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核心素養(yǎng)下體育品格與體育品德的關系

2019-12-30 09:40尹志華
體育教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團結(jié)合作文明禮貌社會責任感

摘 ?要:作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之一,《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的體育品格是指個體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通過與多方互動而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正面向上的穩(wěn)定特征或表現(xiàn),具有可塑性、主體性和積極性等特性。體育品格涵蓋了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方面,具有幫助個體判斷對錯與好壞、激勵個體養(yǎng)成好的行為的正面作用。關于與體育品德的關系,認為體育品格為體育品德養(yǎng)成奠定了“作為人的基本素養(yǎng)”、決定了個體回應運動處境的基本方式、是評判體育品德水平的指標。在發(fā)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指引下,廣大體育教師要正確理解體育品格的內(nèi)涵及其與體育品德的關系。

關鍵詞: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團結(jié)合作;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育品格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12-0004-04

體育品格作為《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的體育品德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之一[1],著重強調(diào)了學生在完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之后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性[2]。人作為社會存在的個體,都帶有濃厚的個人品格特征。與日常生活相比,體育運動體現(xiàn)出較為獨特的激烈和快節(jié)奏等特點,因此個體在面對這種情境時瞬間所表現(xiàn)出的帶有個人內(nèi)核的品性,如在遇到激烈對抗而產(chǎn)生身體碰撞時是否能夠保持冷靜而又不失禮貌的修養(yǎng),彰顯了個體的基本素養(yǎng)。在體育運動中,我們強調(diào)“更快、更高、更強”,但前提是要保證參與運動的個體有良好的品格,否則就會導致辱罵、打架、斗毆、藐視他人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xiàn)。學校體育教學作為“培養(yǎng)人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品格更加關鍵。學生體育品格的形成需要塑造,因此在《課程標準(2017年版)》實施背景下,正確認識體育品格的內(nèi)涵,了解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體育品格的要求,對于廣大體育教師幫助學生塑造體育品格并大力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核心素養(yǎng)非常關鍵。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對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體育品格的內(nèi)涵及其與體育品德的關系進行分析。

一、體育品格的內(nèi)涵

(一)對體育品格的認識

1. 對體育品格定義的理解

與中文語境中品格一詞對應的英文是Character,關于品格的具體定義,從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不同學科視角出發(fā)的觀點有所區(qū)別。

比如,在哲學角度,布貝爾認為“品格是介于一個人的本質(zhì)與他的外表之間的特殊紐帶,介于他為人的統(tǒng)一性與他的一連串行動與態(tài)度之間的特殊聯(lián)系,都是在他這個實體還具有可塑性的時候在他身上形成的烙印”[3],斯坦利·哈弗羅斯認為品格是“通過其信念、意向和行動的人的自我能動機制的資格,人是借助它獲得與其作為自我決定的存在者的本性相一致的道德歷史”[4],邁克爾·諾瓦克則認為品格是“普遍確認的那些美德的和諧統(tǒng)一體”[5]。而在心理學角度,品格“一般指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中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6],認為品格是后天培養(yǎng)的,可以改變的部分,屬于人的“第二稟賦”[7]。在教育學角度,愛德華·懷恩認為品格是指“采取與道德相關的行為和發(fā)表某些與道德相關的言語,或者說是不采取某些行為或發(fā)表某些言語”[8],凱文·瑞恩則認為品格“是人們的理智習慣和道德習慣,即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并去熱愛這些美好的事物,同時盡量去做美好的事情”[9]。由此可知,不同學科對品格的定義有所區(qū)別,哲學強調(diào)品格的正面表現(xiàn),心理學強調(diào)品格的穩(wěn)定與個性心理特征,教育學則更強調(diào)品格的規(guī)范性[10]。實際上,上述三個主要學科對品格定義的差別,并不是觀點的沖突,只是看問題的視角有區(qū)別,或者說都強調(diào)站在本學科的角度進行定義?;诖耍C合各方觀點,本文認為品格是個體在與外界互動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正面向上的穩(wěn)定特征或表現(xiàn)。

與各學科對品格的關注很豐富相比,在體育領域?qū)w育品格的關注不多,這可能與學界將體育品格與體育道德、體育精神等詞混淆或混用有著密切關系。實際上,這三者并不一樣,《課程標準(2017年版)》認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是體育品德的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其中,體育精神側(cè)重于對人的精神塑造,體育道德側(cè)重于倫理規(guī)則,而體育品格則側(cè)重于品性。本文認為,體育品格是品格在體育運動這一社會現(xiàn)象中的具體體現(xiàn),其定義應該遵循品格的定義,即是指個體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通過與多方互動而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正面向上的穩(wěn)定特征或表現(xiàn)。

