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立案登記制:理論反思與完善路徑

2020-02-21 11:26:56相慶梅
社會科學家 2020年1期
關鍵詞:登記制立案審理

相慶梅

(北方工業(yè)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 100144)

自2015年5月立案制度改革后,我國一改之前的立案審查制度,而將立案制度確立為立案登記制。所謂立案審查,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法院對起訴條件進行實質(zhì)審查后,決定是否受理。所謂立案登記,是指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不進行實質(zhì)審查,而僅僅對其相關要件的形式進行核對即予以立案。顯然,立案登記制降低了起訴門檻,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事人起訴難的問題。但從學術(shù)研究的角度看,學者們對立案審查制度的研究可謂曠日持久。而在民訴法第119條有關起訴條件的相關規(guī)定并未加以修改的情況下,立案登記制即全面推行,難免存在理論儲備不足等問題,本文希望通過對立案審查到立案登記制變革的相關問題加以梳理,以期更清楚尋找出我國立案登記制度改革的脈絡,從而有助于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立案登記制度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完善。

一、立案審查制之理論批判

在2015年之前,我國的立案制度一直被界定為立案審查制,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guī)定,當事人的起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在2015年立案制度改革之前,一般法院皆設有專門的立案機構(gòu)對當事人的起訴是否符合起訴條件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予以立案,對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則不予受理。由于該制度在實施中,法院對于是否立案、何時立案等關涉當事人訴權(quán)的問題人為控制因素過大,操作上過于隨意。法院常出于政策性或自身辦案壓力的考量從嚴審查,而且缺乏耐心,釋明不到位,糾紛難以進入法院。即使明顯符合起訴條件,也需消耗大量時間精力,立案受阻情況嚴重。[1]為此學術(shù)界針對起訴難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其重點在于探索在立案階段對第119條相關起訴條件的審查是否合理。

一般認為,經(jīng)由民訴法第119條確立的立案審查確實存在理論和制度上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立案庭對民事訴訟法某些起訴條件的審查難以獲得合法性。眾所周知,只有在案件系屬于法院之后,法院的審判權(quán)才能啟動。所謂訴訟系屬,就是因為訴的提起,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就有爭議的民事權(quán)利或法律關系,受有管轄權(quán)的法院審判的狀態(tài)。換言之,在正式立案之前,法院并不能獲得對案件進行審理的任何權(quán)力。但是,根據(jù)現(xiàn)行民事訴訟法的起訴條件,立案庭除了要審查被告是否明確、起訴人是否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訴訟請求等形式上的問題外,還要對起訴人是否與本糾紛具有直接利害關系,即是否是糾紛所涉法律關系的權(quán)利義務人,以及法院的管轄權(quán)問題進行審查。顯然,這種審查已經(jīng)帶有明顯的行使審判權(quán)的性質(zhì)。這樣,立案庭現(xiàn)有起訴條件中某些要件的審查明顯缺乏合法性。

第二,立案庭對民事訴訟法某些起訴條件的審查缺乏正當程序的支持。在立案審查制度下,立案庭對起訴采取的是書面審查方式,即對當事人提交的起訴狀及其相關材料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結(jié)論。因而,雖然立案庭有時會對起訴人進行詢問,但卻不會也不能要求被告到場與原告展開辯論或?qū)|(zhì)。事實上,我國民事訴訟法也規(guī)定,只有在立案庭決定受理后才應通知被告應訴。這樣,立案機構(gòu)對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中的某些要件,如原告是否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或本院是否有管轄權(quán)等問題所進行的書面或單方的審查是否符合正當程序,即審查標準是否明確、審查過程是否有當事人參與、審查結(jié)果是否受救濟途徑的制約等都無從落實。然而,從法理上講,這兩個要件都是需要給予當事人雙方參與和辯論的機會才能裁決的事項。

