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雄,陸兆美
1.貴港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廣西貴港537100;2.貴港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廣西貴港537100
胰腺癌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預后一般不良,五年存活率<5%[1]。胰腺癌的發(fā)生與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高脂低纖維素飲食、遺傳以及吸煙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但依舊有部分病因與相關因素尚未明確[2]。資料[3]顯示,Hp感染是胃癌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而Hp感染與胰腺癌之間的關系一直存在認識上的分歧。有學者[4]研究認為,Hp感染引起高胃泌素血癥,同時增加胃壁對胃泌素的敏感性,導致胃十二指腸胃酸過多,使基礎胰液分泌受到刺激并增加,產生胰腺碳酸氫鹽,加速胰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而胰腺上皮細胞暴露在由胃腸道和呼吸道攝入形成的N-亞硝基致癌物環(huán)境中,將使致癌物逐漸激活?;诖?,為進一步了解Hp感染與胰腺癌發(fā)生的關系,現(xiàn)將該院2016年6—12月25例胰腺癌患者和6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檢測Hp感染情況,探討胰腺癌與Hp感染的關聯(lián),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于該院接受治療的胰腺癌患者25例,將其納為試驗組,同一時間段納入健康體檢者60名作為對照組。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9~76歲,平均(51.23±5.61)歲;10例經手術及病理診斷證實,15例經臨床診斷證實。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9~74歲,平均(51.36±5.5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者經手術病理與臨床診斷后病情確診,且符合以下診斷標準:出現(xiàn)消瘦、黃疸和腹痛等臨床癥狀,經實驗室檢查提示異常,并有≥2項影像學結果支持:①B超檢查顯示胰腺存在低密度區(qū),膽總管、膽囊腫大且胰管擴張;②經CT檢查提示胰腺局部腫大;③ERCR顯示膽管或胰管中斷,斷端變鈍,且管壁存在雙管征或僵硬不規(guī)則;④選擇性腹腔動脈血管造影提示胰外血管遭受侵犯或胰腺內存在腫瘤;⑤MRCP提示膽總管或胰腺擴張、狹窄或存在占位性病變;(2)患者對研究知情,并且自愿參與;(3)研究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且獲得批準。
排除標準:①伴有膽管癌、十二指腸癌、胰腺良性病變等疾病者;②病例資料不完整且檢測依從性低下者;③精神疾病、溝通障礙者。
1.2.1 C14呼氣試驗 告知受檢者檢查前禁飲、禁食3 h或空腹2 h,用溫水20 mL吞服1粒14C-UBT膠囊,靜坐15 min后,將集氣卡取出,指導受檢者對準集氣卡含嘴,朝卡內吹起,禁止吸氣,至卡片窗口顏色從藍色轉為白色即可,提示集氣卡吸收飽,再于分析儀進樣品口內插入卡,待250 s后,儀器將會自動顯示、檢測、打印以及保存結果數據,陽性判定標準:放射性計數dmp/mmoL>100為陽性,反之則提示陰性。
1.2.2 血清檢測 采用免疫印跡法,抽取受檢者3 mL靜脈血,將血清分離,通過免疫印跡法對Hp抗CagA抗體、抗UreA抗體、抗VacA抗體和抗UreB抗體進行檢測。抗體陽性判斷及分型標準:VacA陽性:單獨出現(xiàn)95 000Mr區(qū)帶或91 000Mr與95 000Mr區(qū)帶出現(xiàn);CagA陽性:單獨出現(xiàn)128 000Mr區(qū)帶或116 000 Mr、128 000區(qū)帶出現(xiàn);Ureas陽性:出現(xiàn)30 000Mr區(qū)帶或66 000Mr區(qū)帶。
(1)Hp感染判定標準:①Ⅰ型Hp感染:VacA與CagA抗體任一或同時陽性;②Ⅱ型Hp感染:Ureas抗體顯陽;③Hp感染陰性:Ureas、VacA、CagA抗體均提示陰性。(2)觀察指標:對兩組Hp感染情況進行分析,觀察不同基因亞型Hp感染情況。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Hp感染率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p感染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Hp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對兩組抗Hp-IgG抗體陽性血清展開不同基因亞型Hp感染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試驗組CagA+VacA+Hp菌株感染9例(36.00%),高于CagA-VacA-Hp菌株感染2例(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45,P=0.044),也高于對照組CagA+VacA+Hp菌株感染9例(1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62,P=0.031)。
