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慧
【摘要】課程游戲化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全面涵蓋幼兒發(fā)展領域的幼兒園教育課程體系,這和小學一年級嚴格的班級授課制有很大的不同,在這些游戲化的活動中,會對幼兒進入—年級以后產生哪些積極的作用呢?這就必須要厘清差異,從學習環(huán)境、生活節(jié)奏、師生關系、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教學目標等方面尋找銜接的契合點;同時破除認知誤區(qū),明確銜接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行為方式、思想理念、學習心理的銜接和生活能力的銜接,正確確立銜接的出發(fā)點;最終形成恰當?shù)亩ㄎ?,從激發(fā)興趣、提高參與意識、提升動手能力、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落實銜接的生長點。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小學教學;幼小銜接
幼兒教育階段是一個孩子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個孩子終身學習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會對孩子的小學學習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對幼小銜接進行研究,不僅是為幼兒進行小學學習作心理上的適應性研究,更是為小學學習的積極參與、積極思維等良好習慣做準備。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從教育體系上來說,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幼小銜接就是要在兩個不同的教育體系上找出某種聯(lián)系,順利實現(xiàn)幼小銜接。課程游戲化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全面涵蓋幼兒發(fā)展領域的幼兒園教育課程體系,這和小學—年級嚴格的班級授課制有很大的不同,在這些游戲化的活動中,會對幼兒進入—年級以后產生哪些積極的作用呢?
一、厘清差異,尋找銜接的契合點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屬于不同的教育階段,它們在教育性質、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時間調整、學習心態(tài)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從差異處尋找共同之處,就容易發(fā)現(xiàn)課程游戲化教育與幼小銜接的契合點。
1.學習環(huán)境的差異
幼兒園的活動室布置以營造溫馨氛圍、展現(xiàn)富有童趣的主題為主,主要是尊重兒童的天性,區(qū)域的劃分方便其活動開展;而小學的教室布置以知識學習和習慣培養(yǎng)為主,尤其是班級授課制強調的整齊和紀律。
2.生活節(jié)奏不同
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幼兒園的教學不以知識教學為主,其強調一日生活皆課程,并且以游戲為基礎形式或開展具有游戲精神的學習活動、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中午有午睡時間,對幼兒戶外活動、體育活動有時間要求。而小學教育有明確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每節(jié)課40分鐘是非常嚴格的學習時間,并且游戲的占比大為下降。
3.師生關系不同
幼兒園的教師要負責幼兒在園的一日各項活動,所以幼兒園有教育老師和生活老師之分;而小學的老師則側重知識教學,其每節(jié)課的內容是圍繞一定的知識目標展開的。
4.學習內容不同
幼兒園的學習是比較寬泛的框架學習,是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觀察,根據(jù)《指南》,結合周邊資源、幼兒的興趣等而形成,是自發(fā)的、可變化調整的,教師和幼兒的自主性較強。小學教學內容是國家統(tǒng)一的,其每學期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教師必須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這些知識的教授。
5.學習方法不同
幼兒園的學習是游戲化、生活化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比如醫(yī)院、菜場、公共汽車站等情境游戲,或者開展建構區(qū)、閱讀區(qū)等學習型區(qū)域游戲。而小學的學習則是教師講授式的,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注意力聽講和理解。
6.教學目標不同
在幼兒園,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集體教學、區(qū)域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讓幼兒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活動具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而小學則要用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以分數(shù)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差異就是幼兒園的師幼、小學的師生的交流方式的不同,核心就是教師如何和孩子對話,這需要在活動中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教條地進行教育,從中可以看出,師幼的交流方式和活動能力的養(yǎng)成是進行幼小銜接的契合點。
二、破除誤區(qū),確立銜接的出發(fā)點
關于小升初、初升高的銜接,基本就是把對知識的教學下移,而幼升小的培訓中也就是把小學—年級的知識下移,比如分一分、比一比、找不同、寫數(shù)字、學拼音,都是學生在—年級將要學習的。