第三,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guī)定的起訴條件,實質(zhì)是將起訴條件和訴訟要件相混淆,從而失去了訴訟法理上的邏輯性。眾所周知,民事訴訟理論中有訴訟要件或本案判決要件、訴訟成立要件或起訴條件的說法。訴訟要件就是訴訟要想達到其目的所必須具備的事項,或者是法院對本案實體權(quán)利義務爭議問題繼續(xù)進行審理并做出實體判決的要件,亦即所謂的“本案判決要件”。關于訴訟要件的種類,通常認為包括以下內(nèi)容:當事人適格,當事人實施起訴行為,實施了有效送達,不屬于二重訴訟,具有訴的利益,屬于法院裁判權(quán)范圍,屬于審理本案的法院管轄等。所謂訴訟成立要件,即通常所說的起訴條件,指的是本案訴訟法律關系開始的要件。其內(nèi)容一般包括:有訴訟行為能力人、代理權(quán)、訴狀記載內(nèi)容合法等要件。訴訟成立要件的功能主要是使訴訟法律關系成立。由于訴訟以原告進行起訴開始,并系屬于法院。另外,除了起訴條件、訴訟要件之外,進入案件實體審理的階段通常稱之為本案審理,本案審理主要是判斷是否認同和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即案件的實體審理。本案要件要想獲得勝訴,核心要求是原告請求具備權(quán)利根據(jù);相反,如果法院認為原告的請求欠缺依據(jù)則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從對起訴條件的理論分析可以看出,起訴條件與訴訟要件具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其區(qū)別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加以理解:首先,起訴條件與訴訟要件屬于不同的階段。毫無疑問,以起訴開始的訴訟是以法院對訴訟上的請求作出判決為目標的。該過程屬于為了讓法院就訴訟進行審理、判決,而將訴訟提起的階段。顯然,我國現(xiàn)有民訴法第108條所規(guī)定的第二項和第三項即屬于訴訟開始要件。但是,即使糾紛系屬于法院,要使法院能夠開始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還必須具備一些要件,這些要件就是訴訟要件。顯然,現(xiàn)行民訴法第108條規(guī)定的第一項和第四項即屬于訴訟要件,而非起訴要件。其次,因為兩者所處的階段不同,兩者要件的欠缺所帶來的法律后果也不同。既然起訴條件的意義在于使得訴訟能夠系屬于法院,那么欠缺此條件,即使存在起訴行為,其起訴在訴訟法上也被視為不成立。而由于訴訟要件是法院對本案實體權(quán)利義務爭議問題繼續(xù)進行審理并做出實體判決的前提要件,所以,如果不具備這些要件,則法院不能夠?qū)嶓w權(quán)利義務爭議做出判決,而只能做出駁回起訴的裁定。

明確上述概念后,我們不難看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的規(guī)定實際上是將決定訴訟程序開始的起訴條件與法院做出實體判決的訴訟要件混淆起來了。而正是這種混淆,在我國將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guī)定的條件全部作為起訴條件加以審查后,必然導致起訴條件的“高階化”和訴訟程序開始的“高階化”。也正是因為起訴條件設置的“高階化”,以及起訴條件缺乏審理程序的保障,才導致了司法實踐中“起訴難”的問題。

而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有關“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的改革精神。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明確自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立案登記制度的改革目標即在于降低起訴條件,解決起訴難的問題。但是由于2012年我國民訴法的大修剛剛完成,因此這次立案司法改革采取了對民訴法第119條解讀為“從實質(zhì)審查到形式審查”的思路,即為了貫徹立案登記制,在實務操作上將第119條的實質(zhì)審查變更為形式審查。這一改革大幅度降低了起訴條件,當事人起訴難的問題成為歷史,當場登記立案也成為常態(tài)。

登記立案之后,訴訟要件和本案要件都成了需要經(jīng)開庭審查的事項,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之前立案審查制度帶來的缺乏對被告程序保障、立案庭的相關審查不具備權(quán)力行使依據(jù)等問題。但由于當事人誠信缺失、司法成為解決社會主要手段等原因,也因此帶來了因立案登記帶來的濫用訴權(quán)的問題。