2. 體育品格的特性

一是體育品格的可塑性。個性與品格是比較相近的概念,但二者最關鍵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具有可塑性。個性通常都是與生俱來的,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不具有可塑性和受教性,如我們通常所說某人個性倔強,是指其不僅在生活中可能不愿傾聽別人的意見,在體育運動中可能也會一意孤行。品格則沒有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一些“需要經(jīng)過后天教育而加工的東西”。比如,個體在體育競賽中面對比賽對手是否禮貌問好,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原來不懂禮貌的體育選手可能在經(jīng)過后天的教育之后變得非常有禮貌。換句話說,個性主要是先天的遺傳素質(zhì)所決定的,而品格則主要是由后天塑造而來的。體育品格的可塑性,為學生經(jīng)過中小學的體育課堂學習和課外競賽訓練而養(yǎng)成良好的品性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性。

二是體育品格的主體性。人是主體存在物,不存在抽象的人。如前所述,布貝爾認為品格是指“介于這個人的為人與他的一連串行動和態(tài)度之間的紐帶”,即表明了品格的主體性,而李澤厚先生又進一步解釋了主體性所蘊含的“雙重性”,即它具有外在的(工藝-社會的)結(jié)構面和內(nèi)在的(文化-心理的)結(jié)構面[11],這與品格是行動與態(tài)度之間紐帶的解釋不謀而合。比如,在跆拳道運動中,當對手在擊靶練習前、后未主動與持靶配合的同學行抱拳禮,不主動承擔任務并且不通過語言與同學相互激勵,面對這種情況時,學生首先會認為對手不具備良好的體育品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個體在此時會產(chǎn)生外部的不良行為,如對對手進行語言或肢體攻擊。具備良好體育品格的個體都會選擇從自身做起,在跆拳道練習中講文明講禮貌,與同學相互鼓勵合作,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他人。這種在體育運動中可以自我控制,超越?jīng)_動的品性將行動與態(tài)度實現(xiàn)了聯(lián)結(jié)。

三是體育品格的積極性。Ryan指出,良好的品格是知善、愛善、行善。知善即了解良知和邪惡;愛善即發(fā)展道德感覺和情感,包括喜愛和認同心理,選擇正確與喜歡的事情來做;行善即自我的意志行動[12]。當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品格之后,會在群體或班級中形成良好的氛圍,并對他人產(chǎn)生好的影響。比如,在高中足球?qū)m棸啵绻麑W生在各種比賽前能夠相互問好、握手致敬,在比賽中尊重裁判的判罰結(jié)果、與本隊其他同學積極合作,在比賽后無論是失敗還是獲勝都不感到沮喪、將足球比賽當作成享受運動的過程,那么學生所具備的這種“善的品性”不僅會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還會對同學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大家共同將提高足球運動水平當作一件美好的事情來做,這種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會成為學生的一種內(nèi)在修養(yǎng)。

(二)體育品格的構成

關于體育品格的構成,目前相關研究并不多?!墩n程標準(2017年版)》結(jié)合中小學學生的特點,明確提出體育品格涵蓋了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方面。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并非是說體育品格只包含這幾個方面,而是認為這幾個方面在學生的體育學習與鍛煉中具有較為核心的地位。

1. 文明禮貌

禮儀文明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民生活和社會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陌生,不僅文明禮貌在逐漸被冷漠所替代,而且因為一些文明禮貌缺失而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屢見不鮮。文明禮貌是一個很大的范疇,而體育運動中文明禮貌的范圍相對較窄,指的是在具備基本的做人的禮儀基礎上,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個體應該要關注體育運動中的禮儀,體現(xiàn)出文明禮貌的素養(yǎng)。比如,在籃球運動比賽開始和結(jié)束時,主動與對方握手致意;在比賽開始前,場上隊長主動與執(zhí)行裁判握手;在比賽進行過程中不隨意與場外人員(除教練員、隊友外)搭話、聊天、爭論等;在比賽結(jié)束時,隊員主動上前與裁判員握手,雙方場上球員互相握手或者擊拳致意,對現(xiàn)場觀眾表示感謝等。通過文明禮貌的行為,不僅能夠給參與比賽的雙方營造和諧的氣氛,緩解比賽的緊張,更重要的是彰顯了個體的修養(yǎng)。