但把幼升小理解成就是升至幼兒園大班時教孩子讀拼音,識漢字,學算術,說外語,這將是一種認識上的錯誤。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在進入一年級學習后獲得更好的成績,但這個成績只是一種短暫的優(yōu)異,很快其隱藏的弊病就暴露出來了,比如上課不專心聽講,輕視老師的講課等。而沒有進行超前學習的兒童,其在短暫的落后以后,其學習力會爆發(fā)得越來越好。而這種超前學習帶來的學習習慣的影響要在一二年級后才會清晰地暴露出來,這時想糾正不良習慣,困難將比在—年級的起始階段要大得多。
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個認識:銜接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行為方式、思想理念、學習心理的銜接和生活能力的銜接,最重要的就是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需要利用—定的活動方式讓幼兒進行實際的訓練和運用,課程游戲化的開展非常契合這樣的要求。
三、恰當定位,落實銜接的生長點
幼兒園教育不是簡單地把書本中的知識教給幼兒,而是要關注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和資源,規(guī)劃真正適合幼兒生動有趣的、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精神?,F(xiàn)在小學課改開始在課程中融入游戲和情景。比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從創(chuàng)立至今,一直蓬勃發(fā)展,表現(xiàn)出來強勁的教學生命力??梢钥闯稣n程游戲化和情境教學法,其本質都是符合兒童的天性:愉悅、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
1.課程游戲化可以激發(fā)興趣的銜接
課程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更加能夠發(fā)揮游戲化活動在兒童學習和成長中的作用,讓兒童在愉悅的心境中主動完成活動和學習。在課程游戲化的活動中,孩子們愿意進行活動和學習,逐步地培養(yǎng)孩子探尋、求索的心理需求。以農村小學為例,在沒有廣泛開展幼兒教育的過去,學生進入一年級學習時抗拒進入校門或者進入校園后哭鬧,沒有學習的意識。在進行課程游戲化幾年以來,現(xiàn)在的—年級學生已經(jīng)沒有哭鬧的現(xiàn)象,同時通過對—年級老師的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學生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以后,學習的能力大幅提升,已經(jīng)不需要教師再花很長的時間進行學習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課程游戲化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程游戲化可以激發(fā)參與意識的銜接
課程游戲化要求充分把握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在直接經(jīng)驗習得過程中,幼兒不和其他孩子合作積極地承擔自己的任務或責任,這就是幼兒進入小學后所必須具有的參與意識。雖然小學學習活動和幼兒游戲活動有所區(qū)別,但其本質上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1)理解要求。在幼兒課程游戲化的一日活動中,一個孩子要清楚并且遵守游戲的要求,包括游戲的內容、規(guī)則、順序、工具的使用、分組的結果等,而一個學生想要進行學習也必須要理解學習的內容,明確老師的要求,才能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順暢參與整個學習活動。
(2)團結協(xié)作。游戲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和其他幼兒進行協(xié)作,保證游戲的順利開展。比如在建構活動中,幼兒從作品的選擇、建構的技巧形式等都是合作的過程。而小學的學習活動也是需要團隊協(xié)作的過程,在今天小學課改教學理念指導下,強調學習是一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小組學習方式被廣泛采用,這其實就是課程游戲化另—種形式的表現(xiàn)。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過程,為學生在—年級進行這種分組團隊學習提供了很好的鋪墊和預熱。
3.課程游戲化可以提升動手能力的銜接
幼兒園在一日活動中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支持和鼓勵幼兒主動探索,主動交往,充分表現(xiàn),這也是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過程。然而在當今的小學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在學習中恰當?shù)乩秒娔X、網(wǎng)絡、模型、計算器等工具,不斷地進行嘗試和探索。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育就為兒童今后進行動手實踐提供了基礎。
4.課程游戲化可以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銜接
對于一個低齡的孩子來說,進行枯燥的書面講解和培訓都是不合時宜的,而課程游戲化的學習方式能對幼兒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行有益的啟蒙。在游戲化的學習過程中,不是單純的簡單的動手,他們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如何讓一個東西在水面上飄動起來,如何讓自己做的小車比別人的跑得快,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促發(fā)他們進行思考,從而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思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