二、立案登記制的運行困境分析

(一)相關理論儲備不足

如前所述,立案登記制是在民法有關立案條件的規(guī)定并未變化的情況下展開的。根據(jù)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立案時,應依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和所規(guī)定的立案條件進行審查。只不過這種審查由之前的實質(zhì)審查變成了形式上的核對。筆者認為,從審查到登記屬于立案條件的重大變革,而在這項變革完成后,之前立案審查所包含的當事人適格、訴訟請求、事實理由、法院主管和管轄等五項條件中,立案庭究竟還應承擔對哪些條件的實質(zhì)審查?哪些條件需要進行形式審查?是否需要進一步系統(tǒng)梳理下我國立案起訴條件,解決之前立案審查制下本就存在的理論問題?以及如何明確立案登記制下的立案條件才能避免因立案登記制帶來的濫訴問題?所有上述問題其實都需要我們重新進行思考,以彌補因改革快速推進所帶來的理論儲備不足問題。目前在實踐中,很多法院的立案庭為了貫徹有訴必立,對明顯屬于重復起訴的糾紛也予以立案,導致一些纏訟當事人為同一件糾紛反復訴至法院,浪費了司法資源,也造成對方當事人的訟累。還有些法院對明顯不具備訴之利益的糾紛也予以立案,影響了司法權(quán)威,也給法院審判工作帶來了壓力。

筆者認為,上述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實質(zhì)上是因為在立案登記制實施后,只是簡單將第119條做了審查方式上的微妙調(diào)整,并沒有將相關理論研究跟進。事實上,我們原有的關于起訴條件的規(guī)定就非常粗糙,也并無有關訴之利益、重復起訴等訴訟要件的深入研究和探討。這必然會導致立案登記制實施后面臨理論儲備不足的問題。為此,應結(jié)合我國民事訴訟的司法現(xiàn)實,對起訴條件、訴訟要件等基本理論加以研究,為立案登記制的更好實施提供理論指導。

(二)立案登記制的實踐困境

由于立案登記制的實施所帶來的濫用訴權(quán)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盲目對他人提起無謂的訴訟。一般認為,盲目對他人提起訴訟應屬于濫用程序的一種情形。盲目提起訴訟的提起者在主觀心理狀態(tài)上并不存在故意使相對方遭受不當損害的目的。他之所以提起一個毫無根據(jù)之訴,主要的原因是戲弄取樂、博取眼球;有的甚至單純?yōu)榱藬_亂法院正常工作,浪費司法資源。例如,在立案登記制實施不久,就有觀眾提起“趙薇瞪眼案”,認為趙薇在電視節(jié)目中對其瞪眼,影響其感受,并提出賠償。

第二,當事人纏訴,包括反復起訴、撤訴或申請再審。一些當事人對于已經(jīng)有生效判決的案件再次起訴;一些當事人通過增加訴訟請求、改變請求標的的數(shù)額、添加不相關被告等來規(guī)避一事不再理的要求;一些當事人對于已經(jīng)窮盡了司法途徑的案件,仍要求起訴或者申請再審;也有一些當事人惡意的反復起訴、撤訴。例如,北京某區(qū)法院在短短半年就受理八起為20多年前被辭退教師起訴其原單位辭退違法的人事爭議,其中一起訴訟請求多達66項。之后原告采取增加被告、變更訴訟請求措辭等方式又連續(xù)提起多起訴訟。

第三,將明顯不屬于法院主管范圍的糾紛也訴至法院。如對于一些因?qū)W術(shù)評價等問題引發(fā)的純屬專業(yè)評價引發(fā)的糾紛,以及屬于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自治范疇內(nèi)的糾紛等,這些糾紛本不屬于法院主管的范圍,但很多人將其訴至法院,導致司法資源浪費。

不難看出,隨著立案登記制的實施,以往人民群眾反映的“立案難”問題已成為歷史。但其問題也非常明顯,由于立案缺少審查的過程,出現(xiàn)了大量惡意訴訟、無理纏訴、虛假訴訟等案件,還引發(fā)了案件數(shù)量急劇增長,法院人手不夠,結(jié)案壓力大增的情況。

三、完善立案登記制的具體進路和方案

者認為,對于立案登記制帶來的濫訴問題,需要結(jié)合中國司法實踐進行針對性分析。由于權(quán)威主義思想的影響,對于中國公民而言,將糾紛訴諸法院是較受信賴的途徑。多年來進行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改革并沒有大量分流民事糾紛,其觀念原因不可忽視,即人們對民間糾紛解決機制的不看好,以及對于法院解決機制的終局性、徹底性更為信服。因此,對于國外基于多元化解決機制實踐而產(chǎn)生的經(jīng)驗,在我國并不可復制。從深層原因分析,域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更好滿足了國民對于糾紛解決效率高、低成本的需求,但在我國,公正依然是糾紛當事人尋求救濟的首選。因此,尋求司法解決而冷落其他糾紛解決機制就更容易理解了。而這必然造成大量糾紛涌入法院,從而造成通過濫訴或虛假訴訟而謀求不合法訴訟利益案件的增加。

