,對教學內容予以整合,然后本著化整為零的原則對合作任務進行拆分,結合學生接受能力對合作任務具體分配?!耙淮魏瘮?shù)”是初中數(shù)學中的基礎,學生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直接關系到后續(xù)學習活動的開展,且實際問題往往是一節(jié)課的難點,時間分配上盡可能長一點,以便讓學生有時間合作。教師不應將教學理念局限在書本中,建議從實踐角度出發(fā),將與一次函數(shù)有關的知識點融入到實踐中進行應用題的設計,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能力。此外,教師需要對當前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分析,正視這一學習方式的利弊探究其中的成因,避免合作形式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找尋一條能夠同時滿足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相符的個性化小組合作學習路徑。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