2. 相互尊重

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而言,相互尊重涉及幾個方面:一是尊重自己,要看得起自己,不要因為自己的運動技術水平低感到自卑而看低自己,因為普通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不是競技運動比賽,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拿成績,積極參與運動而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才是目的。二是要尊重隊友或?qū)κ帧2还苁菍剐员荣愡€是個人表演,體育運動中都有隊友或大量的對手存在,即使暫時存在競爭的關系,但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對他們表達尊重是基本的要求,絕不能因為自己水平高而看不起水平相對較低的隊友或?qū)κ?。三是要尊重裁判。裁判是比賽?guī)則具體化的執(zhí)行者,不管裁判的判罰是否完全正確,即使存在判罰失誤之處,但個體也要在場上保持足夠的尊重,如果存在異議可以在賽后進行申辯,但絕不能辱罵甚至打罵裁判。四是要尊重工作人員,比如體育場館的守門員、器材收發(fā)員、場地清潔工等,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比賽,但卻默默無聞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很容易對這部分個體產(chǎn)生忽視甚至輕視,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對他們形成尊重的意識。

3. 團隊合作

俗話說“獨虎不敵群狼”,非常形象地體現(xiàn)了團隊合作重要性。在體育運動中,充滿激烈的對抗,尤其是那些團體性項目,如果不依靠團隊合作根本就不可能順利完成,就更談不上獲勝了。在體育學習或鍛煉中,如果要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團隊合作,就需要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愿、提供可供分解的任務、設置可以共享的規(guī)則、讓學生獲得互惠的效益。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比如在健身健美操運動學習中,體育教師布置給小團隊一個編排作業(yè)時,就需要每一名學生共同參與編排任務,積極主動承擔分工,尤其是針對自己負責的部分,要創(chuàng)造性地高質(zhì)量完成編排任務。如果團隊成員一旦出現(xiàn)“渾水摸魚”的想法或者行為時,對于團隊目標達成會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學習團隊合作中的契約精神至關重要。

4. 社會責任感

關于社會責任感,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要具備良好的責任感;二是能夠?qū)Ⅲw育學習中具備的責任感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社會行為。對于前者,學生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能夠積極實踐正義的原則、始終愿意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比如,在足球比賽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意味著學生要正確認識足球運動的意義和秉持公平正義的踢球方式,不在背后搞小動作等;與此同時,遵循自己的想法努力實踐,而不是想一套做一套,將整個足球運動引向正義的方向,敢于同“假球、假摔”等不正義的現(xiàn)象作斗爭;始終愿意為他人奉獻和犧牲則意味著要將團隊利益放在首位,只要能夠贏得比賽,犧牲自己帶球或射門的機會并不可惜,愿意為團隊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對于責任感的遷移,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體育學習或鍛煉的范疇,但卻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目的。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網(wǎng)絡,存在著很多黑暗和丑惡的現(xiàn)象,學生帶著在足球運動中培養(yǎng)的責任感進入社會,面對這些現(xiàn)象時敢于制止,義務承擔一些事情,可以為社會風氣優(yōu)化作貢獻。

5. 正確的勝負觀

在體育運動中贏得比賽的勝利是每個參與運動的個體的基本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比賽就只有勝利。伴隨著比賽的過程,會收獲友誼,贏得尊重,學會頑強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等。在目前的中小學體育學習或比賽中,存在著一些為了贏得勝利而不擇手段的事情,如在場上故意傷害對手,背著裁判而小動作不斷,金錢賄賂裁判,故意在主場設置一些障礙而導致客場隊員適應環(huán)境的難度增加等,這些手段可能會贏得暫時的比賽,但卻會輸?shù)裘裥?。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要樹立正確的勝負觀,將輸贏當作體育運動中的正?,F(xiàn)象,不將比賽結(jié)果看得太重,而是重在分析比賽結(jié)果背后獲勝或失利的原因,為后續(xù)比賽做好準備。比如,在籃球運動中,學生如果具有正確的勝負觀,就不會為了追求籃球比賽勝利而違背體育品格,也不會因為比分落后、比賽失利而采取不正當?shù)母偁幮袨椤?/p>