基于上述背景,筆者認為在進行立案登記制度的改革中,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立案登記制的相關規(guī)定,而應該結(jié)合中國國情完善起訴條件。筆者認為,起訴條件完善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立案登記制的改革成果要維系

由于我國已經(jīng)實行了立案登記制度的改革,在對其制度進行完善時,不能重新回歸立案審查制度的老路上去,因為這必然重新帶來起訴難,糾紛難以得到裁判權(quán)保護的問題,之前探討的立案審查制度的制度和理論障礙也依然會卷土重來。為此,堅持立案登記制,保護訴權(quán)這一糾紛解決請求權(quán)的改革依然需要繼續(xù)。

(二)確立訴訟系屬時間為起訴時

在我國傳統(tǒng)訴訟系屬理論中,認為糾紛經(jīng)法院審查立案后,才系屬法院。因此,在正式立案之前,法院并不能獲得對案件進行審理的任何權(quán)力。但由于我國已經(jīng)進行了立案登記制度改革,訴訟系屬理論有必要進行更新,即將其時間節(jié)點確定為當事人起訴時。如此理論變革的意義在于,如果當事人一經(jīng)提起訴訟,糾紛即系屬法院,則立案庭對相關問題的審查就具有了正當性依據(jù)。

(三)立案登記時應對訴的合法性進行審查

在當下的立案登記制度改革中,立案庭成了純粹登記機構(gòu),對起訴條件的審查流于形式,這必然帶來了濫訴增加的可能。筆者認為,對此,我們需要在理論上明確立案庭進行審查的具體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判斷究竟何種要件可以由立案庭進行審查。筆者認為,雖為立案登記制,但也需要對訴是否具備合法性進行實質(zhì)審查,以此來確定訴是否能被接受。

一個合法的訴應該具備的條件即為起訴條件。由于訴原則上通過提交訴狀提起,為此,可以將需要審查的訴狀的記載事項分為必備事項、任意事項等方面。

首先,關于必備事項。必備事項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以及訴訟請求和請求的事實。當事人基本情況主要應包含當事人姓名和身份信息。在訴狀中標明當事人是為了便于確認誰是訴訟的原被告,并由此確定其是否具有當事人能力。當然,在當事人無訴訟能力時,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這種情況下,訴狀中應寫明其法定代理人,訴訟請求是指原告在該訴訟里主張的是何種請求以及請求的內(nèi)容。訴訟請求作為原告謀求法院判決的目標,直接決定判決主文的內(nèi)容,因而必須明確、具體。至于訴訟事實,要求其必須與訴訟請求相輔相成,達到能將某事實特定化的程度。

其次是任意事項。除了上述必要事項外,起訴條件中還應規(guī)定有訴狀的任意事項。所謂任意事項是指即便沒有這些記載,起訴照樣適法。[1]任意事項一般包括“當事人聯(lián)系電話、職業(yè)等內(nèi)容。當事人聯(lián)系電話、住所并非確定具體當事人的必備信息,但為方便法院聯(lián)系,當事人聯(lián)系電話以及當事人的年齡、職業(yè)等都應是訴狀記載的任意事項。

最后是形式事項。所謂形式事項,是指當事人在書面和口頭這兩種起訴方式中,采取哪種起訴方式的問題。在普通程序中,盡管原則上要求原告起訴應當提交起訴狀,但在特殊情況下如原告本人不能書寫起訴狀而委托他人代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允許口頭起訴,書記員將原告的口頭起訴情況記入筆錄即可。當然,口頭起訴也應包括起訴狀的必備事項。而在簡易程序中,則當事人可自由決定采取何種起訴方式。

上述訴的合法性條件,屬于立案庭應該進行實質(zhì)審查的范圍。即在立案庭進行立案登記時的,首先應該將起訴的合法性加以審查。如果欠缺訴的合法提起所必須具備的要件,即使存在起訴行為,其起訴在訴訟法上也視為不成立,法院可依法駁回起訴。原告按照上述要求提出訴訟后,訴訟即系屬于法院。此時,法院對該案件就有審判的義務,且糾紛的訴訟標的就獲得確定。

