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精神性成長需求模型:面向三個世界的建構

2020-02-28 14:31:26
煤炭高等教育 2020年3期
關鍵詞:精神性信仰個體

一、精神性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立德樹人成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核心使命。立德樹人是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要求之一。當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就如何實現立德樹人問題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很少從教育心理學視角探索立德樹人的內容體系、實踐路徑和動力機制。從教育心理學來看,精神性作為一種影響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對人們的情緒調節(jié)、生活質量、疾病應對、生活行為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它能整合身心的積極力量,激發(fā)個體潛藏的生命力、成就感以及幸福感;它可以使人的身心進一步更完善地成長,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精神性在強調個人存在意義的同時,也更好地把人們同自然、社會、他人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給予人們更多的支持性力量。也即是說,精神性作為個人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統一,能夠反映于人們的思想、行為中,體現人的生命意義,對個人生活、實踐及思考等都存在著影響[1]。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初步形成并趨于穩(wěn)定。然而,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由于在接觸更多新事物、迎接更多新挑戰(zhàn)中,心理上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面對壓力與挑戰(zhàn),不同程度地陷入迷茫與困惑。因此,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重視精神性的作用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精神性內涵及維度分析

1.關于精神性的認識

(1)精神性的內涵。精神性基于一定的文化、宗教和社會背景,在不同的團體中通常有不同的概念內涵。研究者們一般認為,精神性是人在身體、社會和其他個性特質之外的一種內在特征,是一種永恒不變而神秘的特質,是人存在于宇宙本源中的充滿活力的、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展?jié)撃躘2],它包括了宗教類與非宗教類的內容。查特斯(Chatters)證實了宗教參與的多層面問題,并揭示了宗教因素如何通過各種生物行為和心理社會結構,將宗教與健康聯系起來的擬議機制影響健康狀況[3]。哈里斯(Harris)等探討了宗教如何使人在壓力狀況下產生積極情緒[4]。宗教信仰的存在,可能與文化相關,它可能是文化的一部分,構成文化,包含并超越文化,受文化影響,塑造文化,或在影響認知、情感和行動時與文化互動[5]。非宗教類精神性更著重于對精神性進行科學上的探討,避免其脫離科學的概念,更側重于將精神性定義為人自身的內在力量,認為理解人的精神,更應從人的思維、動機、感覺出發(fā),與人的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等緊密相連[6]??祵幇玻–unningham)提出,精神性可被看作是指導個人在他們的生活和發(fā)生的事件中尋找意義的框架[7]。因此,對于精神性內涵的理解,不能忽視上述的其中任一部分,既要重視成長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內心力量,也要重視其受其文化影響而形成的精神力量。不能片面地將宗教類的與非宗教類的精神性割裂開來,而是要打破它們之間的隔閡,將之統合在一起來研究,以拓展未來研究的新方向[8]。由于精神性概念的復雜性,在結構維度方面一直沒有適合的維度以供探究其中各個方面的關系。

(2)精神性的影響因素。精神性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日益彰顯其重要性,然而如何從個體成長需求的角度促進精神性成長,這就需要關注精神性成長的影響因素。從現有研究中可以發(fā)現,有關精神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涉及教育程度對個體精神性成長的重要作用。例如,不同的教育經歷,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實踐世界的能力和意義世界的感知具有差異性。其他影響因素還有性別、人生閱歷、家庭環(huán)境、個體稟賦等。例如,不同的性別影響著不同的人生閱歷,而不同的人生閱歷是精神性成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父母及其家庭精神性氛圍將影響著未來人生的精神性需求;個體稟賦及其性格差異影響著積極人生觀或者消極人生觀,等等。