(三)體育品格的作用

一是體育品格能夠幫助個體判斷對錯與好壞。體育品格具備這樣一種功能,即能夠判斷對還是錯、好還是壞、正當還是不正當?shù)?,從而幫助個體在體育運動中指明正確的方向。個體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需要面對復雜的環(huán)境,尤其是未成年的學生在還不完全具備辨別能力時,很容易模仿他人的一些行為。比如,在足球場運動中,如果一位教師或教練的風格極度粗暴,長期用粗魯?shù)恼Z言大聲呼叫或者辱罵隊員,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種方式是合適的,就會有意或無意識地模仿。在籃球隊中,如果隊長喜歡通過各種小動作讓和自己走得近的隊員上場而排斥和自己不夠親近的隊員,那么也會對其他隊員產(chǎn)生負面影響。當其他隊員在未來當上隊長之后,也會隨之采取同樣的操作方式。長此以往,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隊員或者學生就會失去判斷能力,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品格,甚至將不好的品格當成好的品格。反過來,如果體育教師能夠以身作則展現(xiàn)良好的體育品格,或者是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格,讓學生知曉何種行為表現(xiàn)是正確的、積極的、向上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至關重要。實際上,即使在強調(diào)比賽成績的奧林匹克領域,也在逐漸將“社會責任”等體育品格作為奧利匹克工作的核心[13],因為他們意識到讓青少年一代具備是非判斷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也是奧林匹克教育的職責。判斷力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為一種是非觀,學生通過體育品格而形成的準確是非觀,對于其以后成為一個正直、高尚的社會人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二是體育品格能夠激勵個體養(yǎng)成好的行為。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體育運動中他人良好的品格表現(xiàn)對于參與個體是一種非常好的激勵。比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一個素質(zhì)很高,尤其是謙虛有禮、文明高尚的人會讓你心生羨慕之感。這是因為人在本質(zhì)上是希望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而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有時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真正實現(xiàn),所以當看到他人的行為體現(xiàn)出自我向往的價值時,就會產(chǎn)生學習和靠近的沖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而個體在體育運動中所體驗到的優(yōu)良品格,將會激發(fā)個體的內(nèi)在潛能,使個體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產(chǎn)生共振,而這種共振效果又將通過體育運動實踐而外在表現(xiàn)出來。因此,體育品格的這種“導引性”有助于激勵個體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對于降低體育運動場上的沖突,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安定和諧具有關鍵的作用。

二、體育品格與體育品德的關系

(一)體育品格為體育品德養(yǎng)成奠定了“作為人的基本素養(yǎng)”

我們經(jīng)常聽說“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由此可見,在人們心中成為一個具備美德的個體比完成一件事情重要得多,培育學生同樣如此。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外在體現(xiàn)為掌握了一項或多項運動技能,體能水平提高,在比賽中獲得勝利等,但取得這些成績的前提是具備基本的“作為人的素養(yǎng)”。但實際上,在當今社會或體育界中,取得輝煌成績但卻不具備基本素養(yǎng)的人比比皆是。比如,在比賽中態(tài)度傲慢強橫,甚至有謾罵、吼叫和打架斗毆的現(xiàn)象,或者態(tài)度冷漠,不愿與隊友交流等情況出現(xiàn),背后凸顯了個體的基本素養(yǎng)低下,即使他們獲得了比賽的勝利,但仍然不具備完整個體的基本要求。試想,一個對他人冷漠相待、高高在上、從不高看普通人一眼的運動員,即使獲得奧運會冠軍,那也僅僅只能證明其運動技能水平較高,但有良知的人們在內(nèi)心都不認為這類個體值得模仿和學習。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品格,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作為人的基本素養(yǎng)”。比如,美國在通過體育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方面非常重視,有著較好的經(jīng)驗可供借鑒。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Don Hellison教授經(jīng)過幾十年的不斷試驗而研發(fā)出來的個人與社會責任體育課程模式(TPSR),在培養(yǎng)學生不同水平的責任感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該模式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針對性的活動設計,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水平一逐漸提升至水平五[14](表1)。

由此可知,無論個體的整體體育品德水平如何,如果他在做人方面存在問題或瑕疵,都不能夠被原諒,因為這是體育學習個體或運動員“成為人”的基本要求,再成功的運動個體首先都應該是“合乎人的基本素養(yǎng)要求的人”,然后才是其他身份。如果學生能夠具備文明禮貌、相互尊重、團隊合作、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勝負觀的體育品格,那么他就成為一個具備“基本素養(yǎng)的人”,進而為提高其他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打下了基礎。