(四)將部分訴訟要件的審查權(quán)賦予立案庭

訴被合法提起后,依法即可進入民事審判庭進行審理。事實上,在民訴理論中,案件系屬法院后,法院要進行審理和判決,還必須要求本案具備一定的訴訟要件。如前所述,所謂訴訟要件,實質(zhì)是法院對本案實體權(quán)利義務爭議問題繼續(xù)進行審理并做出實體判決的要件,亦即所謂的“本案判決要件”。關于訴訟要件的種類,通常認為包括以下內(nèi)容:當事人適格,不屬于二重訴訟,具有訴的利益,屬于法院裁判權(quán)范圍,屬于審理本案的法院管轄等。

在訴訟法學理論上,訴訟要件屬于法院依職權(quán)審查的事項,這種審理適用于訴訟系屬中的各個階段。如果經(jīng)過審理,訴訟要件并不具備,則訴訟系屬不合法,因而無法進行本案的實體審理,即本案審理,則可裁定駁回訴訟;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只有在訴訟要件合法的情形下本案審理才可進行,但在司法實踐中,并不意味著訴訟要件的審理和本案實體審理必須是先后之關系。正如有學者所言,在實際的訴訟中,只要具備訴訟要件而且無特別問題,通常先進行本案審理或本案審理與訴訟要件審理同時進行。訴訟要件審理不過是本案審理、本案判決的理論前提。[2]

筆者認為,盡管從實踐意義上,訴訟法并未規(guī)定必須確認訴訟要件之后才可以進行本案審理,因此也有理由認為訴訟要件審理和本案審理一同進入民事庭進行審理的合理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法院管轄問題、訴之利益問題、重復起訴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們似乎也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即,訴訟要件如果經(jīng)常性出現(xiàn)不合法,是否有必要在本案審理之前就進行訴訟要件的審理,從而達到節(jié)約訴訟成本,減少業(yè)務庭進行無謂的本案審理呢?筆者認為,從階段上講,先解決程序問題,再解決實體問題也是我國民事司法審判中常見的思路。這一點,無論從律師參與案件、法官法庭調(diào)查內(nèi)容的先后安排都可見一斑。而最重要的是,由于立案登記制度的實施,導致當事人對不具備訴訟要件的糾紛進行濫訴的行為頻繁出現(xiàn)。為此,在我國民事訴訟審理中,將部分訴訟要件等程序性問題先行解決,待確立訴訟基本要件合法后,再進行本案判決的審理就具備了可行性。但顯然,如果將訴訟要件審理和本案審理按先后順序分開進行,并且其審理仍然都歸屬于民事庭,對其進行順序性審理或分開審理就毫無必要,且反而造成資源的浪費。但如果將其分屬不同的庭室進行審理則顯然既可以達到遏制濫訴的目的,又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為此,筆者主張,在立案登記制背景下,將部分訴訟要件的審理,確定為由立案庭在立案之后進行審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每一訴訟要件與案件實體內(nèi)容的關系并不一致,因此不能簡單認為每一項訴訟要件的審查都適合由立案庭進行實質(zhì)審查??傮w上,如果某一訴訟要件的審查經(jīng)常需要深度結(jié)合案件的實體問題進行判斷,則其就并不適合在立案庭進行審查判斷。結(jié)合不同的訴訟要件,筆者認為適合由立案庭進行審查的訴訟要件主要有以下幾項:

第一,有關法院主管的事項。法院主管問題的判斷實質(zhì)是有關糾紛是否具備可訴性或可司法性的判斷。例如,很多學術(shù)問題、單位人員升職聘任問題顯然不能通過法律進行判斷,依法就不應認為其具備可訴性。

第二,有關訴的利益的審查。所謂訴之利益又稱為權(quán)利保護利益或權(quán)利保護必要,指原告要求法院就其私權(quán)主張予以裁判時所必須具備之必要性而言。[3]“訴的利益”的有無首先是在“紛爭適合司法解決”的前提下進行的。換言之,具有可司法性是分析狹義訴之利益的前提。如果不具備可訴性,根本就談不上訴的利益問題。體現(xiàn)在訴訟要件之調(diào)查順序上,糾紛可訴性應優(yōu)先于訴之利益。訴之利益使得法院建立了一種利益的篩選機制,這種篩選機制不僅劃定了當事人起訴的范圍,也界定了法院審判權(quán)運作的邊界,只有通過訴的利益這一關口的民事糾紛才能獲得法院的裁判。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基于保障司法資源合理利用的考量,法院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管理以盡早避免無法律利益的訴進入程序,這對節(jié)約司法資源具有重要意義。[4]