胰腺癌是一種致死性較強的惡性腫瘤。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胰腺癌的發(fā)生與消化性潰瘍、高脂飲食、吸煙、膽石癥、膽囊切除術、慢性胰腺炎、亞硝基化合物、遺傳等因素有關,但其病因與高危因素尚未完全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胰腺癌的相關性,長期以來都存在爭議,但到目前為止有以下幾種認識:①一些薈萃分析報告顯示[5]:Hp血清陽性個體內胰腺癌幾率增加,其致癌性和Hp毒力因子有關,即HpCagA血清陽性能見胰腺癌風險下降,但HpCagA血清陰性,胰腺癌風險升高。但有學者的研究觀點與之相反,認為胰腺癌和Hp之間有菌株特異性。②感染和腫瘤關系密切,感染會使胰腺生理學受到改變,Hp在代謝綜合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慢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發(fā)揮作用,故認為Hp為胰腺癌的一種風險因子。③病例對照顯示,Hp不屬于胰腺癌風險因子。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Hp感染率72.00%顯著高于對照組45.00%(P<0.05),因此可以驗證胰腺癌與Hp感染之間存在相關性;另外,CagA是Hp一種毒力因子,也是判定Hp毒力的有效指標,而該研究試驗組CagA+VacA+Hp菌株感染36.00%與對照組15.00%比較,試驗組血清抗Hp-CagA抗體陽性顯著升高(P<0.05),提示在胰腺癌與Hp感染的關系中,還和感染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聯(lián)系,進一步推測出對消化道疾病致病力較強的幽門螺桿菌菌株可能和胰腺癌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孫昱等[6]研究中對85例胰腺癌患者與136名健康對照組血清抗-Hp-IgG抗體進行了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胰腺癌患者Hp感染率63.5%高于健康對照組47.1%,且CagA+VacA+Hp菌株感染率34.1%高于健康對照組12.9%。推測Hp感染可能會使胰腺癌的危險性增加,并且CagA+VacA+Hp菌株在胰腺癌發(fā)病機制中可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胃十二指腸和胰腺相鄰,并且存在密切的關系,因此這兩者能在病理與生理上相互影響。Hp導致胃部病變一般是細菌損傷胃黏膜產生的結果,對感染的胃體組織與胃竇進行檢測,可檢出Hp DNA。陳莫耶等[7]研究中對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患者行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時,對胰腺活體組織與胰液進行收集,通過巢式PCR技術進行檢測,結果提示無Hp DNA。有學者[8]發(fā)現(xiàn),Hp感染后胰腺細胞IL-8、激活蛋白-1活性、NF-к8、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血清反應元件分泌增多,并且通過蛋白質印跡法檢測發(fā)現(xiàn),胰腺癌細胞內存在CagA,提示與誘發(fā)胃癌的機制相似,Hp感染也有誘導胰腺細胞惡化的潛能。該研究結果盡管支持胰腺癌和Hp感染存在一定相關性,但是有可能Hp并不是通過直接對胰腺組織產生作用,從而導致胰腺癌變。推測機制可能在于:Hp感染后導致的組織損傷、炎癥會減少胃竇黏膜內D細胞數量,并削弱其功能,使生長抑制素的形成受到影響,從而減少其分泌,降低其水平,阻止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的合成、釋放,而抑制因子釋放與合成減少時,會明顯增加胃竇G細胞合成與其密度,減弱G細胞抑制促胃液素釋放的作用,增加胃泌素釋放,引起高胃泌素血癥及提高胃壁對胃泌素的敏感度,增加胃十二指腸胃酸,使胰腺碳酸氫鹽的產生、基礎胰液分泌增加受到刺激,從而刺激促進胰腺導管上皮細胞生長增殖;而過度增殖的狀況會造成細胞DNA分裂、合成處于活躍狀態(tài),并提高DNA錯誤復制率,降低DNA修復功能;另外,增生活躍時,容易受到一些致癌因子的損害,從而改變染色體基因功能與結構,可能引起生化作用或發(fā)育異常,最終進展為癌。張迦維等[9]研究中指出:如果從理論上解釋Hp感染與胰腺癌發(fā)生之間的關系,可能機制是:Hp在患者胃竇部定植,使D細胞數量減少,并降低其功能,而胃酸過多,會增加胃泌素,減少生長抑素分泌;胃泌素持續(xù)性增加,會使胰腺組織受到刺激而增生,外加胃內細菌生長過度,細菌催化使得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從而使胃內維生素C的抑制作用降低,亞硝胺通過循環(huán)傳遞同時使胰管上皮致癌因子激活;生長抑素的減少能夠刺激胰腺增生,可能為致癌機制之一,該學者的研究結論與上文一致。徐亞晨等[10]研究認為,受Hp定植及生長的影響,胃內會出現(xiàn)嚴重胃炎,若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時,就會導致無胃酸或低胃酸,幽門螺桿菌感染后引起的低胃酸會造成胃內細菌生長過度,促使硝酸鹽轉變?yōu)閬喯跛猁},并且感染后NO合成酶將明顯升高,增加NO合成,O2與NO互相作用形成的氮氧產物具備了促使亞硝酸鹽產生亞硝基化合物的作用,而臨床多項研究證實,亞硝基化合物及亞硝酸鹽致癌作用十分強烈。
綜上所述,該研究認為胰腺癌的發(fā)生和Hp感染有關聯(lián),其中CagA+VacA+Hp菌株在胰腺癌的發(fā)生進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