(二)體育品格決定了個體回應運動處境的基本方式

個體生活在社會中,其處世方式非常關鍵,而處世方式的差異可能導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境遇。比如,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早年外出學習期間,家中來信告訴他被盜了,不久接到羅的回信:“沒什么,第一小偷只偷我的財產(chǎn),沒有殺我家之人;第二他只偷了我財產(chǎn)的一部分,而沒有偷我的全部;第三他是賊,而我是受害者?!盵15]從該案例可知,羅斯福具有非常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實際上,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就是一個面對運動處境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也需要個體予以回應,這實際上就是個體在運動情境中的處世方式。比如,在面對運動場上出現(xiàn)一些沖突等不和諧現(xiàn)象時,具備良好責任感的個體選擇的回應方式是勸解并化解矛盾,而不具備責任感的個體可能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團隊創(chuàng)編健身健美操套路時,具備團結(jié)合作精神的個體積極參與,不僅高質(zhì)量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而且還主動幫助組內(nèi)其他同學,但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個體則可能是想方設法偷懶。

體育課堂或比賽場上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個體不可能對其中發(fā)生的很多事情視而不見,但選擇的回應方式則可能千差萬別。好的回應方式與良好的體育品格如影隨形,也體現(xiàn)了個體良好的品格,這種品格可能受到父母、教師、同伴、媒體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格,讓學生具備積極的回應運動處境的有效方式。

(三)體育品格是評判體育品德水平的指標

體育品格和體育精神、體育道德一起構成了體育品德的三個方面,因此可知體育品格是評判體育品德水平的指標之一。實際上,《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劃分中對體育品格劃分了五級水平,以方便體育教師進行學習評價(表2)。

由表2可知,如果要了解學生的體育品格水平,則可以根據(jù)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五級水平來進行判斷。比如,水平一主要是要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關注同伴和關注對手,認識到自己所擔當?shù)倪\動角色”,水平二主要是要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尊重同伴、尊重裁判;了解運動角色的職責,并體驗不同的運動角色”,水平三主要是要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正確對待比賽的勝負結(jié)果,勝任運動角色,表現(xiàn)出負責任的社會行為”,水平四主要是要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表現(xiàn)出負責任、敢擔當、善擔當?shù)纳鐣袨椤?,而水平五則是要求學生“將在體育運動中形成的良好品德遷移到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由此可見,從水平一到水平五,對學生在體育品格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基本的關注與認識到將良好品德遷移到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這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當然,核心素養(yǎng)的五級水平劃分只是為體育教師的評價提供了參照標準,但具體的評價操作還需要體育教師進行實踐。與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一樣,體育品格很難直接被看到,需要依托具體的情境才能評價。因此,體育教師在評價時要針對體育品格的表現(xiàn)設置相應的情境,如健身健美操套路合作編排、足球場上裁判判罰產(chǎn)生異議時的處理、籃球比賽中大比分落敗時對勝負結(jié)果的正確看待等,通過采用觀察、自評、互評、情境模擬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尹志華.論核心素養(yǎng)下體育精神與體育品德的關系[J].體育教學,2019(10):46-49.

[3]任鐘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覽[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315-1316.

[4]Stanley Hauerwas.Character and the Christian Life[M].San Antonio:Trinity University Press,1985:11-18.

[5]袁桂林.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35.

[6]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798.

[7]孫英.品德與德性:概念辯難[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25-31.

[8]Edward A.Wynne.Developing Character:Transmitting knowledg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21.

[9]墨菲.美國“藍帶學?!钡钠沸越逃獞獙μ魬?zhàn)的最佳實踐[M].周玲,張學文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8.

[10]蔡春.德性與品格教育論[D].上海:復旦大學,2010:69.

[11]張法.主體性、公民社會、公共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史上的三個重要觀念[J].社會科學,2010(6):101-107.

[12][美]R.赫斯利普.美國人的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沈翔.奧林匹克運動的社會責任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1):82-85.

[14]李衛(wèi)東,汪曉贊主編.體育課程教學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0-141.

[15]馬譽煒.處世的學問[J].中關村,2019(4):115.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6CTY013)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團結(jié)合作文明禮貌社會責任感
爭做少年好榜樣
3月歷史大事記
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實踐研究
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現(xiàn)狀及問題對策
基于大眾文化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途徑研究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
高中教師職業(yè)道德方向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提升英語后進生初中英語教學成績的方法
校園文明禮貌靠大家
永年县| 长武县| 彭水| 宁晋县| 城固县| 上饶市| 吴旗县| 沈丘县| 荃湾区| 鹿邑县| 梨树县| 襄城县| 栾川县| 昌吉市| 城市| 太原市| 山阴县| 金寨县| 宝应县| 宁津县| 广东省| 济南市| 沽源县| 弥渡县| 瑞金市| 嘉义市| 岳阳县| 崇明县| 嘉义县| 新宁县| 奇台县| 峡江县| 比如县| 德州市| 习水县| 郑州市| 台山市| 大荔县| 山阳县| 龙陵县| 宕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