第三,有關法院管轄權(quán)的審查。法院管轄權(quán)的依據(jù)主要為民訴法有關管轄的相關規(guī)定,對此的審查需要當事人提交受訴法院管轄權(quán)的法律依據(jù)。由立案庭依職權(quán)進行調(diào)查即可。

第四,有關重復起訴的審查。由于我國民訴法司法解釋第247條對重復起訴的要素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梢钥紤]在立案登記后,由立案庭對起訴是否構(gòu)成重復起訴進行實質(zhì)審查,并責令當事人提交或報備其在其他法院或本院已經(jīng)進行訴訟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由法院立案庭依職權(quán)調(diào)查并作出是否構(gòu)成重復起訴的判斷。

至于當事人是否適格的審查,筆者主張留待民事庭進行實體審理時一并審查。因當事人適格同當事人權(quán)利保護直接相關,私益性強,是對特定當事人做出本案判決進行必要性判斷的重要依據(jù),一般通過起訴材料較難直接判斷,所以,當事人適格應后置于訴訟審理階段審理。[5]

明確了上述由立案庭進行實質(zhì)審查的事項后,其操作方式可具體規(guī)定為:立案登記后,由立案庭對法院主管、法院管轄權(quán)、訴之利益以及重復起訴等要素進行審理,其方式可以采取書面審理,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采用口頭辯論方式進行。如果認定屬于不具備上述訴訟要件的情形,則裁定駁回訴訟。之所以采用駁回訴訟的表述,而不采用駁回起訴的表述,是因為訴已因其具備合法性而登記受理;此時應對其采取駁回訴訟方是符合訴訟法理邏輯的表述。對于各項訴訟要件經(jīng)審查符合條件的,則移送民事庭繼續(xù)進行本案審理。如此,可以在訴訟要件審理階段將重復起訴的案件、缺乏訴之利益的案件,以及法院無管轄權(quán)的案件裁定駁回,既可以達到制約當事人濫用訴權(quán)的目的,也可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減少訴訟成本。

總體上,立案庭進行訴訟要件審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無訴之利益的案件、重復起訴的案件進入法院,對防止當事人惡意訴訟、濫用程序也有明顯防范作用。對于那些虛假訴訟的案件,由于訴訟要件審理僅僅局限于程序性事項,可能不一定得以發(fā)現(xiàn)虛假訴訟,但如果在審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虛假訴訟的嫌疑,立案庭可以備案,在移送民事庭后提請本案審理的法官加以注意和審查。另外,由于立案庭的審查畢竟僅僅局限于部分訴訟要件,其對案件事實的查明的程度無法和民事庭相比。因此,如果出現(xiàn)在立案庭對訴訟要件審查不盡的情況,在民事庭進行實體審理時如果發(fā)現(xiàn)訴訟要件不具備,則依然可以依法裁定駁回訴訟。

猜你喜歡
登記制立案審理
審計項目審理工作的思考
知名案件法院審理與ICC意見對比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8
從高粱雙反立案調(diào)查說起
立案
上海故事(2016年12期)2016-12-09 16:49:08
“先調(diào)查,后立案”為何不可?
行政訴訟立案登記制的模式選擇及其正當性
論立案登記制度中對惡意訴訟行為的防治
人間(2015年17期)2015-12-30 03:41:10
立案登記制
當代黨員(2015年6期)2015-07-09 15:18:56
“戀愛登記制”值得肯定
淺談基層審計機關審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禄劝| 若尔盖县| 和平区| 湖州市| 紫云| 理塘县| 赣榆县| 通渭县| 鹤峰县| 丰台区| 上犹县| 什邡市| 龙门县| 玉树县| 磐石市| 阳朔县| 双峰县| 江安县| 南华县| 临泽县| 波密县| 江北区| 内黄县| 黑山县| 景宁| 南澳县| 珠海市| 邯郸市| 拉萨市| 绍兴县| 宁河县| 象州县| 巨鹿县| 峡江县| 湄潭县| 三河市| 长垣县| 洛阳市| 石城县| 东阳市|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