(3)精神性的內容。一直以來,國外的宗教信仰文化根深蒂固,因此,在對精神性的研究上,許多研究都探討了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敬畏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但隨著西方宗教的發(fā)展和演變,如今也有一部分研究主張“信仰而不歸屬”,著重于人自身的精神力量。國外這些研究多以微觀的角度,通過深入訪談所得到的數據,具體地研究了精神性的作用。同時,國外也開發(fā)出一些精神性的量表,但是很多都沒有得到很好地驗證。還有許多研究者著重于對現有的研究結果的驗證分析,同時,也希望各領域都能夠更加重視精神性以及信仰的作用,并將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國內對于精神性的研究相較于國外稍顯不足,主要體現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上。國內對于精神性的研究更多地是將其放在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以宏觀角度來探討精神性的應用。相當一部分研究者表明,國內要深深植根于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文化,將對這種文化的崇尚視為一種道德信仰,認為要將之融入到德育和美育中,重塑現代民族的文化根基,以實現精神上的現代化。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認為應將精神健康納入其中,在教育價值取向、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調整和補充[9],這倒與國外精神性研究的觀點相契合。同時,除了傳統道德文化觀念外,國內關于大學生精神性的研究更多地從國家戰(zhàn)略、加強政治信仰的角度,而忽視了完滿人生精神性的生活信仰、職業(yè)信仰和生命信仰,這與國外精神性研究略有差異。同時,國內在精神性結構維度研究方面始終有所缺乏,以精神性為主題的實證研究處于初步階段,也較少關注精神性與個體成長的關系。

2.精神性內涵的維度分析

精神性是個人對人生終極意義的答案、超越體驗的追尋,它存在于日常生活及不斷奮斗的過程中,是人們適應并超越個體計劃的體驗。當個體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精神上的問題時,所遵循著一直以來人們所認同的“真善美”的價值,而探求答案,就是在發(fā)掘精神性。精神性既是能夠激發(fā)個人生命意義與成就感的一種身心上的積極力量,也締結與這個世界上的其他萬物甚至于超自然力量的聯系,使個人內在生命能夠向外衍生。也就是說,精神性的內容涵蓋了最為基本的日常生活,影響著對這個世界實踐和探索,同時,也是使個人內在的思想與外界建立聯系的思想上的力量。

(1)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實現個人物化完滿的支持力量。生活世界是一個物化形態(tài)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致力于物化形態(tài)的完整與和諧,而精神性在人們追求完整與和諧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支撐性作用。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從內容上主要可以分為非宗教性和宗教性兩類。

對于非宗教性的精神性,可理解為一種積極、正向的認知。比如關于健康的認知,在生理健康方面,較高的精神性對人的生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對生活質量、生活滿意度、幸福感等方面有著正面的效應。比如,健康信念對生活感知等方面的影響最大,一些研究者如羅(Roh)等也提出,精神性與總體幸福感有聯系[10];在針對一些特定群體的研究中,馬奎斯(Marques)等發(fā)現精神性會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11];在非裔美國人背景下,斯卡魯普斯基(Skarupski)等則發(fā)現了精神體驗對生活滿意度有積極影響[12];對于西班牙裔女性而言,她們也重視精神性對健康生活的作用[13]。從傳統的儒家視角出發(fā),儒家倫理道德觀念的信仰與健康長壽追求的關系認為,道德是健康價值的前提之一[14]??傊亲诮绦跃裥詫€體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對于宗教性的精神性,可以理解為精神信仰。宗教性不是迷信,它是精神性的重要體現之一。宗教性的精神性以對人情緒調節(jié)、創(chuàng)傷恢復、精神疾病應對的作用以及宗教性所給予的精神支持作為切入點,以此來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與行為表現。精神信仰會作為安慰來源提高生活質量[15],也可以作為內在的調節(jié)機制平衡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積極的效果。與此同時,精神信仰的行為也對生活滿意度以及幸福感等產生正向影響。有研究者訪問在伊朗戰(zhàn)爭中受硫芥子毒氣侵害的17名退伍軍人,發(fā)現宗教信仰幫助退伍軍人接受中毒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使他們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16]。同樣地,宗教實踐是個體應對壓力的健康心理策略[17]。類似地,宗教信仰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18]。這一點在臨床醫(yī)療上也得到了證實。在個人日常生活方面,個人的某些品質、一些生活行為、婚姻質量等都可能受宗教信仰和內在宗教性的影響。此外,一些研究也探究了父母宗教性對教養(yǎng)孩子的影響[19];對巴西大學生宗教信仰與吸毒的關系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宗教信仰發(fā)揮著保護作用的機制,能夠幫助成癮行為的戒斷[20];在探討精神性對非裔美國人的婚姻的影響上發(fā)現,在該問題上使用祈禱有利于加強雙方關系[21]。總之,宗教性作為個體精神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個體生活具有重要的調適作用。

(2)實踐世界中的精神性:實現個體行為完滿的隱性力量。精神性不僅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世界中,同樣也存在于人們的實踐世界中。實踐世界是人們探索與發(fā)展、開拓與創(chuàng)新的行為場域。在這個行為場域中,人們始終致力于探索、建構與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行為活動。在這一系列過程性的行為中,既有顯性的行為表征,也有隱性的力量支撐并推動著這種行為的持續(xù),這就是精神性。精神性對于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工作也會有影響,尤其是會影響個人職業(yè)發(fā)展中必要的品質,如自尊、自我超越、寬恕、利他、同情心、智慧等。有研究表明,自我超越作為一種積極情緒,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了精神性和幸福感之間的作用[22],從而有利于職業(yè)人生的追求;精神性冥想對提高自尊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個人生活質量方面的提高[23],也會對積極職業(yè)精神的形成產生影響。精神性與人的心理社會功能也有著緊密的關系。高精神性群體通常更具有寬容的心態(tài)[24],精神性能激發(fā)利他和同情[25]。這種人際交往的心態(tài)可能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際關系,使人們贏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此外,精神性與個人成長、參與創(chuàng)造性和知識積累的生活任務以及智慧等方面的幸福感呈正相關[26]。

精神性除了通過個人品質間接影響職業(yè)發(fā)展外,也能夠直接影響個人的工作狀況。許多研究都指出工作場所精神能夠幫助人們完成工作目標,應對超負荷工作帶來的壓力以及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也可能影響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領導力等方面。工作場所精神在其工作表現和情感承諾中起到中介作用,有潛在的積極影響[27],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是建立在其精神性基礎上的。胡國棟等學者指出,在中國特殊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下,儒家倫理所蘊含的價值觀體系與工作場所精神性的諸多結構維度高度契合[28]。這一結果也得到了卡茲米普爾(Kazemipour)等研究結果的進一步證實。同時,工作場所中的精神性有利于提高領導效能,并能夠進一步激發(fā)企業(yè)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29]。而精神性對職業(yè)發(fā)展的影響,一方面是家庭傳統的精神信仰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職業(yè)選擇,如在關于非裔美國大學生的宗教、精神和職業(yè)發(fā)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確定了宗教和精神認同程度、父母對宗教和精神信仰的影響會在其職業(yè)發(fā)展中起到一定作用[30];另一方面,則是精神性通過影響個人成年后的心理社會功能,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作用[31]。

(3)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實現個體精神完滿的深層力量。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通常作為一種整合身心的積極力量,是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能夠激發(fā)個人的生命意義和成就感。它通常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基礎與文化認同所形成,根深蒂固。比如,莊嚴儀式通過影響精神性,影響著個體行為態(tài)度和看法等。白大褂儀式(WCCs)作為醫(yī)學院的一種慶祝入學儀式,標志著教育、個人和專業(yè)形成過程的開始。這樣的儀式使得學生們確認了自己將作為一名醫(yī)生的使命和義務,對這份職業(yè)產生認同感,對個人的生命價值也同樣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32]。精神性同樣影響著人們對世界、他人、自身的生活狀況的看法。這種影響常常是與日常精神體驗、日常道德情感聯系在一起,它能夠調解人的情緒,改變人們的態(tài)度,激發(fā)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探求,改善人們的幸福感,被視為了一種潛在的健康資源。因此,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能夠幫助預防、減少一些不良行為。

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群體的。比如,精神性也能表現在家庭精神上,家庭的精神信仰能預防青少年藥物使用和性危險行為的發(fā)生[33]。通過對拉丁美洲的薩爾瓦多青年的精神信仰與暴力行為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宗教應對和精神信仰水平的提高與反社會聯系的減少有關,而反社會聯系反過來又與高風險和參與幫派活動的薩爾瓦多青年中較低水平的暴力行為相關,在這個高危人群中,宗教應對和精神信仰是對青年暴力的間接保護[34]。另一研究結果表明,精神信仰以及在較小程度上的宗教應對方式保護了有可能參與犯罪行為的薩爾瓦多青年。然而,就其與社會發(fā)展中介因素的關系及其與特定犯罪行為的直接聯系而言,精神更能一貫地防止犯罪[35]??傊?,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根源性力量。

三、大學生精神性成長需求模型的理論建構

1.面向生活世界的精神性:生理—心理—行為一體化

所謂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指的是精神性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影響,如生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生活中的行為等。在生理健康方面,高精神性對于提高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有著積極的正向作用。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又與主觀感受到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即是說,高精神性同樣與高生活質量相關。同時,當人們感到生活幸福,對生活滿意時,心情較為愉悅,其內心積聚的正向力量也源源不斷地增加,因而會有較少的抑郁、焦慮、孤獨的情緒和情感,可以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與自我認同感。

基于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全覆蓋和全方位的三全教育模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人教育全過程的實踐路徑,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生理、心理的健康狀況都值得關注。國家教育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其行為也應該受到更好地規(guī)范。因此,大學生在生活中的精神成長需求是基于其“生理—心理—行為”一體化的精神性成長內容體系。所以,在生活世界之下,對大學生來說,精神性是否及其對他們的生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以及行為規(guī)范產生的影響,是他們精神性成長需求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重要命題。也就是說,我們所培養(yǎng)的大學生,一定能夠從個體完滿實現的角度出發(fā),真正關心個體精神性成長需求,真正關注生活世界幸福感的動力源頭。

2.面向實踐世界的精神性:從工作場所精神性的培育到職業(yè)發(fā)展的準備

所謂實踐世界,是指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準職業(yè)發(fā)展的經驗感知與積累和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準備。大學生正處于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儲備階段,對其實踐世界上的精神性應當引起重視。在實踐世界的維度下,精神性對大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儲備以及工作場所精神所產生的影響與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存在著某種內在的關系,這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面臨的重大議題,關系社會穩(wěn)定與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命題。因此,回答“怎樣培養(yǎng)人”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回答大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問題。如果“怎樣培養(yǎng)人”無法解決未來實踐世界中個體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問題,這就說明“怎樣培養(yǎng)人”的路徑出現了大問題,這是高校始終需要警醒而且值得關注的議題。

3.面向意義世界的精神性:三觀的生成機制所在

所謂的精神性的意義世界,就是指在精神性成長過程中,逐漸通過生活世界和實踐世界的閱歷而形成的有關個體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感受、體驗和看法。這種意義世界的精神性是人完滿精神性的邏輯體現。個人精神成長過程中,其主體性需求也相應地增長,可能出現理想與現實脫節(jié)的情況,陷入到精神成長的困惑與掙扎中,而宗教/精神信仰則調適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稱之為意義世界。與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相類似,意義世界的精神性也同樣影響了人們的生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和行為,同樣也是通過如醫(yī)療、情緒等更小的維度來反映的。不同的是,意義世界中的精神性更強調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生命意義的直接影響,而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性直接對生活質量所帶來的間接影響。在大學生的精神成長過程中,這種信仰是否指引了他們解決了精神世界的困惑,幫助他們探尋更美好的生活意義,這是大學生精神性成長的最終評判標準。

因此,精神性的意義世界的形成,就是個體主體性的覺醒和文化性賦予的過程,這實質就是人的現代性的構成。據此可知,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前提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就是人的現代性的彰顯,也是精神性發(fā)展的終極意義所在,從而回答了“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四、精神性成長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1.人的精神性是人的現代化的核心

自啟蒙時代以來,人類社會呈現一種含目的性的、不可逆轉的持續(xù)進步的態(tài)勢,而人類為了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也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始終都在追求卓越。而對于人的現代化而言,其核心就是精神性的現代化,精神性的現代化就是基于人的精神性成長需求的完滿的內容體系,而不是狹隘的精神性內容。人類現代化的歷程中,思想與現實的碰撞會導致許多困惑的產生,此時,心理層面的健康狀況尤其值得注意。精神性的現代化表現為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優(yōu)化,表現在科學、道德、審美等方面的思想上的不斷完善。精神性的健康發(fā)育應當指向“完整的人”,即是在“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完整。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將把精神健康納入其中,關注人的社會文化屬性,關注人的精神性的發(fā)育。其實質仍是人的現代化,是人的現代化發(fā)展歷程中所必須經歷的。

2.立德樹人是教育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以及實現教育現代化成為了國之大計。教育現代化其關鍵在于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如前所述,其核心在于人的精神性。因此,無論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都要從培養(yǎng)對象的內生角度出發(fā)。目前,國內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在社會生活和教育領域中,精神性教育未能引起應有的關注和重視,聚焦于提高人的精神性從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急迫。許多學生自覺幸福感低下,對生活不滿,出現不良甚至極端行為等,都是精神性教育匱乏的表現。同時,精神性內容體系仍處于偏頗的危機之中,如何構建精神性的豐富內涵成為大學生精神成長需求的重中之重。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道德始終居于重要的地位,這種思想觀念,也深深烙印于我們的血脈中。對道德的信仰在許多時候也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使我們在對善的事物以及社會價值形成強烈的認同與崇敬。這種道德信仰實際上提高了我們的精神性,使我們在這個社會中得到更多的認同和支持,建立起我們的社會關系。因此,在全人教育的視角下,立德樹人應以實現人的精神性現代化作為重要前提。

3.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實現的有效路徑

教育現代化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需要優(yōu)化教育體系結構,實施全人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回歸到人本主義教育教學觀。要使“軀體、心智、情感、心力融為一體”,精神性健康教育應當引起重視,這也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人才培養(yǎng)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高校教育多元化以及大學生教養(yǎng)教育對大學生的精神性教育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而今,借鑒其他民族經驗,發(fā)揚傳統文化中的“德育”觀念,立德樹人,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中國精神是中國教育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大學生精神性成長需求教育中,思想政治思想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在思想政治思想教育中,應當注重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它以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為目標,能夠幫助形成堅強的個性和堅定的意志。而對于學生的精神信仰,要加以尊重,同時正確引導,使大學生的精神需要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相適應,使大學生成為現代化進程中更優(yōu)秀的人才。

猜你喜歡
精神性信仰個體
多元視角下的職場精神性研究述評與未來展望
管理現代化(2022年1期)2022-05-28 12:21:12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張燦 以“謙遜”的設計,賦予空間感染力和精神性
現代裝飾(2020年2期)2020-03-03 13:37:28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西方精神性研究評述
長江叢刊(2016年32期)2016-11-26 12:39:11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来宾市| 桂林市| 乐亭县| 龙口市| 大余县| 巩留县| 商河县| 麦盖提县| 资源县| 三江| 湖口县| 绥江县| 搜索| 蓬莱市| 德昌县| 尉犁县| 武义县| 突泉县| 新竹市| 剑阁县| 日照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平度市| 安溪县| 西青区| 梧州市| 古交市| 咸阳市| 尤溪县| 汉中市| 开封县| 手游| 宜州市| 运城市| 乳山市| 阿克陶县| 大田县| 石棉县| 广平县| 隆尧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